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探索与体会

2019-12-10 09:29李诚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学体会教学改革

李诚

【摘要】通过近年来对种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对本课程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在研究课程体系,革新教学方法,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方面有了更深的体会。对这些体会和探索进行及时总结,探究如何上好种子生物学课程,使本课程成为受学生欢迎和好评的一门特色专业课程。

【关键词】种子生物学 教学体会 教学改革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担负着为实现我国种业现代化目标,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重任。改革和探索符合种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体系,对实现种业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种子生物学》课程是高等院校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我校2012年开始招收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种子生物学》一直作为种子学课程体系中的先导课程。经过这些年探索和完善,总结我们在种子生物学教学中的经验和做法,对于促进提高种子生物学教学效果,实现种业人才培养目标,意义重大。

一、研究课程体系,完善充实教学内容,明确课程目标定位

我校种子学课程最早开设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种子学课程为农学专业开设,开设内容主要为作物种子学和作物良种繁育学,经过多年几代专业教师的辛勤努力下不断发展完善,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种子学课程体系,其内容总体上可以分为五个部分:(1)种子生物学(主要介绍种子形态结构、种子的发育与成熟、种子化学成分、种子休眠与萌发、种子活力、劣变与寿命等);(2)种子生产学(主要介绍主要种子生产、繁育、保纯相关理论与技术);(3)种子加工与贮藏学(主要介绍种子加工、种子处理和种子贮藏的相关理论与技术);(4)种子检验学(主要介绍种子种子检验的理论与技术);(5)种子经营与管理学(主要介绍种子经营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技术以及与种子相关的法规)。种子学课程体系是以种子生物学为课程体系的先导,以此为基础介绍种子生产繁育技术、种子加工贮藏技术、种子检验技术、种子经营管理、种子法规等,进而形成较完整的种子学课程体系。随着课程教学改革,以及种业人才培养目标向着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的“三型”种业人才的需要的方向发展。

种子生物学课程作为种子学课程体系的基础课程,在构建完整种子学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针对整个种子学课程体系而言,种子生物学课程内容涵盖了后续课程的基础理论,为后续课程展开奠定了基础。目前,种子生物学课程已形成了明确的课程目标,即通过本课程学习系统掌握种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了解作物种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趋势进展,培养学生运用种子生物学理论观点阐明种子生产、检验及加工贮藏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种子生产、检验、加工贮藏等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探索创新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随着种业人才培养向着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聚焦,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探索应用不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为实现“三型”种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在种子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依据课程内容采用相应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种子的外部结构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采用了问题引导讨论式学习的教学方式。课上给学生准备了具有典型结构代表的种子样品,如种脐差异较明显的豆科作物种子,种阜较明显的西瓜和蓖麻种子等,并向同学们提出一系列问题“种子外部一般可以看到哪些胚珠遗迹?它们分别是由胚珠上的哪些结构发育而来?这些胚珠遺迹在种子中功能作用如何?”并让同学们分组拿着种子样品并带着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学习,小组成员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做针对性点评和总结补充。通过改变教学方式还课堂给学生,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锻炼了学生分析、总结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解决问题能力。

全世界植物种类具有50多万种,其中绝大多数为种子植物,这为我们开展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程教学资源。因此,在种子生物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中的种子图片以及视频材料,精心制作课堂教学幻灯片,紧密围绕课程内容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摆脱了以往课程幻灯片整篇大段文字,一篇接着一篇的现象。随着科技的发展,种子科学的研究也日新月异,这些研究成果也为我们开展种子生物学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及时准确将种子学最新的研究进展结果补充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为学生准确及时掌握种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跟踪国内外研究热点为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拓宽了思路,开阔了眼界。

三、建立多元评价模式,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种子生物学课程考核方式以往是通过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对本课程内容掌握的程度标准,这种考核方式的弊端是过于注重一次期末考试的结果,而忽略了对学生平时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相关环节的评价。因此,常会出现学生课程学习过程中表现不认真,期末考试前加班加点突击复习应付考试过关,考试一完突击复习的内容完全忘得一干二净的现象。为适应培养种业“三型”人才目标的需要,我们建立了种子生物学课程考核的多元评价体系,将评价学生的课程成绩(100)分为平时成绩(占比20%),实验成绩(占比2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60%)。平时成绩(100分)构成包括考勤(占比5%),课堂提问、讨论(占比15%),课后作业(占比50%),课堂笔记(占比30%)。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入平时成绩,迟到、早退将在平时成绩中扣分,无故缺勤3次者,取消本门课程的考核资格。平时成绩还可根据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评价项目及分值比例的调整。通过调整完善种子生物学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摆脱了以往只注重期末考试成绩,加强了平时学习环节考核评价,并提高了实验技能成绩的比例,将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报告等作为实验成绩的一部分,最后归入课程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通过建立和完善多元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了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效果,有利于引导本课程聚焦于种业“三型”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教学改革与实践是永无止境的。经过对种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不断提高,同学们上课认真听讲,主动讨论,积极发言,变以往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同时学生主动申请主持大学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增强了实践创新能力。通过近几年学校对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本课程教学质量优良,其中2015-2016年种子生物学教学质量院级排名第一,校级排名第五。

“如何上好一门课”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思考的重要问题。经过这些年从事种子生物学教学和育种工作的亲身实践,我们一边切实感受到现代种业的发展对“三型”种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另一边也感受到学生们渴望学习到一门内容常新,知识体系完善丰富且能帮助他们切实增长能力和才干的有特色的专业课程的迫切愿望。教学相长,通过我们不懈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科研水平,经过不断探索和革新种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实践,努力实现和满足种业发展对现代种业人才的需要,使种子生物学成为深受学生喜爱和好评的一门有特色的专业课程。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刘庆昌,江绪文,孙群,李保云.中国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种业,2012,(11) :8.

[2]宋文坚,胡晋,胡伟民,王涛.“种子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9,(01) :119.

项目资助:石河子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支持计划项目(CZ027446)资助。

猜你喜欢
教学体会教学改革
工科院校《概率统计》课程的几点教学体会
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点教学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改革体会
对口单招高三数学后期复习的“点滴见解”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