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慧爱
摘 要:古代汉语是新闻学专业的基础课,它是学生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工具,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对比湘南学院新闻学专业2015级、2017级古代汉语课程文选检测情况,探索如何运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力求达到文化认同,实现文化自信。
关键词:古代汉语 启发式 讨论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10(c)-0097-02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版)中指出“新闻传播学是文学类下设的一个专业类,主要以文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为学科基础,同时又与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心理学和历史学等学科密切相关……新闻传播学专业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融合性”。这都是在说明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所需学习知识“广”,且要“学以致用”。
作为基础课出现的古代汉语在不少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心目中认为其与专业关联少,学习兴趣低。但作为未来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必须要了解进而认同中华民族的文化,古代汉语就是一个有效的“工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就古代汉语的文选课,我们选取启发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从下面5个方面来实施。
1 教学内容的选择
古代汉语分为理论课和文选课两个部分。理论课由于其自身理论性强的特点,我们多采取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的教学模式;文选课以古代文献资料为教学内容,重点分析字、词和特殊语法等,并将所学理论课知识付诸实践。实践性强是文选课的主要特点之一,针对这一特性我们主要采取启发讨论式教学模式。
另外,由于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接触了少量的文言文,而新闻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已系统学习了《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理论课,本身可以阅读具有一般难度的古文献,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使“启发讨论式”教学具备可能。
新闻专业的古代汉语课程课时不多一般在30课时左右,我们一般会设置8节课左右的文选课。在古文献的选择中,我们会选择先秦文献,因为这部分距离我们现在的时间比较久远且阅读难度相对大;再考虑社会影响、教育意义等诸多因素,结合新闻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我们选择部分《论语》《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作为文选课内容。
2 课前问题设置
实施启发讨论式教学,要准备好精准地与文选相关问题,并对所选的题目仔细推敲,这是关键的一步。因为问题设置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了教学能否顺利进行。
问题设置既要注意文选中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和特殊的语法等,兼顾新闻专业实用性和复合性强的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等。问题设置要力争实现文字知识与文化知识相结合,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结合文化认同设定问题。
针对《论语》部分,我们提出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以小组的形式再现教材中《论语》节选的场景。要求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相关背景,包括人物性格和历史背景等;指出再现过程中要考虑当时的礼仪,当时字词的意义(如果有多重理解选择一项并说明理由);《论语》对当今社会启示等。针对《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部分,我们先让学生提前预习,然后找一段相关的影视剧,让学生分组查找其中哪些表演与书中一致,哪些是不一致的;结合当时历史情况分析场景应该是怎样的;依文章描写如何实施一次成功的劝谏等。这两篇文献的讨论课教师都要作好相应预备方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状况。
3 课堂讨论引导
课堂教学是启发讨论式教学模式实施的主要阵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查阅相关文献和网络资源,课前已经对将要学习的文选有初步认知。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每个组都希望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展示给大家,课堂整体讨论的氛围很好。
但教师要掌控整体的教学过程,不能使教学脱离初衷。要紧紧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要引导学生注意古今异义的词,一词多解现象,以及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要在分析文选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例如,引导学生注意《论语》四章出现的“吾日三省吾身”有多个不同的理解,矛盾出现的原因在于对“三”的不同理解等,对这类本身学术界都还有争议的问题,我们不要求学生一定实现看法一致,鼓励学生自己说出自己选择以及选择的原因,讲求知识的多元化解读。这一过程可以检查学生对所要学习知识资料查询情况;引导学生注意老师对学生名字的称呼,了解古代名和字使用的区别等,这类从文字看古代文化的论题,我们一般先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供大家参考,让大家注意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引导学生分析《论语》《触龙说赵太后》对当今社会启示时,要多从正面引导,多提正面的影响,增加学生的文化认同;分析《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影视剧与真实历史的差异,能让学生注意细节知识学习,也给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提出具体的任务,使其今后更好地胜任未来新闻传播相关的工作;《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作为一次成功的劝谏对我们的启示,引导学生注意如何劝谏,培养家国情怀,学习语言艺术同时又结合教育思政,引导学生自觉实现文化传承。
4 课堂结束总结
每一篇文选经过学生的讨论过后,我们会有一次课堂总结。课堂总结分两个部分,包括学生总结和教师总结。
学生总结分两步走:首先,由每组学生对自己本组资料查找、问题分析与解答等情况进行总结,并指出在这一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以及对中华文化的新认知;其次,由全班学生一起分析各个组在资料收集、PPT设计、教案制作和课堂讲述的优缺点。
教师总结也分两步走:首先,将收集学生们课堂中的即兴提问进行回答,回答不全的可以课下再和同学一起查取资料一起解决问题;其次,由老师对学生的准备情况和课堂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倡导组员之间的团队合作,倡导学生相互学习。
5 成果信息反馈
成果信息反馈我们分问卷调查和考试得分检测数据。
5.1 问卷调查检测
在上《古代汉语》课前,我们对学生有一个问卷调查,其中有问认为文选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模式?大部分新闻学的同学预期还是教师讲为主。实施启发讨论式教学后,我们对学生又做了抽样调查,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启发讨论式模式更好,学生可供发挥的余地更大,学到的更多,发现了很多以往不知道或者没留意的文化现象,文化认同度高了。
5.2 考试得分检测
对比湘南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5級和2017级新闻专业学生古代汉考试的得分情况对比如表1所示。
文选部分知识2015级,2017级考试试卷的分值都是22分,两个年级文选部分知识考试的得分情况对比如表2所示。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人平均分看2017级新闻专业学生比未实施新教学模式的2015级学生高,另外高分段(80及以上分数)2017级的人数也比2015级的多。对比他们文选内容知识的得分(表2),我们发现2017级学生的得分率明显高于2015级学生。由此我们认为对文选部分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是有一定成效的。
以上就是2015年到现在我们对湘南学院新闻专业学生实行启发讨论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探索的大致情况。启发讨论式教学将教师授课与学生主体参与完美结合,因此,在近几年的评教活动中老师和同学对这门课给了较高的评价。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不断地探索古代汉语各个部分更实用的教学模式,让新闻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学习好古代汉语,更好地利用这一工具了解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文化的自信。
参考文献
[1] 蒋冀骋.古代汉语[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8.
[2] 胡朝阳,刘旭.旧释与新诠:启发式教学本质观论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6):41-46.
[3] 江安凤,吴锵.讨论式教学及其操作过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2):14-16.
[4] 张金学,张宝歌.构建探究讨论式教学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教育,2011(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