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永胜
[摘要] 目的 探討微波透热疗法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纤溶指标变化的影响。 方法 方便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104例为研究组,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研究组采用微波透热疗法,对照组未经过微波透热疗法但通过各项常规检查,观察并对比两组受试对象的效果、纤溶指标变化及生活质量。 结果 研究组的优良率为9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1,P<0.05);研究组经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ig)、血浆D-D聚体以及抗凝血酶-Ⅲ含量(AT-Ⅲ)分别为(3.6±0.1)g/L、(0.7±0.2)mg/L、(82.9±3.1)分,而对照组的Fig、D-D聚以及AT-Ⅲ分别为(5.1±0.8)g/L、(1.5±0.9)mg/L、(76.5±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08,15.749,15.624,P<0.05);研究组患者的运动能力、躯干能力、角色人物以及自理能力等指标的评分分别为(58.1±5.3)分、(59.0±2.9)分、(57.6±2.8)分、(58.9±3.4)分,而对照组分别为(48.2±4.2)分、(36.8±3.2)分、(41.6±2.5)分、(43.5±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24、12.485、13.624、13.415,P<0.05)。结论 在创伤性四肢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微波疗法是一种简便、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并发症少,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微波透热疗法;创伤性四肢骨折;生活质量;纤溶指标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09(c)-010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icrowave diathermy on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changes of fibrinolytic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limb fractures.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 a total of 104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limb fractur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7 to Feburary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52 cases each.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microwave diathermy and the control group did not. After microwave diathermy but through routine examination, the effects of two groups of subjects, changes in fibrinolytic index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6.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8.5% (χ2=7.431, P<0.05). The fibrinogen was treated in the study group (Fig) Plasma D-D mer and antithrombin-III content (AT-III) were (3.6±0.1)g/L, (0.7±0.2)mg/L, (82.9±3.1)points, respectively,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D-D and AT-III were (5.1±0.8) g/L, (1.5±0.9)mg/L, (76.5±2.2)points, respectively (t=16.208,15.749,15.624, P<0.05. The scores of exercise ability, trunk ability, character characters, and self-care ability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58.1±5.3)points, (59.0±2.9)points, (57.6±2.8)points, and (58.9±3.4)points, respectively. The control group was (48.2±4.2)points, (36.8±3.2)points, (41.6±2.5)points, and (43.5±3.7)points (t=12.024,12.485,13.624,13.415, 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limb fractures, microwave therapy is a simple, less invasive,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with fewer complications, and should be further promoted and applied clinically.
[Key words] Microwave diathermy; Traumatic limb fracture; Quality of life; Fibrinolysis index
目前,伴随着坠落、交通事故等意外事故的持续上升,创伤性骨折患者也呈增长趋势,通常最为多见的便是四肢骨折。该疾病患者的机体产生剧烈的应激反应后,因其血管壁损伤、激活炎性因子等不良因素,使得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是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DVT)[1]。DVT不但是致使患者的死亡的重要因素,也是创伤性四肢骨折中最为普遍的并发症,增加患者的痛苦。而微波透热疗法属于一种缓解疼痛、无创、有效的治疗之法。该研究为了探讨微波透热疗法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纤溶指标变化,进而降低血栓的发生率,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有价值的依据,故方便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104例为该次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52例为研究组,即采用微波透热疗法。纳入标准:①无心、肝及肾等功能异常者;②近期为服用相关药物者。排出标准:①具有脑血管疾病者;②具有高血压、糖尿病、纤溶或者凝血功能障碍者;③感染极其严重者;④女性月经期以及服用避孕药者;⑤伴有其他血液疾病者[2]。研究组52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1例;年龄处于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4.7)岁;28例开放性骨折,24例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17例车祸,15例高处坠落,16例跌倒, 4例其他;6例并发DVT,46例未并发DVT。对照组52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处于23~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9±4.2)岁;33例开放性骨折,19例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19例车祸,23例高处坠落,8例跌倒, 2例其他;11例并发DVT,41例未并发DVT。所有入组者皆知情且自愿参与该研究,同时基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 方法
1.2.1 研究组方法 应用MH-Ⅰ型多功能微波治疗机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实施治疗,输出功率为20 W,频率是915 MHz。选取患者仰卧位,将其皮肤局部暴露于双膝下,之后垫上薄枕,厚度约10~15 cm,辐射器与皮肤相隔2 cm,垂直照射膝部位置,以舒适温热最佳,将体表温度保持在40℃左右,1次/d,30 min/次, 1个疗程为6次,休息3 d后方可进行下一个疗程[3]。
1.2.2 对照组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不应用微波透热疗法但通过各项常规检查,首先收集对照组2.7 mL的空腹肘静脉血,并将其放置在具有枸橼酸钠的真空管中,上下颠倒混匀待测。检测指标主要包括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局部凝血活酶時间(APTT)以及以及D-二聚体(D-D)等,检测仪器采用sysmexca-7000,试剂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批号分别为TT:141108、150219;APTT:141209、150304;PT:141016、150921;FIB:141117、151207;D-D:140621、151008)[4]。
1.3 观察指标
1.3.1 两组疗效方面的评估 优:研究组骨折引起的肿痛消失,且功能活动彻底康复,无任何复发性发生;良:研究组骨折所引起的肿痛基本消失,活动能力恢复,但偶尔会有轻微的疼痛;较差:关节肿痛,活动功能无明显好转。以优和良来统计患者的优良率[5]。
1.3.2 两组纤溶指标变化的检测标准 在清晨将所有受试对象空腹收集2 mL的静脉血。使用用酶联免疫法对D-D聚体进行检测,使用发色底物法对Fig以及AT-Ⅲ进行检测。
1.3.3 两组生活质量的比较 其主要包括运动能力、自理能力、躯干能力及角色人物等项目组成,每个项目的满分为60分。
1.4 统计方法
数据统计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数使用χ2(%)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入选者的疗效
研究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入组者的纤溶指标变化
研究组经治疗后血浆D-D聚体与纤维蛋白原(Fi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抗凝血酶-Ⅲ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
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临床上,创伤性四肢骨折属于一种多见的骨科损伤疾病,大部分患者受到创伤之后,血管壁被毁坏,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而发生DVT的创伤患者占据很大的比例,与健康者相比较,该疾病的发生率显著升高[6]。DVT的临床表现极其隐匿,甚至无任何的的临床特征。所以,在创伤性四肢骨折的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临床也存在重要的意义。通常情况下,机体血液的纤溶系统和凝血系处于平衡状态。但当机体受到重大的创伤或者手术的时候,就会严重影响凝血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等组织,打破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之间的平衡状态[7]。而且当发生创伤性四肢骨折之后,在应激反应和炎症效应影响下,会激活许多的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同时流入血液中,激活血小板,促使凝血因子再次释放,并且水解纤维蛋白,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将纤维蛋白原(FIB)转化成纤维蛋白,促使肝脏合成,将FIB分泌出,使得血液中的FIB上升,从而使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引起血栓。
微波主要使用了其热效应的原理。在人体组织中、细胞外液以及细胞内液中皆存在诸多带电离子,使用微波场促使这些离子快速运动,运使离子相互摩擦、碰撞,以此升高局部温度[8]。当局部温度升至40~43℃的时候,就会使细胞膜内外的带电离子混乱,使pH值降低,提高溶酶体活性,生成新溶酶体,对去除已凋亡的细胞和分解产物几位有益。而凋亡细胞与分解产物可作为抗原,在免疫系统中生成部分炎性因子,提高血液中的抗炎因子,增强通透性,扩张血管,使血流速度加快,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加快炎性物质与代谢产物排除率,改善细胞组织的自我修复能力,同时还有止痛、快速愈合以及解痉等功效[9]。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指出,导致静脉血栓的关键危险因素便是高纤维蛋白血症;D-D聚体能够对纤溶进行标记,当人体内具有渐进性纤溶亢进及活化的血栓产生,D-D聚体含量就会呈上升趋势[10]。而AT-Ⅲ、FIB及D-D聚体是检测纤溶指标变化的重要标记物,该研究选取上述指标进行检测。与此同时,该文采用微波透热疗法对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实施治疗,可以有效降低D-D聚体和Fig,改善预后。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该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微波透热疗法治疗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通常情况下,血液中凝血系统和抗凝及纤溶系统属于动态平衡的关系。但骨折发生创伤后,许多的凝血酶原被激活成凝血酶释放到血液循环中,通过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凝血途径,在Ca2+作用下将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从而形成高凝状态[11]。这时血流速度慢,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创伤性骨折也同时启动了纤溶系统,使纤溶酶原被激活,纤溶功能亢进。这种先出现高凝后出现纤溶亢进对患者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其原因是凝血系统处于高凝状态时能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使凝血过程逐渐减慢;凝血系统处于纤溶亢进时,纤溶酶原被激活成纤溶酶而导致纤维蛋白溶解,使高凝状态所形成的血凝块能通过纤溶亢进被溶解、清除,進而阻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而微波透热疗法是临床中应用较多的一种物理疗法,具有不良反应小,治疗效果好等特点,被称为绿色疗法。其通过将微波能量转化为热能,直接作用于机体组织,促使伤口内组织细胞中水分子、中离子等高频振荡,加速患者体内血液循环,从而增加机体免疫力,消除高凝状态,加速伤口愈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经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ig)、血浆D-D聚体以及抗凝血酶-Ⅲ含量(AT-Ⅲ)分别为(3.6±0.1)g/L、(0.7±0.2)mg/L、(82.9±3.1)分,而对照组的Fig、D-D聚以及AT-Ⅲ分别为(5.1±0.8)g/L、(1.5±0.9)mg/L、(76.5±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郭启发等人[12]选取了172例四肢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FIB(3.42±0.34)g/L、PLT(171.19±14.74)×109/L、PT(33.81±3.10)s明显比对照组高,APTT(32.52±2.56)s、TT(15.27±2.47)s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该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在创伤性四肢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微波疗法是一种简便、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并发症少,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绍磊,梁文清,朱国庆,等.创伤骨折患者围术期凝血、纤溶指标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7):70-72.
[2] 刘业,唐晓峰,周晔,等.大量输血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和纤溶系统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6):427-429.
[3] Mcgorm H, Roberts LA, Coombes JS, et al. Turning Up the Heat: An Evaluation of the Evidence for Heating to Promote Exercise Recovery, Muscle Rehabilitation and Adaptation[J]. Sports Medicine, 2018,47(68):1005-1006.
[4] 徐其银,黄君,陈伟平.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凝状态的影响[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7,24(6):66-71.
[5] 闵安,项和平,李贺,等.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在预测结肠破裂术后脓毒症及评估预后的作用[J].创伤外科杂志,2018,20(2):92-96.
[6] 宋頔,屈正.血栓弹力图在心脏外科的发展及应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7,15(7):127-129.
[7] 胡南松,胡志彦,吕伟胜,等.创伤部位对四肢骨折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及耐药性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6):1329-1332.
[8] Alessandro d Adamo,Sirignano P,Fanelli F,et al. Endova scular Solution of Acute Limb Ischemia Engendered by Persistent Sciatic Artery Pseudoaneurysm due to Stent Fracture[J]. Annals of Vascular Surgery, 2017, 43(39):91-96.
[9] 汪志举,王俊生,张鹏,等.骨肽注射液对四肢骨折患者骨代谢、红细胞相关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18(9):177-181.
[10] 陈笑宇,朱陈宏,颜海彬,等.创伤性骨折患者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8):4191-4194.
[11] 张峰,施翔,曹真虎.创伤性四肢骨折患者凝血指标的改变与血栓形成的关系[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6):833-835.
[12] 郭启发,李光,杜敏,等.注射用骨瓜提取物治疗四肢骨折对患者创伤指标与凝血功能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8, 13(10):79-82,86.
(收稿日期:2019-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