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国家养殖业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病症,其中猪丹毒病混合感染问题是较为常见病症之一。基于此,本文针对猪丹毒病混合感染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借助具体病例、临床检查、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等内容,具体分析综合诊疗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猪丹毒病;混合感染;综合诊疗;防控方案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1115062
引言
目前,猪发病多以体温升高至41℃以上,皮肤发红,皮肤出现方形、圆形、疹块,呼吸急促,两耳蓝色,拐脚等临床症状为特征,经临床诊断,多为猪丹毒与猪蓝耳、附红细胞体,副猪嗜血杆菌等混合感染,给养猪户带来损失。现就猪丹毒混合感染的综合诊治报道如下。
1 流行病学
猪丹毒病主要感染架子猪,呈现地方区域性流行,母猪不易感染,主要通过病猪传染,主要由虫子、蝇虱蜱进行传播。从不同病例上看,不同猪丹毒病混合感染的临床表现较为相似,但也存在一定的不同。根据笔者临床掌握的情况看,这种病症的死亡率相对较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就会大范围传播。以猪附红细胞体与猪丹毒混合感染为例,某养猪场一共饲养了669头生猪、394头育肥猪、212头仔猪,在养殖过程中,除了常规的消毒、免疫处理之外,采用自配全价料的方式进行喂养。场内饲养员于2017年9月12日发现部分仔猪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发绀、四肢关节发炎肿胀,较为严重的还出现了跛行等症状。饲养员在第一时间,针对发病猪使用了青霉素、土霉素、病毒灵等药物,但效果不明显;9月13日早晨部分发病猪死亡,患病猪增加,据统计,一共3只仔猪死亡;9月15日中午,死亡数量提高,其中包括18头仔猪、6头育肥猪;隔天,饲养场主将3头死猪、6头病猪送到有关部门进行会诊。经过诊断分析,最终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与猪丹毒混合感染,通过四环素、血虫净、磺胺甲氧嘧啶、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对饲养环境、饮食进行调整改善。5d后,猪群不再出现死猪,继续用药,3d后,猪群基本恢复健康。324头猪发病,197头猪死亡,而其中有123头为仔猪,由此可知混合感染发病率较高,死亡率较强,其中仔猪受到的影响最大[1]。
2 病例
为了进一步分析猪丹毒病混合感染问题,笔者从掌握的资料数据中提出了2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病例,为后续的临床症状、病例剖检、实验室诊断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例1:2017年4月20日,遂川县枚江镇某猪场猪发病,经实地观察,有9头猪发病,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1.5℃,皮肤发红,有的猪站立不长,食欲减退、废绝,粪便干硬,皮肤出现疹块型皮疹且高热不退,后期个别猪两耳蓝色,皮肤感染。
例2:2017年5月3日,遂川县泉江镇某养猪户报告,其饲养的体重40kg以上的16头猪发病,现场观察,猪精神沉郁,体温41.8℃,不食,个别猪呕吐,眼结膜充血,耳、颈、腹、背皮肤潮红,个别猪耳朵蓝紫色,病猪背部、腹侧殿部有突出皮肤表面的疹块,后期皮肤苍白,衰竭死亡。
3 猪丹毒的临床症状
猪丹毒的临床症状通常分为3类: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除此之外还有隐型感染,虽然没有急性病的症状,但可致慢性猪丹毒。
急性型:突然发病,有时急性死亡。精神高度沉郁,不饮不食,体温40~42℃,高烧稽留3~5d,部分猪可表现颤抖,当接近时表现愤怒,并走开伴有尖叫,走路表现僵硬,停下后快速躺下。结膜充血,眼睛清亮,粪便干硬附有粘液,随着病程发展,会出现腹泻,有时带血液,小猪更明显。哺乳和断奶仔猪多为突然发病,出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多为1d左右。
亚急性型(疹块型):病程7~14d,病初体温在41℃以上,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口渴、便秘,有时出现呕吐,发病后2~3d多部位皮肤,特别是颈部胸侧、背部、腹侧四肢等处出现方形、菱形或圆形疹块,稍凸起于皮肤表面,大小不等,初期疹块指压褪色,后期变为紫黑色。
慢性型:通常由急性或亞急性型变为本型,但也隐性发病。病猪食欲无明显变化,体温正常,但猪只消瘦,发育不良,主要表现为慢性浆液性纤维性关节炎、慢性疣状内膜炎和皮肤坏死,前2种往往同时在病猪上发生,皮肤坏死多为单独发生。
4 病理变化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脾脏肿大,淋巴结肿大,心脏部位有菜花样增生物,肺呈黑褐色,关节腔有大量黄色浆液。不同猪丹毒病混合感染问题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并不能够通过临床症状盲目确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对死猪进行病理剖检,以明确具体原因。猪瘟和猪丹毒混合感染的猪,经过剖检后发现,死猪体内的浆膜、黏膜、心、肺、肾等部分存在有斑点,且出血,同时,死猪的淋巴结也出现肿大症状,切面多汁,边缘呈大理石样外观;死猪的心内膜瓣膜上还存在溃疡性椰菜样的疣状赘生物,脾部也会出现肿大的情况,边缘有突起的出血性梗死[2];需要注意的是,个别猪的脾脏除了肿大之外,还会呈现紫红色,切面白髓周围会出现圆形红晕。猪丹毒病与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的猪,在病例剖检的过程中会发现死猪胃底部、幽门部位等存在出血情况,其中后者以弥漫出血的方式体现,整个肠道都会出现小点状出血,或者是卡他性炎症。和猪瘟混合感染相比较,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的死猪脾仅略微肿大,肾脏肿大更为明显,且有淤血症状。在进行病例剖检的过程中,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死亡的猪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别。
5 实验室诊断
无菌采集病猪耳静脉血液涂片,晾干后进行染色、镜检,显示有分散、相对的细长的革兰氏阳性的小杆菌,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综合分析,是猪丹毒病凝似混合感染猪蓝耳、猪附红细胞体、副猪血杆病。在进行实验室检查的过程中,主要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涂片、细菌学培养、药物敏感试验。涂片操作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将死猪切开,无菌剪取出小块心肝脾做涂片,然后对涂片进行观察。药物敏感试验也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先要对样本进行常规的处理,然后放入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不同药物纸片出现的抑菌圈大小不同,以此就可以判断药物敏感情况,为后续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6 综合措施
6.1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栏舍卫生,杀灭蚊蝇,对猪粪堆集发酵无害化处理;搞好消毒工作,每天用含氯的消毒剂对栏舍进行消毒,1次/d,连续7d;对病死猪深埋无害处理;做好预防接种,对正常猪进行猪蓝耳苗、猪丹毒苗预防接种工作。
根据上述分析来看,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是预防的关键,除了上述3点内容之外,猪场所在地的选择、饲养密度也是十分重要。根据过往经验来看,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隔离饲养是最优措施,尤其是引进种必须要隔离42d确保无病后才能够混群饲养[3]。
6.2 治疗
对上述病例不吃食的猪采取以下治疗方法。上午,第1针(颈左侧):氨苄西林钠50~80mg/kg加黄芪多糖注射液0.1mL/kg肌肉注射;第2针(颈右侧):20%的氟苯尼考注射液0.1mL/kg肌肉注射。
下午,第1针(颈左侧):氨苄西林钠50~80mg/kg加黄芪多糖注射液0.1mL/kg肌肉注射;第2针(颈右侧):贝尼尔注射液0.1mL/kg肌肉注射。以上连续用药3d,全部逐渐好转,7d恢复正常。
口服药,对会吃食的猪采用药物喂服,用10%阿莫西林1000g/t加黃芪多糖1000g/t加10%多西环素1000g/t,连续饲喂6d。
中药也是一种治疗方式,将百部、甘草、天冬、黄连藤、栀子等中草药按照比例混入拌料中,连续使用7d,对猪丹毒病与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7 总结
综上所述,引发猪丹毒病混合感染的因素有很多,而且不同猪丹毒病和不同病症混合感染时,体现在临床上的表现较为相似,确诊存在较大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进行综合诊疗,就要详细记录发病细节,然后有针对性进行诊治。不仅如此,还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抗病能力,降低猪丹毒病混合感染的概率。
参考文献
[1] 方秀敏.猪丹毒病与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的诊治[J].养殖与饲料,2019(04):61-62.
[2]段景斌,翟刚.猪丹毒与猪肺疫混合感染的综合诊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9(09):152.
[3]申琴.一例猪蓝耳病与猪丹毒混合感染的诊治[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9(03):35,41.
作者简介:
廖小生(1963-),男,专科,畜牧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