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巴斯德象限对江苏省技术转移工作的思考

2019-12-10 09:30李庆明徐欣于佳佳
中国科技纵横 2019年20期
关键词:技术转移

李庆明 徐欣 于佳佳

摘 要:通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江苏省技术转移工作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本文基于巴斯德象限模型对江苏省技术转移进行思考,通过对技术市场数据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技术转移;巴斯德象限;技术市场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20-0227-02

1 江苏省技术转移工作发展现状

2017年,国务院印发出台了《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提出了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体系的“四梁八柱”;江苏省紧接着出台《省政府關于加快推进全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18〕73号),从基础架构、转移通道、支撑保障三个方面推进全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随后省财政厅与科技厅联合印发了配套文件《江苏省技术转移奖补资金实施细则(试行)》。对各市县技术输出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技术转移吸纳方、技术转移机构、技术经纪(经理)人等技术转移全流程参与方进行奖补。

2018年,江苏技术合同登记数达42703项,成交额1152.64亿元,同比增长32%,位列全国第五。从去年江苏省合同登记情况看,市场对“技术开发”的需求更为迫切,达22130项,成交额549.94亿元,占“四技”合同之首,之后依次是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以及技术转让。此外,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领域成为江苏成果转移转化的热点,去年电子信息技术交易的成交额为280.61亿元,占总成交额的24.35%,先进制造和生物医药分别占总成交额的23.04%和11.84%。

江苏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企业创新需求旺盛,多年来,产学研合作一直十分活跃。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星期日工程师”,到上世纪90年代的“科技项目合作”、“共建研发平台”,再到现阶段“全面战略合作”和共建重大联合创新载体,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模式日趋多样,有力促进了创新资源集聚和产业转型升级。目前,已经实现了中科院所有应用类研究所和“985”高校与我省合作的全覆盖,共建各类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与载体4000多个、“校企联盟”10000多个,每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超过20000项,有8万多名专家教授常年活跃在创新创业一线,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2 科学研究模式的相关理论

2.1 布什范式理论

V.布什在1945年发表了《科学——无止境的前沿》报告,并因此所发展起来的科学政策框架,这一框架对战后的美国联邦R&D(研究与发展)资助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围绕“基础研究的实施不考虑实际后果”和“基础研究是技术进步的先驱”这两个论断,将科学与技术归纳为:

(1)静态形式,即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的一条直线;(2)动态形式,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生产经营,每个后续阶段都要依赖前一个阶段[1]。

布什范式深刻揭示了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间关系的新特征,突破了西方科学的传统框架,成为战后几十年里国家科学政策的基础,推动了科学哲学的丰富和发展,但随着科学史上微生物学的崛起及物理学的发展所出现的实例也表明许多重大技术突破和产业兴起并不直接源于基础研究,布什关于研究活动的线性模型有一定的局限性[2]。

2.2 D.E.斯托克斯的巴斯德象限模型

通过对现代范式起源的分析,介绍了纯研究与应用研究相互分离的渊源,及其对研究特质、机构设置、社会文化的影响,D.E.斯托克斯通过三个观察事实:

(1)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目标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在概念上的不同;(2)一般认识目标和实际应用目标之间的内在张力决定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范畴在实际上的分离;(3)认识目标与应用目标在本质上相矛盾、两种研究必然分离的观点,与科学本身的精力不符,认为“我们遇到了一个认知上的佯谬”[3]。

D.E.斯托克斯指出了布什的线性科学研究模型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个新的模型,即二维的基础-应用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分为四个象限:

(1)波尔象限-纯基础研究;(2)爱迪生象限-纯应用研究;(3)巴斯德象限-应用引起的基础研究;(4)既不考虑解释目的也不考虑实际应用。

D.E.斯托克斯认为这一模型更能准确地反映R&D的实际运行情况,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D.E.斯托克斯接着考察了巴斯德象限如何能用来重建政府与科学的契约关系,就科学与技术间关系的更现实的观点会加固科学与政府间联系的桥梁提出了三个密切相关的理由:

(1)基础研究源于社会需要的想法,可以加强政策组织对公众的支持,以及公众方面对政策组织的响应;(2)在一个科学研究领域内,应用引起的基础研究的社会价值,加强了支持这一领域赖以发展的纯研究的地位;(3)当基础研究直接受到潜在的应用思想的影响时,便减少了谁将由新的科学知识获得技术利益的不确定性[4]。

3 我省技术转移工作存在的矛盾

3.1 技术转移模式仍然以布什范式为主

然而,我省技术转移工作的开展与巴斯德象限主要讲述的应用引起的基础研究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更多的强调科研成果由高校院所向产业企业的转移转化,而不是根据企业实际的技术需求来开展基础研究,基础研究更多的是符合国家战略需要和科学家个人兴趣,这与V.布什的科学范式一脉相承,是为D.E.斯托克斯所批判的,或者说我省的科技工作还停留在美国战后科技发展的最初阶段。

3.2 技术转移的主体在企业,高校院所参与度较低

根据2017年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分析报告,企业法人在技术市场上技术交易的最大输出方和最大吸纳方的双向主体地位,已稳固并突显出来。2015年,企业全年输出和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占到全国的86.18%和75.89%,增幅明显。其中,内资企业既是最大的技术输出方,也是最大的技术吸纳方。内资企业共输出技术项目18.24万项,成交额6853.1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64%和12.03%,占到企业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81.4%,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的69.68%。同时,内资企业吸纳技术19万项,成交额5305.64亿元,比上年增长1.7%,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53.94%[5]。这说明企业一直以来,都是技术转移主要输出方和主要引进方,而作为国家重点支持和高层次人才集聚的高校院所却在技术转移各个方面扮演着次要的角色。同样,2017年,江苏的大学、科研院输出技术交易21288项,占全省技术市场成交数量的57%,但成交金额为117.5亿元,仅占全省技术市场成交总额的13.46%。这同时表明江苏企业对技术吸纳的需求比较强烈,对拓展科技成果转化渠道较为关注,但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市场内部激励推动机制乏力。同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技术转移和市场转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

4 有關建议

4.1 加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建议政府加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给予企业更多的财税和政策支持,引导企业较早的参与到高校院所的科研活动当中;鼓励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企业内部的研发机构、平台或载体,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究,解决产业链上下游噬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4.2 引导高校院所专家参与企业技术开发

同时各级财政适当减少对高校院所的科研经费支持,引导高校院所专家更多的参与到企业的产品及技术研发当中,更多的从为企业开展的研发服务中获得收益,把科研的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设立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鼓励高校院所专家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开发活动;在企业设立研究生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引导更多专家教授及研究生到企业开展项目研究。

参考文献

[1] V.布什.科学-没有止境的前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吴卫,银路.巴斯德象限取向模型与新型研发机构功能定位[J].技术经济,2016,35(8):38-44.

[3] D.E.司托克斯.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巴斯德象限[M].周春彦,谷春立,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4] 陈红喜,姜春,袁瑜,等.基于新巴斯德象限的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研究-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1-10.

[5] 许琼,张志宏.2018年度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年度报告[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18.

Consideration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 Jiangsu Province Based on Pasteur Quadrant

LI Qing-ming, XU Xin, YU Jia-jia

(Jiangsu Productivity Promotion Center, Nanjing Jiangsu  210042)

Abstract:Through the joint efforts of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technology transfer in Jiangsu Province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asteur Quadrant Model,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technology transfer in Jiangsu Province, find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ata from technology market ,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Key words:Technology Transfer; Pasteur Quadrant; Technology Market

猜你喜欢
技术转移
试论技术转移平台建设中的市场驱动
天津市技术市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合资汽车企业中外双方技术转移与创新博弈分析
美国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的使命与专业化管理
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机制及对我国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