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9-12-09 02:07林丹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德育历史

林丹

新课程标准下,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而如果要想完成这一具体的目标,就必须要紧抓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这样在课堂教学之前就要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将教材当中蕴含的主要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并且论从史出,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给学生制定出一系列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采取灵活的、多样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结合实际,使得学生的生活与历史有效结合起来,最终达到理想的历史德育教育的教学目标。

一、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渗透

宣扬爱国主义历来就是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爱国主义实际上也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积累下来的民族情感的寄托,是国家及民族在长期发展形成的一种道德规范和文化传统。从古至今,翻开书,我们都能看到历史遗留下来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包括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虎门硝烟的林则徐等等,从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忠贞的气节;另外还有与舰轮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为变法而献身的谭嗣同,这些都是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历史壮举的具体表现;再有就是朱自清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宁死不屈,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毅然地在抗战期间留胡须,并且坚决拒为侵略者演出,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崇高的气节。而这一切都是我们在开展历史教学过程当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巨大的资源财富。

我们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历史与教材融合起来, 并且有意识的在历史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可以通过历史教材接受中国历史的现实体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在给学生讲文化史的时候,可以结合一些史料来展现丰富多彩的文化史,从而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在此过程中,不仅为学生展现了极其灿烂的历史文化与科技成就,同时,又将中华文化的凝聚力、融合力和生命力展现给学生,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教材以及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内容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一步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一系列历史教学活动的举办和一些有关历史文化的讲座内容来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作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一定要有深厚扎实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知识基础,并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求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把控,帮助学生在大脑里形成一个全面的知识系统。当前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和以往的历史学习相比较来说,当今时代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教学具备很多的采撷历史资料的途径,种类繁多不说,信息量也非常大。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来的各种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当堂给学生准确解答,则必须要对其有所了解,坚决不能出现历史教师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一无所知,不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就会有所降低。所以,作为历史教师在平日里就应该多看书,多翻阅资料,多了解历史文化和历史时政信息,结合多方历史信息内容帮助自己进一步增强课堂应变能力,在面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时能够应付自如,运用扎实的历史文化知识功底及底蕴在学生当中赢得威望和地位,尊重和信任,继而更深层次地将教材当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将那些具体的德育因素体现出来,进一步地为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2.熟练应用教学技巧

假如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是内在的,那么教育的技巧及手段则就成了成功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重要桥梁。教师需要精心的设计教学环节,同时还要擅长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巧妙的导入,将设计突出,满怀艺术性以及趣味性的教学过程,以愉悦欢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文化学习的乐趣所在,促使历史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达到我们最终的教学目标。比如像故事导入法、诗词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等来实施教学,娴熟的教学技巧,灵活创新的教学手段和紧跟历史潮流的教学技术,如此的课堂更加能够体现出教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而这样的教学也恰恰就是学生们喜爱的课堂教学,教师才是学生们尊敬爱戴的教师。

三、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应该具体的依据学生的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知识储备量等,将这些因素彻底地融入历史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将眼界放宽放大,体现以小见大,让学生感知历史学习过程中的德育教育,促使他们能够在处理各种关系的基础上,把眼界放到待人处事方面,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明确教学目标

中学历史德育教育应该首先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换言之,德育必须置于历史教育的首要位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新的历史时期,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提出了要求每一个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而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复合型社会人才。如此要求学生在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又要掌握一定的思想道德品质。中学历史开设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中国历史以及世界历史都有个整体性的了解,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教会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具有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从而树立起光荣的历史革命情怀以及责任心,真正意识到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读书的伟大愿景。

在當今社会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娇生惯养,不通世事,不懂人情,不知感恩,并且在生活的独立性方面也表现得较差,而这一点也常常使得学生在其人际关系上处理不当,或是人际关系混乱。德育教育的任务和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基本的做人原则和人生道理。这就要在历史教学中,作为历史教师的教学责任上体现出来,这一历史要务在不断的提醒历史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德育历史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历史上的4月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