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翠玉
摘 要:语文知识培养也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越来越多的高职高专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顺应教师资格证国考、小学语文部编教材投入使用、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三大背景的需要,需积极加强语文教育专业建设,但目前而言,受理论研究不充分、教学内容创新不足、相应的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为此,需从整体上进行革新,通过完善课程体系,丰富课堂教学设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推进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三大背景 高职高专 语文教育专业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c)-0103-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教育层次和教育制度,高职高专院校在教育改革过程中主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发展档次,为国家和市场输送了大量应用型、技术型、实践型、综合型人才,特别是语文教育专业成为了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语文教育专业在教育改革中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但同时我们也要看新形势下对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教育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三大背景下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建设研究现状
三大背景是指教师资格證国考、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的投入使用、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在此三大背景下,高职语文教育专业亟需适应性建设,从人才培养、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相应的积极探索和创新,进而才能实现语文教育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很多学者都非常关注三大背景相关理论研究,目前从知网检索到的教师资格证国考论文有50余篇,语文学科素养文章150余篇,小学语文部编教材50余篇,语文教育专业建设方面的论文多达600余篇。也有少量三大背景与语文教育专业结合研究的论文,如李艳、张凯的《教师资格证制度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育专业改革》一文中梳理了语文教育发展历史,并针对教师资格证考试提出了一些方法[1]。其余两方面结合分析的文章暂时没有发现,但是其实诸多的文献研究已经涉及到了一些方面,比如文献涉及到了的语文教育专业学生阅读策略、讲故事能力、师范生三笔字、写作教学、文学欣赏教学、语文教育学生专业素养等,这些方面其实就已经关注到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阅读素养、文化积淀、健全人格等,但总体而言,缺少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由于三大背景均是近几年(小学语文部编教材2019年全国使用)提出或是使用,相关研究正在不断的增加。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建设的研究涉及了方方面面,但与此三大背景结合研究的尚且较少,或缺乏系统性,特别是不同区域的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发展建设应是有一定区别的,还主要增加一些更具有针对性的研究。从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角度考虑,三大背景的提出对该校语文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构建出相对清晰的发展方向,进而提升人才质量,使其更合理,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同时通过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教育专业建设相关改革经验总结,也能够为同类院校的语文教育专业建设提供相应的建设思路。
2 三大背景之下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大背景为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明确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建设思路和方向,但在具体实践中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高职高专语文教育在专业建设理论与实践不平衡。当前在语文教育专业建设上虽然针对语文教学特点安排了一些实践课程,但系部对于实践教学重视程度还不够,语文专业学生培养上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少有效的针对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加之当前教师教学能力有限,虽然安排了部分时间教学课程,但教师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能够给学生的指导相对较少。学生在毕业之后直接到岗位上进行教学实践还不够多,还需要实践学校对新上任的教师进行系统培养,以提升其实践能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的教学效果。
其次,高职高专语文教育在专业建设上教学内容还需要创新。现阶段学校语文教育教学内容与三大背景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教学内容更多的是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和《基础写作》等专业主干课程为主,这些专业主干课程能夯实学生基础能力,对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的作用较小。加之当前学校在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安排不平衡,学生学习还是以理论知识为主,由于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和毕业岗位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导致整体教学效果很难达到学生需要和社会需要。
再次,高职高专语文教育在专业建设体系不完善。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建设与三大背景具体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在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上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还没有形成,具体的教学时间和标准还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在教学标准制定上,由于缺少相应的评价标准、实施办法和制度体系,导致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很难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创新,或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和结果,很难将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学生成绩结合起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建设。
最后,高职高专语文教育在专业建设上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升。虽然近几年伴随三大背景的提出,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与其他一般高校语文教育专业在师资力量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高水平教师相对较少,由于该校从中职学校升格为高职才3年多,由于教师学历水平有限,很难结合现有政策对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教育改革进行有效推进。还有教师队伍也不够稳定,由于该校地处小县城,教师待遇有待提高,加之一些教师没有将高职高专作为自身职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有合适机会,可能会向更好的高校转移,这也不利于语文教育专业建设的推进。
3 三大背景下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未来发展路径
随着国家对人才的不断重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应承担起国家人才培养重任,主动适应三大背景对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建设的影响,并结合川南幼专自身教学资源对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建立更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首先,实施三大背景下课程体系改革。针对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还存在一定差距的现实问题,应全面分析、认真审视当前语文教育专业存在的课程体系问题,并结合三大背景推进课程体系改革。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主要领导应高度重视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意义,并主动参与到课程体系改革之中,加大对课程体系改革的支持力度,给予课程改革更多的资金支持,争取在短时间内构建出符合教学需要的课程体系。
其次,实施三大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效果,川南幼专语文教育专业在落实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应将改革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中,组织优秀教师成立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在当前语文教育专业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研判,并结合三大背景之下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合理化意见[2]。同时要加大对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监督力度,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发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统编教材投入使用,针对其古诗词比例加重以及阅读与写作方面新观念的提出相应的增加和完善教法课、书法课、基础写作课等课程,以此突出语文教育专业的优势。
再次,加大三大背景下師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语文教育专业建设及未来发展水平,因此在推进语文教育专业建设方面,应该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已建有1个名师团队)。一方面,要针对当前三大背景下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建设需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并引导其参与到语文教学专业建设之中。特别是要与省级乃至国家知名教育院校加强合作,引入一批专业素质好、实践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人才,充实到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队伍。另一方面,加大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内部教师挖掘和培养,为年轻骨干教师多创造培训交流机会,让他们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通过加强师资力量,更好地落实三大背景提出的教学要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诸如,在师资队伍培养过程中要明确教师教学方向,将语文学科素养纳入其中,同时还要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
最后,构建三大背景下人才培养方案与体系的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与初等教育系的语文教育专业建设息息相关,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建设应该明确人才培养方案和体系,特别是要结合学生需求和学科建设特点,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动态调整,重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主动对社会就业岗位进行系统调研,了解市场对学生能力需求的主要方向,并对比当前人才培养方案出现的不足和漏洞,对其进行完善和提升。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系主要领导要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与体系完善在专业建设上的重要性,同时还要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之中,构建与专业和学校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特性,将相应能力融合到3年教学之中。
总之,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要想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就需要对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不断夯实基础语文知识教学,同时加强语文实践教学创新,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出更多综合能力强的语文教育人才。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既要结合三大背景具体要求,同时也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三大背景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结合,不断增强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艳,张凯.教师资格证制度改革背景下的语文教育专业改革[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6(4):121-123.
[2] 张新民,吴敏良.双高背景下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评价指标研究[J].职教论坛,2018(9):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