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化绘本微课程的实施策略

2019-12-09 02:04刘传凤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树叶叶子绘本

【摘要】本文论述探寻绘本内容与幼儿兴趣的契合点开展微课程,提出以班级为基点,通过整合绘本资源,不断发展和丰富课程,引导幼儿在探究中丰富感知、积累经验,获得绘本阅读经验的提升和观察实践能力的提高。

【关键字】微课程 中班 绘本 秋叶飘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A-0159-02

“绘本微课程”就是以绘本为载体,通过捕捉绘本内容与幼儿兴趣点之间的契合点,开展适合幼儿探究的一系列活动,微课程中选取的绘本与课程关联来自于孩子们自己的需要,课程中的活动来自于孩子的兴趣,班本化绘本微课程是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以班级为基点实施的课程活动,同时借助于绘本,运用整合开放的资源,不断探索演绎、发展和丰富,形成班级个性化文化。基于这样的理念,生成了一个个班本化绘本微课程。以下,笔者就以幼儿园中班微课程《秋叶飘飘》为例,探索班本化绘本微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微课程的来源要有生活意识

毋庸置疑,幼儿的认知和生活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其认知发展是在生活环境中获得,幼儿与生活环境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建构起他们对于外界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当他们对于某个话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作为支持者的教师应该抓住契机,倾听幼儿的谈论并顺应其兴趣,引导他们相互间观察、讨论,进一步丰富认识,从而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经验的积累和提升。

《秋叶飘飘》微课程缘起于一次户外活动——散步。孩子们在户外散步时,看到纷纷飘落的落叶觉得十分新奇:“树叶都变黄了”“为什么会变黄呢”“树叶好像在跳舞”……叶子飘落的动感与幼儿跃动的心灵天然契合。丰富多样的树叶给幼儿提供了探索、发现、表达的广阔空间。摇曳飘落、多姿多彩的树叶就是一方天地、一个世界。于是,教师同幼儿一起进入树叶的世界,去探究、发现、思索、想象、表现……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孩子们了解了关于树叶的很多秘密,在探究过程中,他们发现叶绿素的存在,感知叶子变黄的秘密,更激发了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微课程前审议要有目标意识

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是课程的来源,然而通过微课程的实施,孩子们会带来什么样的发展?用哪些途径和方法让孩子感受和体验比较合理?开展微课程前审议时,首先需要我们有大的目标意识,即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出发,并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相关内容和建议,对微课程目标的具体定位、脉络梳理、内容选择等进行详细的课程前审议。在审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的是,在心中有大的微课程目标体系,同时还应该有具象的目标,这些目标应该化解为各种具体措施。在前审议过程中,对于微课程的室内外环境创设、区域游戏创设、户外游戏的创设等方面,也应该设定具体的目标,如通过哪些游戏加深幼儿对树叶的感知,哪些活动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等。在这些具象目标框架下,我们可以生成关于微课程的网络图。

比如微课程《秋叶飘飘》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秋叶飘飘的景象里,萌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幼儿在观察、探究树叶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秋天的感性认识。然而,中班孩子具有形象思维的特点,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要从哪些方面、哪些措施来体现目标呢?为此,教师在阅读区投放大量关于树叶的绘本,通过记录孩子的语言、同伴间的对话,试图找出课程与孩子兴趣的结合点,从中了解了孩子们对树叶颜色的变化、树叶形状等感兴趣,再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点开展了一系列班本活动。在这种目标具体化过程中,笔者努力让幼儿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发展智慧,激发起热爱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微课程中审议要有问题意识

如果说课程前审议的过程,注重课程的开展会对孩子带来相应的发展,那么,课程中审议的过程就是教师带着问题审视课程的合理性和适宜性以及可操作性。因此,教师在审议的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本班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审议,观察孩子在微课程开展过程的一系列行为和表现,根据他们的行为和表现不断反思自己的实施策略与目标,并在反思实践的过程不断生成和调整微课程的相关内容,努力探寻幼儿经验与课程的契合点,突出课程的班本化、特色化以及个性化。

在中班微课程《秋叶飘飘》实施过程中,笔者思考“如何借助绘本开展微课程”,尝试在阅读区投放关于秋天叶子的许多绘本,诸如《叶子先生》《叶子的猜想》《落叶跳舞》《一片叶子落下来》《14只老鼠:秋天的树叶》《风中的树叶》等。经过观察,笔者发现孩子们最喜欢绘本《叶子先生》《落叶跳舞》《叶子的猜想》,他们被绘本中不同形状、色彩和斑纹的叶子拼贴成的各种动物、植物所吸引,也被绘本中叶子颜色的变化所吸引,反复追问:“树叶到了秋天为什么会变黄?”“绘本里说的叶绿素是在哪里?”笔者记录孩子的阅读行为,并进行解读。通过开展一系列集体活动让孩子在观察、探究树叶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秋天的感性认识。随着课程的推进,基于幼儿兴趣和需要的一系列活动应时而生。

在美工区,笔者最初设想将叶子风干做成各种各样的书签,但是由于孩子年龄小,且风干的树叶保存不便,只得找来透明的塑料灯泡,让孩子用颜料装饰树叶再放进灯泡里。孩子自己将装着漂亮树叶的灯泡挂在美工区,期间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认识各种树叶,更多的是对美的感受、体验与创造。在科学区寻找叶绿素的过程中,孩子们刚开始很难从树叶里找到叶绿素,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的感受更强烈一些呢?笔者把树叶子换成菜叶子,以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叶子里藏着叶绿素,从而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四、微课程后审议要有反思意识

在微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带着观察与思考进行探究;在课程实施过后,教师更应带着反思去回顾课程实施过程中目标设计是否合理、内容安排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游戏以及环境的创设是否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活动平台,活动的内容如何更连贯、更科学等。在开展《秋叶飘飘》的主题活动实践中,笔者结合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有了新的反思。

(一)遵循幼儿的经验,循序渐进开展活动

《纲要》《指南》强调要遵循幼儿发展的特点和已有经验,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感知和体验。在《秋叶飘飘》的微课程主题学习中,笔者尝试从看落叶、捡落叶开始,在“一看”“一捡”的过程中激发孩子們探究的兴趣,通过请家长们和孩子共同搜集关于叶子秘密的资料并绘制手抄报,丰富孩子们的感性认识,为课程的开展做好铺垫。

(二)聚焦幼儿兴趣点,生成调整活动

笔者在科学区投放大量树叶,还有白色棉布、大积木块,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将叶子包在白布里,用积木块当锤敲击叶子,尝试提取叶子里的叶绿素;在科学区投放放大镜,支持孩幼儿观察叶子的叶脉和叶毛;美工区里,笔者给幼儿提供各种颜色的颜料、树叶、透明塑料灯泡,幼儿在叶子上用颜料进行装扮,风干后将叶子置于透明的灯泡里,并用绳子挂在窗户栏杆处;表演区装扮一新,孩子们用纱巾当翅膀,随着音乐有模有样地模仿叶子随风飞舞的姿态;阅读区,提供关于秋天叶子的绘本供孩子们继续自主阅读。丰富的区域游戏,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和兴趣,他们从中充分创造、丰富自身的感性经验。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了教学中不断的反思与调整,笔者以更变通的方式开展相关班本微课程,从倾听孩子的心声入手,从观察孩子的学习开始,在实践中实现师幼共同成长。

作者简介:刘传凤(1982— ),女,江苏海安人,幼儿园一级教师,教育学硕士,2003年8月至今就职于海安市第一实验幼儿园,研究方向:绘本阅读。

猜你喜欢
树叶叶子绘本
绘本
绘本
绘本
树叶的不同称呼
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节选)
一片树叶
一见倾心的优雅——叶子
Word Fun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