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哈娜
(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内蒙古林业总医院)超声诊断科 内蒙古 牙克石 02215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为临床常见血管性疾病类型之一,其发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临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明确诊断以及早期治疗,是降低疾病致残率,预防疾病致死的关键[1]。伴随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血管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颈动脉超声诊断以其便捷易操作性、实时成像性、可重复性成为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首选标准[2]。常规颈动脉超声诊断均在室温环境下进行,临床对于环境温度对超声诊断结果的影响研究甚少。本次研究主要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接诊5000例疑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于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重复性颈动脉超声诊断检查,探讨环境温度与颈动脉超声检查阳性率的相关性。
研究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接诊5000例疑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患者,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重复性颈动脉超声诊断检查。5000例患者中男2800例,女2300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4.24±2.42)岁。研究上报医学伦理委员会,获得允许开展审批。纳入患者均对研究知情,遵循自愿原则。患者不存在其他影响检查结果的脏器病变,检查配合度高,依从性好。
研究分别设定室温环境、0℃环境、-5℃环境、-10℃环境。患者在上述各环境温度条件下,依次进行颈动脉超声诊断。所有纳入患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双侧肩部垫薄枕,叮嘱患者头部稍微后倾,头部向检查侧对面水平倾斜45°。采取超声诊断仪由远及近扫描,对颈总动脉、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加以判断。
颈动脉超声检查阳性率:以室温环境下颈动脉超声诊断阳性率为基准水平,对比分析0℃环境、-5℃环境、-10℃环境下的颈动脉超声诊断阳性率变化情况。
研究获取数据均录入统计学工具:SPSS20.0加以统计分析,计量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颈动脉超声检查阳性率比较 研究于室温环境、0℃环境、-5℃环境、-10℃环境下进行颈动脉超声诊断检查。以室温环境诊断结果为基准水平。5000例患者在室温环境下的颈动脉超声诊断阳性例数为4000例,超声检查阳性率为80.00%(4000/5000)。0℃环境下,5000例患者颈动脉超声诊断阳性例数为4403例,超声检查阳性率为88.06%(4403/5000)。与室温环境基准水平比较,χ2=9.372,P<0.05。-5℃环境下,5000例患者颈动脉超声诊断阳性例数为4625例,超声检查阳性率为92.50%(4625/5000)。与室温环境基准水平比较,χ2=11.767,P<0.05。-10℃环境下,5000例患者颈动脉超声诊断阳性例数为4678例,超声检查阳性率为93.56%(4678/5000)。与室温环境基准水平比较,χ2=12.143,P<0.05。
临床上,为确保超声诊断仪器诊断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定期进行超声质量控制检查。常规检定超声仪器的质量水平,此外,为探讨超声诊断疾病阳性率的准确性[3,4]。临床亦有相关研究探讨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对诊断结果的影响。但因常规超声诊断均处于适宜室温环境下,故对于环境温度对超声诊断结果的影响研究甚少,环境温度产生的相关影响亦被忽略。温度因素对于超声波诊断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性。常规的超声诊断均处于室温、常温条件下进行,超声探头以及耦合剂均在正常使用范围。如果处于北方寒冷环境下,室外低温一般可到-10°甚至更低水平。处于此类寒冷环境下,探头频率、耦合剂层厚等都伴随温度变化产生一定程度改变。整体变化最终导致超声诊断获取图像的变化,最终影响诊断的精准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以室温环境诊断结果为基准水平。5000例患者在室温环境下的颈动脉超声诊断阳性率为80.00%。0℃环境下颈动脉超声诊断阳性率为88.06%。-5℃环境下诊断阳性率为92.50%。-10℃环境下诊断阳性率为93.56%。与室温基准环境相比较,各温度条件下阳性率出现升高现象,-10°环境时最为显著。
综上所述,颈动脉超声诊断的阳性率受到环境温度的不同程度干扰。以室温标准环境温度下的颈动脉超声诊断阳性率为基准,伴随环境温度降低,阳性率呈现升高趋势。故为确保超声诊断准确性,北方冬季寒冷环境下,应确保室温条件,避免超声诊断结果受到环境温度因素的过度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