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瑞荣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否成功,一看学生积极性是否被调动起来;二看师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和学生思考的状态。总体来看,还是学生参与的问题,只要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就会“活”起来,那么,学生就会积极努力地去解决问题,从而学到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师生互动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新知识的学习,就要提前进行创设,教师的创设主要体现在备课之中,要上好课,做一个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者,教师就必须备好课、备好学案。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创设就要关注并尊重学生的这种个性之间的差异性。教师要选择一些具有生命价值的、有意义的生活资源服务于课堂教学。比如,我在讲解轴对称时,我以“对称之美”为题创设分四个版块:第一步是寻找美。在中国对称就是一种美,生活之中到处都蕴涵着这种美,学生课前通过自己的眼睛去寻找、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第二步是感知美。让学生通过课上动手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感知对称的美;第三步是欣赏美。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轴对称图形资料,欣赏老师网上下载并分类整理的轴对称图形资料,体验数学实用美;第四步是创造美。让学生利用掌握的对称图形的特征创造美——剪出美丽的图案。这样通过以美贯穿的四部创设,整堂课用一条主线就贯通下来了。这堂课的具体内容由师生共同准备并动态生成,这样的课堂学生面对问题,敢于迎接挑战,积极探究,体验成功,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参与。获得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掌握,更是一种数学文化与美的熏陶。
其次,教师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体验运用数学机会时要注意调控。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凡是学生能做的教师决不要代替。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學习、去掌握新知识。当然,只有教师真正很好地发挥了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才可能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学创设中,关键还体现在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调控中,体现在教学生成中,教师适时地介入、恰当地点拨,对生成资源的准确把握、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正是教学艺术的体现所在,也正是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之所在。教师在课堂创设中,要对学生的直接经验有所估计,但实际上学生拥有的经验与创设经常会有很大出入,我们应该及时对教学做出调整,对课堂进行调控,使教学成为学生已有经验的逻辑归纳和引申。如我在教学“纳税”一课,当按照课前创设进行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已积累了相当的税收知识。于是,教师果断将原先创设的提问调整为开放性的问题:“关于税收知识,你知道些什么?请你讲给同学们听听。”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启发,不仅大致覆盖了教科书中的知识点,而且还生成了许多新的课程内容。有的说,我知道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办法;有的说,我知道起缴金额;有的给大家讲解了个人所得税的,等等。这些知识点有的高于书本要求,但由于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植根于学生的体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变得尤为主动、富有激情,课堂上师生互动,相互补充,共同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堂教学这样调整,不仅学生的直接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了系统化,而且还通过课堂的小舞台,展示了学生们在社会的大课堂里获得的其它知识,学得既轻轻松松,又丰富多彩。
第三,教师要善于进行教学反思和探究。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对教与学都有深刻的借鉴意义。我们知道,反思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它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经常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思维活动,通过反思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参与。比如,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哪里?运用了什么方法?是否能找到更简洁的方法?有没有更好、更有趣的解题方式?有些学生会满足于完成,而不愿去寻求多种答案或探究最优方法,这时教师巧妙的引导会激发学生们探究的热情,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如某次数学兴趣组上讲解找规律填数:2、5、10、17、26……第100个数是( )。对于这道题,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规律:依次增加3、5、7、9、11……首先要求出从第99个数到第100个数时须增加多少,项数为99,反求末项为198,然后求出这一列等差数列的和3+5+7+9+……+198,然后在加上第一个数,结果为10001。虽然学生会做,但比较繁琐。有没有更简单一些的方法呢?假如是求任意个数呢?能不能从对应的序号上找到一些规律呢?在老师的激励下,不少学生开始反思、探究,终于发现了所填数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序号的平方加1即为所求,第100个数就是100×100+1=10001。原来这么简单,学生的喜悦简直难以表达,因为这是他们自己通过反思、追问,探究出的规律。通过反思、提升了学生参与的层次,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