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刚达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婚俗,德国有些地方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婚礼习俗。在布拉克学习期间,我有幸参加了德国朋友的婚礼。
那是金秋十月,布拉克地籍局的布朗特·威纳女士开车来到公寓,接我们去参加地籍局秘书小姐的婚礼。婚礼在离布拉克不远的乡村举行。汽车即将到达时,威纳女士突然想起什么事似的将车停下,问我们是否带了礼品,我们当然不会空手而来,但她笑说:“参加德国传统婚礼,有件东西一定要带,可我想你们一定没有准备。”说着下车从行李箱中取出两包东西递给我们说:“别发愁,我已经替你们带来了,大家分别拿上就好。”我们忙打开,发现不过是几件普通瓷器,一时疑惑不解。
车到目的地时,已是夕阳西下。在晚霞的映衬下,绚丽多彩的房屋庭院仿佛镶上了一道金边儿,更增添了几分喜庆的气氛。看得出大门是特意装扮过的,用柏树枝搭成了一个牌楼,牌楼顶部一个小孩骑着仙鹤的造型特别引人注目。威纳女士说:“这是德国传统婚俗的第一个特点,寓意幸福和送子。”一进门,我们便听到“乒乒乓乓”的声音,原来是先我们而到的祝贺者当着新郎、新娘的面在摔瓷器。我们马上领悟到了威纳女士给我们瓷器的用途,这大概要算德国传统婚俗的第二个特点吧。据说,此举会给新人带来好运,使婚姻生活红红火火。
新郎、新娘含笑立在旁边答谢来宾的祝贺。轮到我们了,威纳女士说:“用点劲摔,摔得越碎越好!”我们便使劲将瓷器向池中摔下,引来了一阵欢笑声。新郎、新娘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的祝福,不住地感谢。我们又拿出从中国带来的小泥人和剪纸“囍”字等送给他们,并说这“囍”字是中国人结婚时要贴的。听了我们的解释,新娘、新郎很高兴,感谢我们送给他们这么有意义的礼物。 婚礼庆典是在院内一个较大的棚子式的房间里进行的。进门后,只见左边墙上钉着块浅蓝色的布,下面一张桌子上放有签名的彩笔。在众多德文签名中,我潇洒地挥笔签上了自己的中文名字,自然引来不少人的注目。房间内张灯结彩,一半空间被简易木板条桌凳占据,桌上摆放着糖果、点心和啤酒、饮料,屋内还有一个小型乐队。7 点多,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陆续到齐,乐队奏起了欢快的德国乐曲,随后是跳舞庆贺。
伴随着不断变换的乐曲,跳舞的形式也花样翻新,什么新娘、新郎双人舞,亲属上场跳舞,出生在一月份的上场跳舞,二月份生日……十二月份生日的上场跳舞等等,着实让我们大开眼界…… 时间较晚了,我们与德国朋友告辞。当我们走出庭院,回头望去,那里依然是灯火通明,欢歌笑语。我不知道婚礼舞会还将持续多久,但异国的风土人情深深留在了我的记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