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跃清
摘 要:进入新时期后,煤矿状态安全管理日益受到了更多的煤矿企业关注。煤矿安全生产如果未能达到最佳的安全生产状态,则会导致突发性的煤矿安全事故。在情况严重时,欠缺煤矿安全管理还会造成伤害井下操作人员自身安全的后果,并且带来规模较大的井下安全事故。由此可见,煤矿状态安全管理应当被置于煤矿生产中的首要位置。并且,作为煤矿企业也要着眼于改进现有的煤矿安全状态,确保创建安全性更强的煤矿井下生产环境。
关键词:煤矿状态安全管理 现状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7(b)-0197-02
煤矿安全生产在客观上必须依赖优良的矿井环境,对于潜在的井下操作风险应当予以全面的消除。但是从当前的现状来看,煤矿状态安全管理并未能真正达到最为完善的程度,其中仍然体现为多种安全漏洞以及安全缺陷[1]。为了能做到在根源上杜绝潜在的煤矿安全隐患,那么核心措施就要落实于强化监管煤矿安全。作为煤矿企业目前需要做到格外关注煤矿状态安全,并且按照因地制宜的思路来推行煤矿状态的安全管理[2]。
1 全面开展煤矿状态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目前的现状下,煤矿资源仍然构成了各个领域当前生产中的关键资源种类。然而实际上,煤矿井下开采包含了较多的不可确定因素,因此体现为较高程度的矿井安全风险。作为煤矿开采的具体负责企业来讲,企业如果忽视煤矿状态的潜在隐患,则会存在较大可能导致突然出现矿井安全事故[3]。并且,欠缺煤矿状态监管的矿井生产无法保证达到最佳的煤矿生产效果,进而造成煤矿企业本身承受了较多的煤矿生产损失。
进入新时期后,煤矿状态安全逐渐受到较多企业的重视,并且相应的安全监管举措也日益表现为完善性。但是从整体角度来讲,煤矿生产领域截至目前并未能真正达到安全生产的状态,因此无法根除潜在的矿井安全隐患。探究其中的根源,主要在于煤矿企业内部的生产操作人员以及企业管理者本身欠缺最根本的矿井安全认识,对于煤矿状态无法做到实时性的监管。为了改进矿井生产现有的状态,那么目前亟待运用合理与科学的举措来推行煤矿状态安全监管。
2 煤矿状态安全管理的现状
首先是欠缺健全的井下作业设备。矿井生产如果欠缺齐全的井下作业设施,或者矿井现有的各种作业设施已经趋向于老化,则很难保证体现最佳的矿井作业效果。在严重的情况下,老化或者欠缺基本性能的矿井作业设施还会造成突发性的矿井生产事故,进而威胁到操作人员本身的安全。但是从现状来看,目前仍有很多的煤矿企业并未能做到全面关注矿井设备安全,并且忽视经常性的矿井设备检验。直到真正出现了矿井生产事故,煤矿企业才会运用相应措施来进行弥补。
其次是忽视协调的煤矿生产管理。煤矿安全生产必须建立于全面推进煤矿状态安全监管的基础之上。反之如果忽视了煤矿生产监管,那么煤矿企业很易遗漏关键性的煤矿生产环节,甚至导致煤矿企业本身承受突显的矿井生产损失。从现状来看,某些煤矿企业由于未能做到协调企业现有的各个专业领域以及生产部门,因此将会造成程度较为明显的矿井安全威胁。此外,各个部门彼此欠缺最佳的协调程度,忽视明确的部门职责分配,导致煤矿企业无法真正着眼于煤矿状态的实时监管。
再次是煤矿企业缺乏煤矿状态的安全管理机制。煤矿企业能否保证最大化的矿井生产效益,其在根本上决定于煤矿安全监管的成效性。然而截至目前,很多煤矿企业针对煤矿状态监管仍然表现出忽视的心态,企业对于现有的矿井安全监管机制也未能做到逐步予以改进,目前的煤矿状态监管仍然暴露了很多的安全漏洞。煤矿企业如果要切实保障矿井的生产安全,那么前提就要落实在健全矿井的安全管控制度。
3 探析改进策略
煤矿生产能否达到最佳的安全生产程度,其直接关乎矿井安全的整体状态。作为煤矿企业本身来讲,企业不应局限于关注煤矿生产利润,而是需要做到全面关注矿井安全。这是由于,煤矿生产状态在根本上决定着煤矿企业具备的生产利润与效益,并且还能决定矿井操作人员自身的安全。具体在推行煤矿安全监管中,作为煤矿生产企业有必要关注如下的安全管理要点。
3.1 强化监管煤矿生产设施的力度
矿井生产操作能否保证最根本的煤矿生产安全,其直接决定于企业现有的矿井开采设施。因此从现状来看,煤矿企业针对现有的各种煤矿生产设施都要全面予以修缮,并且针对其中的老化设施予以及时的更换。近些年来,信息科技手段已经能够作用于全过程的煤矿井下生产,进而改进了企业原有的井下生产设施。在此基础上,煤矿企业针对矿井安全必须给予应有的关注,切实提升煤矿企业自身具备的井下生产监管认识。
并且,煤矿企业还要开展定期性的矿井安全监管,定期检修并且查看现有的煤矿生产设施。煤矿企业一旦察觉到现有的矿井开采设施已经表现出老化趋势,那么应当立即对其予以更换。企业通过推行定期性的煤矿设施检修,应当能在根源上达到杜绝矿井安全事故的目标,避免矿井频繁出现各类的煤矿生产事故。作为煤矿企业需要投入相应的资金用于修缮现有的矿井生产设施,进而提供了全方位的设备安全保障。
3.2 对于煤矿企业现有的安全生产流程予以规范
截至目前,很多煤矿企业并未能具备完整与健全的矿井安全机制,进而造成了矿井生产流程欠缺应有的规范性。这是由于,煤矿生产状态直接决定于煤矿企业现有的安全操作規程,因此必须着眼于规范煤矿企业现有的安全操作流程。煤矿生产包含了较多的生产操作流程,煤矿企业目前拟定的安全生产流程必须能够涵盖以上的各项操作要点,避免遗漏关键的煤矿井下操作要点。
作为企业操作人员以及煤矿企业的管理者都应当实现自身认识的转型,并且应当逐步健全企业现有的安全生产机制。作为各个职责部门来讲,应当认识到自身具备的矿井监管职责,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都要着眼于开展密切的沟通。
3.3 健全煤矿状态安全监管的机制
煤矿状态安全监管的侧重点应当在于监测现阶段的煤矿生产状态,进而达到及时察觉矿井安全漏洞的目的,切实保障矿井开采的操作人员安全。从现状来看,煤矿企业应当运用体系化的视角来看待煤矿生产监管,并且通过推行综合性的煤矿生产监管机制来体现最大化的煤矿生产效益。同时,作为煤矿企业也要善于借助信息科技手段用于推行全面性的煤矿安全监管,确保做到将煤矿生产监管的举措贯穿于整个的煤矿生产过程。
由此可见,煤矿状态安全监管涵盖了较多的安全监管重点。作为矿井开采的具体操作人员来讲,煤矿作业人员需要具备相对较强的安全防控意识,确保在进入操作流程之前应当配备特定的安全防控设备,避免伤害到自身的安全。煤矿企业通过推行全面的煤矿安全监管,应当能够切实防控煤矿生产事故。
4 结语
经过分析可见,煤矿生产如果要得以顺利开展,那么必须切实推行煤矿状态管理,从而达到保障煤矿井下安全的宗旨与目标。在目前的现状下,煤矿井下生产仍然呈现较多的安全生产漏洞,其中典型的煤矿安全漏洞主要体现在欠缺协调的生产管理机制以及健全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为了能做到转变现有的煤矿生产管理状态,那么现阶段的煤矿企业就是要全面着眼于监管煤矿生产状态,确保将煤矿安全监管的举措贯穿于整个的矿井生产过程。
参考文献
[1] 李银文.煤矿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西部探矿工程,2019,31(5):189-190.
[2] 石凯,曾援,李庆伟.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及管理策略探析[J].中外企业家,2019(9):114.
[3] 甘建军.煤矿一通三防的安全管理问题及风险规避策略[J].低碳世界,2018(9):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