思政教育在医学基础课程的实践

2019-12-10 09:03安娜
科技资讯 2019年30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

安娜

摘  要:高职院校承担着培育专业性人才的重大使命,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新时代下,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开展立德树人教育,是接下来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内需要持续开展的任务。在医学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也是当前形势下必须开展的实践,通过提出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善、师资团队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将思政内容推进至医学基础课程。

关键词:思政教育  高职思政教学  医学课程  思政实践

中圖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c)-0225-02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指出,必须利用课堂这个教学主渠道,各类课程都有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中必不可少的课程,在多年的历史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思政教育在高职阶段中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类院校的医学类专业所培养出的人才,绝大部分要在医疗前线工作,只有具备正确的思想路线和良好的政治觉悟,才能够在道德品质意志方面得到提升和发扬,才能够打造良好的医德并建立坚固的医疗责任心。因此,在高职阶段的专业基础课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是必然的。

1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1.1 思政课程

最早在高校包括高职类院校的教育课程体系中,思政课程一般是由思想政治教师独立开课,主要包括4门必修课和形势政策课程,这是树立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课程。思政课程是以思想政治课程为引领,课堂主要内容全部是进行政治教育,也是通识类教育,也可以认为,“思政课程”是对思想政治的“显性教育”。

1.2 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简单说是在各类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一种结合专业背景、时代背景、职业特性的一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可称为“隐性教育”。而这里所谓的“隐性”并不是不重视思政教育,而是在结合职业、背景和专业的基础上,自然地融入思政教育,并且主要的教育目的和教学主体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这种“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更加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这是因为受教者是距离职业就业最为接近的学生,也是即将点对点走向专业工作岗位的学生,在岗位体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是必须要接受完整思想教育的。这种思政教育实践方式,不仅仅引领学生在专业方面进行发展,同时作为另一条平行教学主线的思想政治必须巧妙融合其中,以收到更良好的专业和思政教学效果。

这种从显性向隐性的转变,可以将思想政治内容与对应的医疗医学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自然地融合、发展、升华和深化,可以使高职类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更具时代气息,更符合当下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重视思想教育的时代需求。尤其是在现代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下,在高职医学基础课甚至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如“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诚实守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有利于解决未来医患矛盾并建立良好的医疗服务氛围。

2  医学基础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经验和原则

2.1 传统思政课堂不能丢

在专业化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课程的前提是,传统的思政课堂不能丢失,在高职院校医学类学校中,依然以传统“大课”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相关课程的通识性教育,这是培养符合新时代高素质人才不可绕过的道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也必须通过这样的课程实现教育目的,是不可丢失的,这是在医学基础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实践的首要原则。

2.2 医学类“课程思政”的实践

医学类课程思政的开展,是以医疗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以及说服力,在医疗专业背景下,深入发掘马列主义指导思想在职业要求和职业素养中的含义,这是在基础或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前提和参照。

参照上海中医药大学根据自身的专业特色推出的《岐黄中国》中医药文化系列讲座、《黄帝内经选读》《生存和死亡哲学》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中医药,并深入领会“大医精诚”“无欲无求”等医学精神以及正确的生死观。这些特色医学教学与思想政治的融入,为高职院校在医学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提出了有效的思路。在高职院校中,开展有效的医学思政教育,在课堂上,可以将医疗基础知识与现实职业规范结合,例如,在问诊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不仅仅要讲到问诊的流程、注意事项和实际操作技巧,还要融入职业素养的教学案例,从中提炼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做到在医疗课程开展中“双管齐下”,即专业知识教学和思想政治指导;在课堂外,可以开展各类教学讲座,基于真人真事、模范典型,在讲解医疗知识的基础上体会正确思政引导下的医疗职业道德。

3  高职院校加强医学基础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思路

3.1 建设合理的课程体系

合理的课程体系和适当的课程改革,是高职院校在医学基础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引领,即提升教师教学专业技术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从教师层面,首先教师要对自身的专业课程十分熟悉,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其次在自身思想上,要与时俱进不断进步,了解国家时事政策和人才培养需求;最后在这些基础上,讨论与研发将思想政治内容融入至专业教学的方法,做到不“做作”,在此基础上制定新的医学教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整体教学框架。

从学校层面上,要对教师的课程改革给予大力支持,提供相应的帮助,制造良好的教学改革生态,支持课程改革立项工作,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教学改革中。并且为此类工作表现优异的教师提供良好的待遇,在评优评先和评聘职称中给予优先和破格等待遇,从而激励教师真正在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前行。

3.2 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载体,在思想政治教学作为教学目的之一的医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更注重打破教学常规,采用创新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新手段,融入现代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且要加入实地实践教学,在合作医疗单位的配合下,到实地进行教学、体验和思政实践,不断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专业意识和政治大局观。在学校层面上,学校应该严格开展教学督导工作,抽查、观摩课程,建立教师动态评价机制,并对教师的思政方面教育全程督导。

3.3 其他辅助途径

高职院校在医学基础课程融入思政教育,不仅仅要在课堂中体现,还应该在整个校园氛围内有所明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以医疗业界楷模模范为榜样,将思想教育内容和职业教育内容从课堂内搬到课堂外,在整个院校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宣传部、学生会也应常组织融入医学专业知识或医疗基础知识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例如板报比赛、征文比赛等。

4  结语

思政教育在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实践,提升了全体教职人员无论专业课教师还是非专业课教师,对思政课程教育的重视和能力,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孤岛化”的现象。在高职医学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经验表明,会明显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自信,使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后,以高涨的工作热情和高尚的政治思想素养迎接岗位。

参考文献

[1] 胡阳.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评价方法[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3):476-479.

[2] 邢献昆.学校思政教育主体间性内涵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1):219-220.

[3] 施展.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谈高校如何通过课堂主渠道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J].才智,2019(16):136-137.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
移动互联网在青年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