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部影像学诊断在临床中的应用观察

2019-12-10 06:49:37王磊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期
关键词:门静脉食管影像学

王磊

(承德县中医院放射科 河北 承德 067400)

肝硬化是一类较常见慢性肝病,能够由多种原因引发,病理组织检查可见广泛坏死的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的残存肝细胞、纤维隔形成以及结缔组织增生,进而造成肝小叶结构被破坏以及假小叶的形成,肝脏逐步变硬与变形最终发展为肝硬化[1]。患者在早期由于较强的肝脏代偿功能可不出现明显症状,亦可有肝炎表现,即轻度腹胀、乏力、肝脾轻度变大、肝掌、蜘蛛痣等;而发展到后期,患者则多表现出肝功能损害以及门脉高压现象,并出现多器官多系统受累,并有一部分患者在晚期可出现肝性脑病、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激发感染以及癌变等并发症[2]。依据不同的病理形态可将肝硬化分为大结节型、小结节型以及混合型。出现肝硬化的常见病因有病毒性肝炎、营养障碍、药物、酒精中毒、代谢障碍、血吸虫病、胆汁淤积等。肝硬化是由于肝组织结构的紊乱而造成的肝功能障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根治手段,主要在病程发展早期即对患者实施有效阻止方案。给予患者X线、B超、彩超以及CT等影像学检查均有一定诊断意义。

1 影像学检查

1.1 检查目的[3]

对患者实施影像学检查可较为直观地显示其肝脏结构、形态与病变等,是一种较为可靠的临床诊断手段。(1)X线检查:对患者进行食管-胃底的钡剂造影,可观察到食管-胃底的静脉出现蚯蚓样或者虫蚀样的静脉曲张变化。(2)B超、彩超检查:肝薄膜增厚,表面粗糙,肝实质的回声增强、脾大、门脉直径变大且有腹腔积液。(3)CT检查:肝脏各叶的比例失调,且密度变小,可见结节样变化,脾大、肝门变宽且有腹腔积液。(4)MRI检查:肝脏形态失常、脾大、门静脉直径变宽且在腹腔内有积液存在。

1.2 检查方案

1.2.1 超声检查 超声的操作较简便,且整个过程无辐射,患者依从性高且经济价值好,但无法对病理改变作出明显判断,但由于其优点显著,是临床诊断中的首选方案。

1.2.2 CT检查 CT可较好的显示出患者肝脏结构、形态与密度等,当增强扫描时还可较好的显示出肝门静脉的高压循环。

1.2.3 MRI检查 MRI可较为清晰地显示出网状纤维以及细胞再生,在早期诊断中使用可提高诊出率。

2 影像学诊断[4]

2.1 超声检查

2.1.1 肝脏变化 早期肝硬化患者并无较明显的临床表现,仅仅肝大、回声紧密变粗。晚期可见患者肝表面呈凸起不平状,且含点状斑。

2.1.2 静脉改变 因为患者的肝脏出现缩小变形及该处组织的纤维化等改变,导致不能良好地对肝静脉进行显示。能够通过测量脾静脉与肝门静脉的直径推测出是否存在高压征象。

2.1.3 腹腔改变 于带状无回声区可显示出少量的腹腔积液。

2.2 X线检查给予患者食管-胃底钡剂造影,可见食管黏膜粗大以及蚯蚓样或虫蚀样改变,提示患者食管静脉曲张。

2.3 CT检查

2.3.1 肝脏、肝叶变化 肝脏的体积减小,患者肝叶比例亦不正常,在其肝脏边缘处发现锯齿状变化。

2.3.2 肝实质改变 患者的肝实质密度变化不明显。若存在脂肪浸润,即可见肝实质内高密度区与低密度区相间弥漫状分布,增强扫描后可见肝密度变得更为不均匀。

2.3.3 门脉变化 严重者可见开放的侧支循环及门脉主干变粗,且常位于胃底贲门、食管下段或脾门附近。扫描时可见结节状或者团状的软组织影,加强扫描后可见静脉明显强化增粗。

2.4 MRI检查

2.4.1 形态变化 肝脏体积变小,脾大。

2.4.2 肝脏信号改变 表现均匀或不均匀变化。MRI对再生结节的显示表明了其重要诊断价值。在T1W1处表现为较高或者等高信号,在T2W1表现为相等或较低信号。而再生的小结节则呈弥漫分布并表现为短T1信号,对其扫描增强后可发现边界清晰低信号灶。

2.4.3 静脉变化 可较为清晰直观地显示侧支循环以及肝门静脉的情况。

3 联系临床实际情况

3.1 慢性肝病肝硬化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均表现出无食欲、乏力以及消化不良等,多不被重视。晚期可见肝门静脉的高压征以及肝功显著减退等。

3.2 肝功减退患者可有乏力、消失、食欲下降以及营养不良等表现。

3.3 肝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静脉破裂引起大出血等。

3.4 实验室检查患者的肝功检查呈阳性。如球蛋白升高、转氨酶升高以及清蛋白降低等。

4 鉴别诊断

早期阶段的肝硬化常表现为肝脏肿大,实施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变化。中晚期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获得较清晰明了的病变状况,临床诊断容易。给予患者血管造影并不是常规检查内容,常用于怀疑并发肝癌患者。需将再生结节与早期肝癌进行鉴别,早期肝癌由动脉供血,而为再生结节供血的是肝门静脉。

5 结论

若患者仅是肝硬化早期阶段,给予其腹部影像学检查意义不大,并不能提供直观有效的 诊断依据,但对于中晚期患者,给予其腹部影像学检查可较清晰地显示出患者的肝部病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本病的诊出率,并可及时的给予患者相应治疗避免情况恶化[5]。

研究分析临床中应用的各种肝硬化影像学检查发现,该方法均对临床诊断有较大的帮助,可为患者提供一个经济实惠、合理有效的诊断方案。

猜你喜欢
门静脉食管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49:56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了解胃食管反流病(GERD)
健康管理(2015年3期)2015-11-20 18:22:36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西南军医(2015年3期)2015-04-23 07:28:36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西南军医(2014年5期)2014-04-25 07: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