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远最美旋律

2019-12-10 01:59本刊独家报道
北广人物 2019年38期
关键词:蜜甜兴安岭歌坛

本刊独家报道 □记者邢大军

【档案】

在新中国的音乐史上,音乐家吕远这个名字可谓举足轻重。在近70 年的创作生涯中,吕远为歌坛奉献了数以千计的音乐作品,其中有《克拉玛依之歌》《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泉水叮咚响》《我们的明天比蜜甜》《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北国之春》等。

本刊2014 年第27 期曾报道吕远

在新中国的音乐史上,音乐家吕远这个名字可谓举足轻重。在近70 年的创作生涯中,吕远为歌坛奉献了数以千计的音乐作品,其中《克拉玛依之歌》《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木棉花开火样红》《八月十五月儿明》《西沙,我可爱的家乡》《泉水叮咚响》、《我们的明天比蜜甜》《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北国之春》《牡丹之歌》《夜幕下的哈尔滨》、《一个美丽的传说》等歌曲更是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经典。2014 年11 月,吕远曾接受本刊记者独家专访。

古今中外,用作品记录时代并以情感和技法超越时代,这是伟大的艺术家共通的一点,音乐家吕远堪称典型一例。在吕远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里,《克拉玛依之歌》《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八月十五月儿明》《泉水叮咚响》《我们的明天比蜜甜》、《牡丹之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一个美丽的传说》等作品不仅脍炙人口,而且堪称时代索引和时代解码。这一大批体现了时代特色、见证了时代变迁的经典之作点缀在新中国文艺发展的每一个时期,他的作品在审美情趣、创作理念上恒定且统一,那就是:民族特色、视野广阔、深情内敛、见微知著。

吕远1929 年生于辽宁省丹东市,两岁时随父母迁居吉林省临江。1945 年,八路军到了吉林临江县,接收了敌伪时期的临江矿山学校,吕远当时是学校乐队的成员,由此进入解放区宣传队。吕远在革命运动中慢慢认识到音乐艺术的社会意义,体味到民族音乐、大众音乐的感情美和形式美。如同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眷顾一样,每一个经典作品的诞生,同样都需要社会赋予的机遇和个人生活阅历的累积,吕远早期的音乐作品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上世纪50 年代,由吕远创作、吕文科演唱的歌曲《克拉玛依之歌》曾红遍大江南北,感动了亿万歌迷。这首风格独特、曲调优美的《克拉玛依之歌》堪称歌坛的神来之笔,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年创作这首歌曲时,吕远并没去过克拉玛依。谈及当年的创作历程,吕远回忆说:“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新中国戴着贫油、落后的帽子,一些外国专家也断言中国根本找不到石油。有一天,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报道,说新疆克拉玛依发现了大油田。得知我国发现油田的消息,就特别想写一首歌,这就是《克拉玛依之歌》。”1959 年,满怀着讴歌社会主义建设的激情,在内蒙古采风搜集创作素材的吕远创作出了《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从上世纪50 年代中期开始,吕远与吕文科相继合作推出了《马车夫之歌》《克拉玛依之歌》《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祁连山的回声》《在也门的晚霞中》《再见吧,第八个故乡》《水兵的光荣》《西沙,可爱的家乡》《木棉花开火样红》《飞翔吧海燕》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歌曲。上世纪60 年代,吕远又相继创作了《八月十五月儿明》《羊倌的歌》《九里里山疙瘩十里里沟》《水兵最爱什么花》《古城春晓》《长征》等一批颇受大众喜爱的歌曲和歌剧。

上世纪70 年代末,历史进入新的时期,吕远的创作也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由他创作的《泉水叮咚响》《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我们的生活比蜜甜》等歌曲风靡一时。上世纪80 年代以来是内地音乐生活多样化和蓬勃发展时期,而吕远无疑是这一时期的积极参与者。《愿做蝴蝶比翼飞》《牡丹之歌》《北国之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等一大批歌曲不但风靡不衰,而且也成为歌坛的传世之作。

纵观吕远半个多世纪的音乐创作,饱含激情且功底深厚是他的作品的一个突出特色,而这一特色与他的童年志趣可谓密不可分。先后采访过吕远老师两次,每次都是利用他工作间隙。第一次是在录音棚,吕远老师录制他最新创作的歌曲。第二次是他闭关创作期,为了接受我的采访,特意从驻地出来,并找了一家饭馆,包了一个包厢,请我吃了顿饭。吕远老师还一再说:吃饭要紧,边吃边聊。对于吕远老师,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歌曲,有关他的故事,特别是艺术生涯的起源,我知之甚少,因此这两次采访,对于吕远老师的有关讲述记忆深刻。

对每一个事业有成者来说,事业走向几乎都是在选择与被选择中确定的。吕远的音乐作品所呈现出的由小见大、见微知著、个人感受、折射时代的艺术特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也是他人生际遇的一个写照,这些特点的形成或许与他青年时代的经历有关。鲜为人知的是,自幼喜爱文艺的吕远之所以会走上音乐创作道路,完全源于童年时意外得来的一支石人望口琴。谈及音乐人生的缘起,吕远回忆说:“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父亲的一个朋友一次来家里做客,送给我们弟兄每人一支口琴,我就是从这支口琴开始喜爱上了音乐,以至于后来走上了音乐的道路,就是这么简单。”

少年时代的吕远的人生理想并非从事音乐工作,而是去北京,到北京大学念书。吕远说:“我一直都有一个北大‘情结’,虽然我没在北京大学上学,但我的一生却和北大有一种割不断的感情缘分。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产生的第一个念头便是能去上大学,当然最向往的是北京大学。但当时解放战争刚拉开序幕,我几次背着行李和小提琴想冲过封锁线去上大学,但都被炮火挡了回去。后来我参加了八路军的宣传队,走上了音乐之路,北京大学的事几乎就不再想了。参加工作之后,我事实上成了专业的音乐工作者。l954 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中央建政文工团搞作曲。这之后,新中国进入火热的建设期,我也忙于本职工作,开始去各地采风,为基本建设战线创作歌曲和歌剧。”

猜你喜欢
蜜甜兴安岭歌坛
我所崇拜的歌坛作曲“四大家”
五颗蜜蜜甜的葡萄
镌刻在兴安岭上的绿色誓言——内蒙古大兴安岭于海俊护林防火案例
新时期歌曲创作漫话——歌坛“西北风”时期的歌曲创作(下)
我们的明天比蜜甜
当代歌坛面面观
人生如草苦,暖爱似蜜甜
沙扬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