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飞
摘 要: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论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针对目前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教材改革、教学模式改革、考核评价机制改革、校企合作改革四个方面提出建议,旨在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的综合型技术人才。
关键词:教学改革 高素质和高技能 教材 教学模式 考核评价机制 校企合作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职业教育领域,对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综合型人才是中职院校的新目标。新目标新要求下的教学改革计划,是整个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环节,更是综合型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只有打好改革教学攻坚战,才能向国家、向学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教学改革有利于高素质和高技能综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效率,有利于推动我国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
一、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意义
1.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职业教育可以为各行各业输送技术人才,因此经济建设离不开职业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九大报告和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方案中,都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扩大非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和一批公共实训基地,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能人才,完善职业教育。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中国制造2025”,客观上对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唯有如此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符合创建现代一流技师学院和建设示范性学校的目标
在国家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创新教学制度和教学模式,抓住机遇促改革,争创现代一流技师学校是职业院校的必然发展之路。而发展之路上的关键就是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改革,能够克服发展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和障碍,能够加速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在改革中谋发展,用发展促进改革。建设现代一流技师学院和教学改革创新相辅相成,既是要求也是方法。
“三部委”《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也号召中職院校要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向示范校标准看齐。
3.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对优秀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知识储备过硬,还要心理素质过关,道德素养过关。具体来说,现代社会要求优秀技术人才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做到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爱岗敬业、文明工作、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做一名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具有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良好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利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只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综合型技术人才,才能承担起各项建设任务并出色地完成。因此,为培养综合型的专业人才,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如何进行教学改革的创新
天眼、墨子、天宫、神舟等国之重器的不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优秀专业技术型人才来支撑,我们的一些优秀学子也开始在这些领域崭露头角;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喜硕成果,更让我们看到了职业教育的未来和希望,职业教育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要把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面推动教材、教学、评价和校企结合的改革创新,实现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1.教材的改革创新
中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变化,对教材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存在教材不统一、不规范、内容不与时俱进等问题,课程体系设置模式化,缺乏针对性,教学质量和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中职院校的教学应将知识与技能、实验与实践、任务与成果紧密结合,增强课程的实践性与教学的结合、适应和灵活变通,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使其符合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要求。在教材选取方面,应顺应各专业方向发展规律,在知识更新、技术强化、工艺精进和教学方法变化中选取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重点专业课程、教材及多媒体教学课件。各专业教研组要根据本专业特色和行业发展需求,组织研发和编写具有符合专业发展和行业特色的课程和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平台,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开发教学资源,编写反映自身教学特色的补充教材和课件等。要注意吸纳行业技术专家、教学研究人员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工作。
2.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目前的传统教学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感;讲授以理论知识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专业设置标准不合理,与企业生产一线的实操有一定差距。
(1)中职院校应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进行课程体系创新。通过教学改革形成有特色的职业教育,积极开展“改进课堂教学”等教研活动,不断完善高效课堂教学和一体化教学模式,针对技工院校学生实际和教学特点,鼓励以赛促学,营造大赛文化。
(2)探索多种教学制度相结合的学分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允许成年学员和有实际需要的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地完成学业,探索实施全日制教育与部分时间制教育相结合的学分制度。
(3)调整专业选取的流程。根据学生情况和专业特性,可以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根据个人愿望和条件以及就业需要再确定专业方向,以达到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4)要优化专业设置。根据国家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参考各行业的技工标准,结合学校专业的布局结构,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标准,提高专业教育资源的使用率。
3.考核和评价机制的改革创新
目前,院校普遍存在对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过多地以论文的发表或者科研项目的研究来考核教师。一方面给本来教学任务就繁重的教师增加了负担;另一方面,不科学的考核方式没有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是否有失公平,还有可能引起教师不重视课堂教学的后果。对于学生来说,学分考核机制相对死板,不灵活,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不利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对于教师,一是学校要合理确定教师考核中科研和教学两大部分所占比重,达到让教师既上好课,又要搞好研究。转变思维,多元考核,分类评价,将研究型专业、教学型专业区分开来,分别施以不同的评价标准,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分别赋予权重,各有侧重;二是将人才培养质量、同行评议、学生评价等也纳入评价标准,使考核评价日趋多元化、全面化。
对于学生,一是探索学分制标准的灵活性,改革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的同时,更有机会参加各种实践和比赛。学校要明确不同级别比赛和实践的学分标准,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二是建立校际之间、相近专业之间学分相互承认的机制,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校选择课程,有利于专业之间的相互融通,有利于学校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从而有利于综合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三是改进考试考核方法,不僅要考核知识储备,更要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让教师喜教、爱教、乐教,让学生喜学、爱学、乐学,这才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教有所用,学有所长,为学生将来踏入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4.校企合作的深度探索
学校和企业合作模式,对于学校来说,引入投资,可以扩大教学规模,更新教学设备和实训设施,有利于教学改革的进行;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定向培养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减小招聘成本。学校和企业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达到高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目标。
抓好校企合作的关键就是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之前实施的校企合作多流于形式,没有与企业进行深入探讨,挖掘需求,使笔者学校的培养和企业所需之间出现断层,没有达到双赢的效果,进而影响企业的继续合作。教学改革,一是学校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机制全方位地与企业接轨,灵活对接课程设置和企业所需。因“地”制宜,根据学校的条件、专业要求来决定校企合作形式;二是在合作过程中,加强观察和反馈机制,发现不对口、有偏差、欠考虑的地方,随时沟通解决,将最优方案融入教学过程中,真正达到校企合作的共赢。三是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深度推进产教融合,解决实训设备不足和更新慢等问题。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和国家6部门颁布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加快构建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社会协同推进产教融合的工作格局,尽快解决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矛盾。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中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学校从上而下应该制定好规划、落实好行动、提升好效果,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和高技能的综合型人才,为国家的各项建设提供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法规.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J].西北职教,2009(1).
(作者单位:莱芜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