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颖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知识建构的引导者,要通过智慧的理答,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育学生的思维。本文从丰富理答类型、突显学生主体、丰富语言特色等角度阐述智慧理答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小学数学;理答;思维发展
有效的理答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实现有意义的建构。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的帮助者、知识建构的支持者,教师要借助学生的原生经验,与学生同探索、同分析,了解学生的想法、倾听学生的表达,为学生拓展、重组内容,让学生的知识经验得到增长。每个人的知识经验、认知背景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运用不同的理答方式,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
理答是提问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如果我们无视理答环节,或理答方式过于简单,没有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深入挖掘,对学生的疑惑内容不加以点拨,不能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教师要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
一、丰富理答类型,提升理答能力
教师要善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小学生面临学习的压力,他们在困难面前会有一种挫败感,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了解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以富有情感性的语言反馈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跨越学习障碍,在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要通过引答、反问、探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将学生的错误视为有用的教学资源,发挥其中的教育价值,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帮助学生了解错因,步步推倒错误,从而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感。
教师要善问,可以用刨根问底的追问,步步设疑,紧逼学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深化。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教学中,教者提出问题:小芳的身高是60厘米,她的身高比哥哥矮3/8,哥哥的身高是多少厘米?此时有一名学生指出:设哥哥的身高是x厘米,然后用x×(1-3/8)=小芳的身高。教者在称赞学生的同时画出线段图,并指出这里的“1”是哪来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指出:小芳比哥哥矮3/8,我们将哥哥的身高看作一个整体。教者适时追问,那(1-3/8)又是什么意思?学生指出,小芳比哥哥矮3/8,因而要减下去。在学生回答正确后,教者通过追问让学生讲清思路,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反问引发学生的深思,让学生重新思索,对自己的答案予以强化或纠正,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一课教学中,学生已经提出了用线量、用软尺量、滚动测量等几种方法,教者提出问题:如果要测量泳池的周长,还能用这些方法吗?出示摩天轮的图片,还能用这些方法求它的周长吗?如果用一根足够长的绳子,还能测量吗?教师通过几个反问,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列举方法的不足,从而去努力寻求更好的方法,从而促进自己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当学生不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时,教者以转问促进学生讨论,让他们表达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帮助有困惑的学生解决学习难题。在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要善于变换角度,变难为易,将问题细细化解,让问题变得有梯度,能促进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二、突显学生主体,促进知识建构
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学生回答错误或不能顺利回答时,没有及时地帮助学生寻找错因,没有加以引导,或采用代答的方式,或直接告知学生正确的答案,这样会剥夺学生思维的权利,会造成学生的思维惰性。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加强角色的转换,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师要树立以生為本的理念,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去思考、探索,让所获得的知识得以内化,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借助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断探索,从而促进有意义的建构。如在《小数加、减法计算》一课教学中,教者利用整数的加减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的加减法的探究中,学生根据问题列式6.45+4.29,尝试独立计算,并展示自己的算法。学生算出了几种答案,有10.74,有1074,有10.64几种,教者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是正确的?学生观察每一种算法,有学生根据整数加法的经验将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个位与个位对齐,十分位与十分位对齐,百分位与百分位对齐。有学生表示自己的困惑时,教者适时引导:大家都有购物的经历,想想看自己是计算的?学生先将6.45元、4.29元换算成645分、429分,这样就变成了整数加法,可以笔算出结果是1074,再将1074分转化为10.74元。
三、丰富语言特色,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的理答语言要形象生动、幽默风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数学知识有逻辑性强的特点,有时往往一字之差而意思却截然不同。教师要以简明的语言称赞学生,但如果一味多次使用“好”“非常棒”等理答语言,难以聚拢学生的注意力,难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会令学生感到疲倦。教师用趣味的语言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教师在教学中要具有应变力,要灵活地应对课堂中的突出事件,并能选择最佳的方案。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学习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让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发展。如果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教师的预设,如果不进行及时地理答,会令学生变得茫然。教师面对学生的奇思妙想,要迅速地作出判断,给予恰当而准确的应答。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强化理答意识,加强倾听诊断,提升自己的理答能力,通过反问、转问等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教师要以激励的语言对学生加以点拨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促进学生有意义的建构。
【参考文献】
[1]陈朝辉.智慧理答,演绎精彩[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5).
[2]陈惠芳.小学数学课堂理答行为现状与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0(3).
[3]符玲利.小学数学课堂理答的有效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8).
[4]麻彩虹.课堂教学提高理答有效笥的行动研究[J].小学教学,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