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垂雄
(海南省东方市农业服务中心 海南东方572600)
水稻是海南岛传统的农作物,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据农史研究,3 000多年前的原始农业已有水稻栽培[1]。海南的光、温条件优越,野生稻类型多样,水稻种质资源丰富。在水稻培育、种植技术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海南水稻杂交、高产品种不断增加,悠久的种植历史更加奠定了水稻在海南农作物种植中的优势地位[2]。海南省东方市位于海南省的西南部,降雨量偏小,日照充足,蒸发量大,东方市人均水田面积小,农民生产水稻主要是解决口粮问题,但不将水稻生产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因此造成长期以来,水稻生产管理粗放、栽培技术低[3]。在人口日益增多,播种面积又逐年减少的局面下,粮食明显不能自给,因此只有不断更新水稻品种,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且抗逆性好的水稻新品种,接受新的栽培技术,才能增加粮食总产,确保粮食安全[4]。此外,海南东方一般在开春种植一季水稻,之后种植其他的作物,这样一来,稻田水旱轮作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使土壤容重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从而改善了作物生长的微环境和土壤的通气透水性,使作物的养分供应充足,因此使轮作或换茬作物获得了高产,增加农民的收入[5-6]。2018年以省内外12个水稻新品种(组合) 在海南省东方市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进行比较试验,以鉴定其适应性、丰产性,为水稻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8年在海南省东方市感城镇海洋坡水稻试验田洋进行,土质为赤红壤,肥力中上等,肥力均匀,排灌方便,形状规则大小合适。
1.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组合):特优131、特优382、旗1优759、特优5511、Ⅱ优1268、特优3301、特优1366、两优1303、吉丰优3301、恒丰优7166、赣优157、T优551共12个水稻品种,其中特优5511(CK)为对照品种。
1.2.1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置12个水稻品种,即每一个品种为一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小区规格为1.4 m×6.0 m,小区间走道33 cm,重复间走道50 cm,试验区周围设置保护行,品种间栽插间隔距离为66 cm。
1.2.2 秧田管理及移栽
采用露天水育秧方式进行,每667 m2用种量为10.5~13.7 kg,播种前1天先进行晒种,浸种12 h后洗净催芽,露白后可播种。参试品种于12月23日播种,1月11日施用尿素5 kg/667 m2作送嫁肥,于1月5日施用50%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50 g/667 m2兑水30g/667 m2进行喷雾防治杂草,1月9日施用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30 g/667 m2进行喷雾防治稻蓟马。当叶龄为4~5叶可进行移栽,此时秧龄为22 d,株行距16.7 cm×20.0 cm,每穴2粒谷苗,基本苗10万~12万/667 m2。
1.2.3 大田管理
(1)肥水管理 要求浅水栽秧,深水护苗,活棵后保持水层2~3 cm直至分蘖期,分蘖盛期排水日晒,晾到田间出现鸡爪状裂纹为止,复水后使水层一直延续到熟期,进入腊熟期田间不可再留水层。整田时施农家肥1 000 kg/667 m2,磷酸二铵2kg/667 m2作基肥,移栽后6~7 d秧苗返青期施第1次肥,施尿素7.5 kg/667 m2+丁草胺75 mL/667 m2,移栽后15~20 d施分蘖肥,667 m2施尿素7.5 kg/667 m2+复合肥10 kg/667 m2作追肥;在水稻幼穗分化期施尿素5 kg/667 m2+复合肥7.5 kg/667 m2+氯化钾7.5 kg/667 m2作追肥。
(2)病虫害防治 3月下旬用吡蚜酮50%水分散粒剂12 g/667 m2兑水30 kg/667 m2进行喷施,防治稻飞虱;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0.5%(微乳剂)180 mL/667 m2兑水30 kg/667 m2进行喷施,防治螟虫。
水稻成熟后,由于海南风雨较多,要注意观察天气,抢在晴天及时收割,确保丰产。
1.2.4 指标测定
生育进程:每个品种3个重复,每个重复调查10株,每3天一次,主要调查移栽期、始穗期、抽穗期、齐穗期、成熟期。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成熟期每个处理选取具有平均分蘖数的单株10丛,进行室内考种,调查每丛平均株数、株高、穗长,调查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饱粒重),并计算理论产量。
稻米品质: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标准(NY 147-88)米质测定方法》测定稻米的垩白粒率以及垩白度;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使用KETT AN-700分析仪进行测定。
1.2.5 数据统计
用Microsoft Excel 2010对上述结果进行作图及统计分析。
由表1可知,参试品种均于12月23日播种,1月14日移栽,秧龄22 d。始穗期在3月3~22日,3月5~26日抽穗,3月29日至4月23日成熟,全生育期在120~150 d。其中特优3301的生育期最短,比对照短30 d;特优5511生育期最长,其他品种的生育期在125~148 d。
表1 供试品种生育期
表2和表3分别是供试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从表2中可知,供试品种的株高在98.9~115.5 cm,特优131的株高最高,差异较显著,特优3301的株高仅次于特优131,相比对照高3.7 cm。供试品种的穗长在20.0~23.8 cm,同样特优131的穗长最长,达23.8 cm,特优3301仅次于特优131,为23.1 cm。参试品种中特优3301的有效穗数最多,为19.32万穗/667 m2,最少的是T优551,仅有15.70万穗/667 m2。实粒数最多的品种是两优1303,达145.5粒/穗。结实率最高的品种为特优382,最低为特优3301。千粒重最重的为旗1优759,为31.8 g,最低的为Ⅱ优1268,为24.9 g。
由表3可知,供试品种的理论产量在556.93~781.84 kg/667 m2,平均产量以赣优157最高,差异性显著,为604.74 kg/667 m2,实测增产幅度达10.3%,与对照相比,实测增产幅度最大;特优3301次之,为589.69 kg/667 m2,实测增长幅度达7.5%。T优551的平均产量最低,且与对照相比,增产幅度最小。
从表4可以看出,T优551的整精米率最高,为60.9%,同时他的垩白粒率也较高,特优5511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最高,分别为96%和44.1%。直链淀粉率以T优551最高,差异显著,为22.3%,两优1303最低,都是19%。
通过对各品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的15个测定指标进行主要影响因子分析,经过因子分析得出4个公因子,即4个主要成分。通过因子分析得到4个主要公因子特征区别,其中第一和第二个公因子与产量有关,因此归纳为产量因子,第三和第四个公因子与品质有关,因此归纳为品质因子。为了更清楚直观地了解不同品种的水稻产量和品质特性,利用表5中产量因子和品质因子综合得分情况得到一定结论。从表5中可看出,特优3301、特优1366和赣优157在产量上更佳,而从水稻的品质可看出,特优131、特优3301、T优551品质较佳。综合得分特优3301最高,在品质和产量方面较为突出。
表2 供试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
表3 供试品种的产量
表4 供试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
表5 不同品种水稻产量和品质因子综合得分
综合产量水平、穗粒结构特点、植株性状、生育期等,参加示范种植的12个品种(组合)间存在着差异。试种结果表明,各品种(组合)的产量水平都比较高,生产上品种的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合适的品种,实行因种栽培。特优3301产量中等偏上且生育期短,作直播稻种植可缓解季节紧张的矛盾;特优131、特优382、特优1366、两优1303和T优551产量偏低;特优5511和吉优3301虽产量相对较高,但生产上要注重提高结实率和缩短生育期,应力争早播;旗1优759、特优1366生育期长,熟期迟,不宜作为直播稻种植。综合来看,特优3301在海南省东方市引种表现较好,经济效益高,可在海南省东方市推广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