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PDGF、Ang-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

2019-12-09 01:56初志辉陆齐初志飞贾晋卫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年5期

初志辉 陆齐 初志飞 贾晋卫

[摘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血管生成素2(Ang-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0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45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65例(SAP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PDGF和Ang-2水平,同时采用血管内超声(IVUS)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测ACS组和 SAP组。结果SAP组PDGF和Ang-2分别为(3.67±0.56)ng/L和(354.22±30.20)pg/mL,明显高于ACS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偏心指数和Gensini积分分别为(0.63±0.21)和(46.59±7.22)分,明显高于ACS组(P<0.05);SAP组以稳定斑块、混合斑块为主,ACS组以易损斑块为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Ang-2与偏心指数呈正相关(r=0.30和0.30,P<0.05);PDGF、Ang-2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1和0.51,P<0.05)。结论血清PDGF、Ang-2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相关性。

[关键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19)05-0427-03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9.05.012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我国部分地区2010~2017年冠心病的发病率可达283~474万人左右[1]。冠心病的发生能够导致患者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增加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2,3]。血清学指标的检测,能够帮助评估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的损伤和粥样斑块的病变过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上升,能够通过促进血小板的功能激活,增加血小板微血栓的形成速度,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发生[4];血管生成素人(Ang-2)的上升,能够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增加内皮下胶原成分的暴露,从而促进粥样斑块的形成[5]。有研究認为PDGF,Ang-2的表达上升与冠心病患者的发生或者心功能的恶化密切相关[6],但对于PDGF,Ang-2的表达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性质的关系研究不足。本文选取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0例,探讨了PDGF、Ang-2的表达与冠状动脉病变性质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0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45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65例(SAP组),纳入标准:(1)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2)在我院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3)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有严重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2)合并有感染、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等疾病;(3)有心脏手术史者。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见表1。

1.2 方法: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mL,加入PDGF、Ang-2单抗,标本和标准品中的PDGF、Ang-2会与单抗结合,PBS液体洗涤5min。按照1:500的比例加入羊标志的一抗5mL,4℃放置过夜,PBS缓冲液洗涤3次,每次5min,加入鼠来源的二抗(1:1000)2mL,室温放置2h,PBS液体洗涤5min。加入显色底物,辣根过氧化物酶会使无色的显色剂现蓝色,加终止液变黄。在450nm处测OD值。

1.3 IVUS检查:动脉鞘内注入肝素抗凝,硝酸甘油200μg,IVUS检测仪器购自美国bosotonscientic公司,探头频率设置为40~50MHZ,将IVUS检测探头经过0.5mm的导丝病变部位,与超声检测分析仪器相连后,获得斑块远端和近端的图像,以血管外膜进行参考,进行斑块性质的评估,检测外弹力膜面积、管腔面积以及斑块面积等,偏心指数(EI)=斑块最小直径/斑块最大直径。斑块性质的评估:稳定斑块:同心分布、表面光滑、等回声、质地均匀、无斑块内出血;易损斑块:溃疡、无回声区、斑块内出血、高脂浸润;混合斑块:同时具有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的性质。

1.4 Gensini积分评估方法:对病变部位和狭窄程度进行评分,病变部位评分:左主干5分,左前降支或回旋支近端2.5分,左前降支中段1.5分,左前降支远端1分,左回旋支中、远端1分,右冠状动脉1分,小分支0.5分;狭窄程度:1%~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4分,76%~90%为8分,91%~99%为16分,完全闭塞为32分。Gensini评分为病变部位评分和狭窄程度评分之积。

1.5 统计学处理: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版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使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血清PDGF、Ang-2水平比较:SAP组和ACS组PDGF、Ang-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SAP组PDGF和Ang-2明显高于ACS组(P<0.05),见表2。

2.2 SAP组和ACS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超声结果以及Gensini积分比较:SAP组和ACS组病变血管外弹力膜面积、管腔面积以及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El和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ACS组(P<0.05);SAP组和ACS组斑块性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以稳定斑块、混合斑块为主,ACS组以易损斑块为主,见表3。

2.3 冠心病患者血清PDGF、Ang-2与EI、Gensini积分进行相关分析:PDGF、Ang-2与EI呈正相关(r=0.30和0.31,P<0.05);PDGF、Ang-2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1和0.51,P<0.05)。

3 讨论

高血脂症、氧化应激性障碍、高血压均能够促进冠心病的发生,特别是在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中,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可进一步的上升[7]。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通过IVUS检测评估粥样斑块的病变程度,其虽然能够准确评估粥样斑块的性质,但IVUS的检查要求较高、费用偏高,同时检测过程并不方便。而本研究对于冠心病患者血清学指标的探讨,不仅能够揭示PDGF、Ang-2的表达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关系,同时还能够为临床上冠心病患者的粥样斑块病变性质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PDGF的表达能够通过提高血小板膜表面Gllb受体的激活程度,提高其对于血管内皮下胶原成分的结合程度,进而促进继发性的血栓斑块的形成[8];Ang-2是血管内皮相关性因子,Ang-2的表达上升能够通过提高血管内皮的损伤,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性损伤,增加泡沫细胞的沉积风险,导致粥样斑块性质的改变[9]。Ang-2还能够通过提高粥样斑块中的脂质成分的含量,导致斑块稳定性的下降,促进斑块的脱落和栓塞的发生[10]。

本次研究发现,在SAP患者中,PDGF、Ang-2的表达均明显的上升,提示了PDGF、Ang-2的高表达均能够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通过汇集不同的相关文献,认为PDGF、Ang-2的高表达主要通过下列几个方面的作用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11,12]:(1)PDGF的上升能够导致血小板的过度活化,导致血小板富集程度的增加,诱导了粥样斑块性质的改变,增加了斑块血栓的形成风险;(2)Ang-2的表达上升,能够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重塑性改变,导致内皮间质成分的代偿性纤维化,导致斑块组织性质的进一步恶化。李晓丽等[13]研究者也认为,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患者中,Ang-2的表达浓度可平均上升30%以上,特别是在合并有明显的血管狭窄或者斑块脱落的患者中,Ang-2的表达浓度上升更为显著。对于不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性质的分析研究可见,SAP组EI和Gensini积分明显上升,提示了SAP患者的粥样斑块的病变程度较高,血管狭窄的风险更为明显,这主要由于不同的病理性因素,能够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障碍,导致内皮组织损伤范围的增加,促进了粥样斑块的面积扩大,并影响血管平滑肌的痉挛和血管的狭窄情况。ACS患者中易损斑块、混合斑块的比例较高,而稳定型斑块的比例较低,提示了ACS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落和栓塞。本次研究还重点探讨了冠心病患者血清学指标与冠心病病情的关系,发现PDGF,Ang-2与偏心指数、Gensini积分均呈现正相关,提示PDGF、Ang-2与粥样斑块的性质和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密切相关,临床上出现PDGF、Ang-2的表达上升,会增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治疗应针对降低PDGF、Ang-2水平。综上所述,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中检测PDGF、Ang-2的表达,有助于指导临床对疾病的观察和治疗。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较多,有待后期不断研究发现。

参考文献

[1]董靖,李志勇,卢口鹏,等.西南地区人群尿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5):3763-3765.

[2]Akboga MK,Canpolat U,Yayla C,Pt al.Association of 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 with inflammation and severity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patients with 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ngiology,2016,67(1):89-95.

[3]Gleissner CA.Translational atherosclerosis research:From experimentalmodels to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humans[J].Atherosclerosis,2016,248(5):110-116.

[4]付光学,陈玉东.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表达及其与斑块超声显像特征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5,55(41):1-3.

[5]吴皓宇,刘晓唤,王聪霞,等.血管生成素-2对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9(3):319-322.

[6]于彩红.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显像特征的关系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7 ,32(6):560-563.

[7]Laclaustra M,Casasnovas J,Fern6ndez-Ortiz A,et al.Femoral andcarotid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sis association with risk factors and coronarycalcium:The AWHS Study[J].J Am Coll Cardio,2016,67(11):1263-1274.

[8]朱晉坤,毛华,尹扬光,等.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9):1023-1028.

[9]刘启云,刘莹莹,韩军丽,等.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无复流现象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348-350.

[10]刘翔,胡松,王国华.促血管生成素-1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J].中国医师杂志,2015,17(5):727-729.

[11]李新,姚理娜,潘栋.冠心病患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J].中国实用医刊,2017,12(3):13-16.

[12]高静,陈玉东,刘相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5,55(46):66-67.

[13]李晓丽,谭华清,唐湘宇.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7,15(4):298-301.

(收稿日期:2019-4-2)

作者单位:1.256500 山东省博兴县人民医院;2.226000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作者简介:初志辉(1980-),硕士,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