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促进听障学生家庭亲子沟通

2019-12-10 09:26张小钦
教师·中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亲子沟通现状对策

摘要:文章从听障学生家庭教育教育工作出发,调查了解其亲子沟通的现状,对亲子间缺少沟通、沟通内容狭窄、沟通成效不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亲子手语,让沟通不再困难;亲子作业,让心与心拉近;家长培训,让好教育摆上心头。

关键词:听障学生家庭;亲子沟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6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5-2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29-0085-02

众所周知,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灵魂工程师,是孩子的人格之师。现代家庭教育特别注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互动,因为亲子之间沟通的效果往往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善于沟通的父母从孩子的诉说、情绪变化、身体反应等方面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判断孩子的能力水平,从而调整教育的方式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孩子能积极主动地与父母进行交流,父母帮助孩子循序渐进地成长。相反,缺乏亲子之间的沟通则使父母不能了解孩子的能力、志向、兴趣,孩子也无法理解父母的苦心,甚至产生抵触、逆反心理,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

一、听障学生家庭亲子沟通的现状与分析

现代追求成功的家庭教育,渴望亲子之间良好的沟通。走进教育实际,却不得不面对听障学生家庭教育普遍薄弱的现状。笔者做过一次以九年义务教育年龄段、职业中专及已就业聋人职工共计80人为调查对象的家庭亲子调查工作。调查中发放80份问卷,收回80份有效答卷,得到了以下数据:

(一)沟通意识

在“是否愿意与父母进行交流”问题中,仅有40%的调查对象表示经常与父母交流;在“是否会主动寻找话题与父母进行交流”问题中,几乎不会的占到了80%;在“一天中与父母进行交流的次数”问题上,少于5次的就占到了75%。由此可知,听障学生虽然在生活上依赖于自己的父母,但除了基本的问候,主动与父母进行学习生活、思想情感交流的次数是比较少的,有时他们甚至是没有交流。

(二)沟通方式

在“父母是否会使用手语”这一调查中,基本不会的占到了80%。而矛盾的是,听障学生与父母的交流方式,口语交流的方式为7.5%,纸笔交流的为10%,80%的家庭都是依赖手语(多为不标准、生活自创式手语)交流。从交流效果上来看,47.5%的学生表示不怎么理解,交流很好的仅占到了12.5%。由此可知,听障学生与父母的交流更多是流于表面,依赖于简单的表达与肢体动作。

(三)沟通内容

在“是否会向父母请教学习问题”调查中,几乎不会的占到了60%;在“有苦恼是否会找父母倾诉”的调查中,几乎不会的占到了75%;另外,80%的调查对象几乎不会主动询问家里的事情,为父母分忧;当遭到父母错怪时,主动跟父母解释的调查对象为50%,而不知怎么解释的占到了20%,产生负面情绪,赌气、自认倒霉的占到了20%,有10%的调查对象还会忍不住发火。

由此可知,听障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处于被动的位置。家庭亲子交往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双方都不能正确对待,多以赌气、躲避、粗暴行为来解决。这种现象在听力损失越严重的听障学生家庭中越常见。而且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识的丰富,这种现象虽有所缓解,但仍存在严重的问题。亲子之间沟通内容狭窄乃至缺失,孩子与父母俨然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那么,为何最为熟悉、最为亲密的家庭成员之间,会出现这种不沟通或“伪沟通”的现象呢?

一是语言上的沟通障碍。对于听障学生而言,手语就是母语。然而手语有着它的局限性:直观而不能表达抽象的概念、凌散又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在进行有一定内容的沟通时,往往很难直接表达,经常需要绕着弯、打着比方一步步走。而家长们总是绕不开面子问题,认为“指手画脚”是一种丢脸的行为,对手语有着本能的歧视。一些家长虽意识到手语学习的重要性,但没有系统地学习手语的途径,要看懂孩子一长串的动作中所表达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于是,一次次的交流失败,使得亲子双方逐渐放弃交流。一旦出现问题,家长们只会感慨:“越大越难管,越大越头疼!”“和孩子永远说不清。”孩子們也不愿意与父母进行交流,将其摒弃在交心的范围之外。

二是精神世界的相互隔阂。对孩子来说,最亲近的人是自己的父母。对于父母来说,最关心的人是自己的孩子。然而,在听障学生家庭这个群体中,父母与孩子相处得并不融洽,两个世界存在着鸿沟。父母很少去主动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在听障孩子尝试进行社会生活实践时,缺少对孩子的信赖与尊重,给他们造成了一种父母不理解自己的错觉。加之中国的家长一般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只习惯于做道貌岸然的训导,但反过来却要求孩子向自己暴露一切。这种不平等的要求,当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是家庭教育方法的缺失。在听障学生的家庭中,家长们总是抛不掉这样的印象“我的孩子是残疾的”,然后便会采取以下的某一种教育方法:①本着“是树就成材,是草就烧柴”的信念,对孩子放任自流;②百依百顺,百般袒护,过分溺爱娇纵;③以惩罚或棍棒惩戒式的方法为教育之首选,认为严就能出成绩;④因婚姻离异,无暇顾及孩子的,甚至以孩子为累赘,粗暴对待;⑤用大量的钱奖励孩子,满足孩子的需求,却与其缺乏情感交流。在谈及怎样教育听障孩子时,家长们感到非常困惑,对孩子感到无奈。殊不知,孩子们的心也在离他们越来越远,虽近在身边,却远在两个世界。

二、听障学生家庭亲子沟通的促进对策

从听障学生家庭教育中缺乏沟通、相互隔阂的现状出发,教育者需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亲子沟通,从而真正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亲子手语,让沟通不再困难

手语是聋人与人交往、接受教育、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渠道。听障学生家长若不能掌握手语,亲子沟通的可能性与有效性便得不到保证。同时手语是具有特定语境特点的,单方的学习枯燥难记且无实用意义。“亲子手语”学习活动的开展,能引导听障学生及其父母在互动中共同学习手语。为达到“亲子手语”学习活动的最佳效果,需考虑以下内容:

第一,学习时空的选择。要保证在一个空暇的时间段,一个温馨、开放并具有沟通氛围的场所里进行亲子手语学习活动。如在学生的离校接送日安排两節课开展手语学习活动。

第二,手语教材的选择。要让孩子与父母都学得开心、学得轻松,每一次的亲子手语学习活动都必须围绕一个主题,有相应的教材辅助。立足家长手语学习实际能力,为避免家长产生畏难情绪,在手语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要有一定的坡度。经实践摸索,笔者以《中国手语》为蓝本,细心编排了校本手语教材,由若干个生活主题单元构成,每一个词语都采用 “图片+手势十词汇”的方式进行直观编排。在经过初级培训后,又以《中国手语日常会话》为内容,从词向句过渡,学习生活中常用的交际手语;最后进行《中国手语》中抽象词语的学习运用。这样三步走,缓冲了学习的难度,细化了亲子手语学习内容。

第三,亲子手语学习活动的展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亲子手语学习活动后,要精心设计亲子展示活动。如“手语大比拼”“我与爸妈争奖牌”趣味游戏等活动,在展示中进一步巩固亲子手语学习成果,并融洽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

(二)亲子作业,让心与心悄然拉近

在解决沟通方式不统一、沟通语言不顺畅这一问题的同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促进听障学生与其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让交流成为他们彼此间的一种自然行为,使两代人之间的心更拉近一些。

亲子学习性作业。即以学习为主题的亲子沟通实践活动。如亲子阅读活动,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某一本或某一专题的文章,交流记录各自的阅读心得,从而了解双方的观点、情趣爱好,增进思想、情感上的交流等。

亲子实践性作业。即以劳动实践、社会交际为主题的亲子沟通实践作业。这样的作业可以是家长孩子共同开展一次劳动实践,可以是一次娱乐活动。不同类型的实践性的亲子作业,让听障孩子在父母的引领下走向家庭、走向社会,增长孩子的见识,打破亲子之间的情感隔阂,让亲子生活拥有更多的共同话题。

(三)家长培训,让好教育摆上心头

家长对教育理论的掌握情况,影响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工作。面对听障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无从下手、一心倚赖学校的现状,学校应多途径、多形式地开展家长教育,给家长创造学习、交流的平台,引导他们关注家庭教育并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方法。

开展“学家庭教育”系列活动。充分利用学生每周返离校接送时间,开设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向他们传授听障儿童生理、心理知识,讲解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问题;介绍国内外先进家庭教育理念,并通过微信、QQ、班级博客等平台向家长传达家庭教育小建议,让关注科学的家庭教育成为家长们的自发行为。

收集家庭教育典型案例,开展实战分析。听障学生的家庭教育受其父母、子女的个性特征、文化因素、家庭亲子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在剖解教育成败之时,不可“一刀切”,除基础的、有共性的观点交流学习外,还需对不同家庭、不同亲子关系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答。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家庭教育案例的收集,以案例促思考,并利用学校家委会、班级家长会的群力求解决对策。

综上所述,家庭是听障学生成长的启蒙之地,更是其终身发展的强大支持力量。别让缺乏沟通这只拦路虎,挡住了孩子们与父母之间真诚的情感互动,让家庭积极的教育力量蒸发,使亲子之间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听障学生家庭亲子沟通,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话题,需要我们不断摸索下去。

参考文献:

[1]《班主任》杂志社,北京全品教育研究所组编.班级家庭教育指导[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0.

[2]石宣.不输在家庭教育上[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

[3]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吉诺特.孩子,把你的手给我[M].张雪兰,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4.

[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聋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张小钦(1985-),江苏南京人,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特殊教育。

猜你喜欢
亲子沟通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用关心化解家庭教育中的强迫
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