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
(云南省弥勒第一医院 云南 红河 652399)
疤痕妊娠(CSP)属于异位妊娠的一种,指的是剖宫产后的女性在二次妊娠时孕囊着床于子宫疤痕处,虽然CSP发生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子宫破裂及流产风险极高[1]。随着近些年我国临床上剖宫产率不断攀升,疤痕妊娠率也随之增加,在妇科超声检查中要高度警惕疤痕妊娠的诊断及鉴别。目前的研究报道认为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疤痕妊娠中具有一定差异性,更倾向于选择经阴道超声扫描来提高CSP诊断准确性[2]。现就我院50例CSP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详细报道如下。
选择2013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剖宫产疤痕处妊娠者为研究对象,年龄18~35岁,平均(24.8±0.2)岁;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为1~3年,平均(1.2±0.5)年;1次剖宫产史28例、2次剖宫产史18例、3次剖宫产史4例。
50例患者先经腹部彩超扫描,让患者在检查前多喝水来充盈膀胱。扫描时选择平卧位进行全方位扫描,包括下腹部横切面及纵切面、子宫内膜情况、子宫大小、双侧附件等,确定包块存在情况。仔细扫描观察子宫切口处是否有孕囊或包块。再经阴道彩超扫描,让患者扫描前排空膀胱,取截石位进行超声探查,在无菌条件下,以一次性避孕套套住超声探头,经阴道后穹隆置入探头扫描纵切面及横切面,根据影像学图像显示进行观察分析子宫疤痕处是否存在孕囊、包块等,对孕囊及包块的大小、形态、子宫峡部、异常回声等进行判断和分析。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两组超声扫描方式对CSP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本组50例患者经腹部超声确诊43例、误诊7例,诊断符合率86.00%。经阴道彩超确诊49例、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98.00%。经阴道彩超诊断剖宫产疤痕妊娠的符合率98.00%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86.00%,二者差异显著(χ2=4.8913,P<0.05)。
剖宫产瘢痕妊娠(CSP)属于一种异位妊娠,指的是孕囊着床于剖宫产切口瘢痕处,约占异位妊娠中的1%,也属于剖宫产远期并发症之一,随着近些年临床剖宫产率的大幅度增加及二胎政策的实施,这类患者也越来越多[3]。此类妊娠风险较大,切口处肌层薄弱、肌张力较小,随着妊娠时间延长及胎儿增大,极易出现剖宫产切口瘢痕处胎盘植入、子宫破裂、大出血等,严重时危及生命,不得不切除子宫。如何及早确诊CSP是目前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临床上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进行病情诊断,以超声扫描为主。
CSP患者孕囊刺激瘢痕组织后可导致纤维包块,以往大家对其缺乏充分的认识,将其误以为是侵犯子宫肌层的滋养细胞、宫颈妊娠等,其风险并不低于宫外孕,极易出现子宫破裂、大出血等严重后果,及早发现、及早诊断、有效干预对提高临床预后非常重要[4]。有关CSP研究中并未完全明确其具体发生机制,认为与切口愈合不佳、瘢痕处内膜间质缺乏等有关,在二次妊娠时孕囊进入瘢痕裂隙中,在蜕膜发育不良的情况下孕囊就会植入肌层。对确诊的CSP患者均需立刻终止妊娠、抑制胚胎继续发育,以减少子宫损伤,保留生育能力。CSP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因停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后就诊,且极易被误诊呈宫颈妊娠、流产等,病情延误后可能存在生命危险,及早准确判断CSP极其重要,但要注意与宫颈妊娠进行相鉴别。随着临床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彩超技术的临床应用备受推崇,包括CSP临床诊断。研究发现超声诊断宫颈妊娠者可见宫颈膨大、宫颈管内有胚囊、结构杂乱、外口扩张。CSP超声中则无宫颈管或宫腔妊娠证据,子宫前壁下段肌层无低回声裂隙,瘢痕处孕囊周围血流信号丰富,表现为低速低阻血流频谱,据此可与宫颈妊娠进行鉴别。影像科研究发现彩超诊断CSP的准确率较高,且极少出现漏诊、误诊。经阴道彩超与经腹部彩超是CSP诊断中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本组探讨研究发现50例CSP患者经阴道彩超扫描诊断准确率98.00%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诊断准确率86.00%,差异显著(P<0.05)。分析认为经阴道超声扫描是探头进入阴道探查能更好的显示盆腔结构、子宫附件等,可以避免肠道气体、肥胖等因素对超声诊断结果的影响,且其探头频率更高可以获取更清晰的声像图与血流信息,从而临床诊断准确性更高。综上所述,经阴道超声诊断CSP的临床准确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