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明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第四采油厂 河北廊坊 065000)
柳泉油田泉42断块位于河北省固安县柳泉乡,构造上处于柳泉曹家务构造带南部,牛北斜坡西部。有51口油井,平均单井日产液量3.84方,日产油量2.36吨,综合含水38.5%。泉42断块地层采出液含蜡高,含水低,且间歇出水。近几年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有26口油井存在腐蚀结垢严重问题,修井作业中发现抽油杆、油管经常断脱、腐蚀穿孔,导致频繁检泵修井作业,给油井正常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增加生产成本。为了解决泉42断块这一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油井防腐防垢技术研究工作。
泉42断块油井含水低,有些油井含水为0,给室内试验造成困扰。为此根据该断块油井实际生产情况,对部分油井进行多轮监测取样,对采出水水样进行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①三口井水质矿化度较高,易引起电化学腐蚀;②Q42-31、Q42-43、Q46-93中 Cl-含量分别为15006mg/L、18831mg/L、8827mg/L,含量较高,容易引起坑蚀;③成垢离子Ca2+、Mg2+、HCO3-含量较高,容易结垢,引起垢下腐蚀。
根据所取水样中的各项离子含量,依据《油田水结垢趋势预测》中所述的方法,对所取水样的结垢趋势进行分析。油井产出液温度越高,结垢趋势越大,在达到70℃以上时结垢严重。
对修井作业过程中起出的抽油杆、油管腐蚀结垢情况进行取样,参照标准《碳酸岩盐化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对多口井的采出水水质、垢样的分析,泉42断块成垢离子含量高、水质矿化度高、氯离子含量高是造成现场油井腐蚀结垢的根本原因。现场油井采用空心杆加热,局部温度高,加重了现场的腐蚀结垢。经过多轮针对泉42断块的取样监测和垢样分析等,发现泉42断块由早先的腐蚀为主转变为目前的腐蚀结垢并存,原有药剂已不能满足现场需要。
表1 水样化验结果表
多年来泉42断块现场结垢严重,现场配方一直使用以阻垢(钙镁垢)为主、缓蚀为辅的缓蚀阻垢剂。近期通过对现场取回来的垢样进行分析,现场垢样成分多是腐蚀垢和钙镁垢同时存在。因此需要对缓蚀、阻垢分开进行治理。现场部分油井采用了空心杆电加热,局部最高温度可达85℃,此温度超出了常规药剂的适用范围,目前使用的药剂属于中低温缓蚀阻垢剂,适用于70℃以下的条件,所以进行药剂筛选时要兼顾低温和高温缓蚀、阻垢的问题。
药剂制度优选试验选定泉42-43井进行现场试验,现场加药装置更换为25kg加药罐。
实验内容:①通过现场取样,监测采出水中总铁、亚铁、钙镁离子含量,确定加药后缓蚀阻垢效果;②通过实验不同的加药方式、加药量摸索合适的加药制度;③通过加药效果跟踪监测,及时对缓蚀阻垢剂进行优化,满足现场使用要求。
试验过程:整个现场效果监测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采用每天加药的方式,摸索加药量。试验期间前期每天加药1 4 k g、清水2 5 k g,考虑到加药量大,后期改为每天加药7kg、清水25kg。改变加药量后对总铁、亚铁含量影响不大,但效果波动较大。
第二阶段:改为每周加药一次,持续监测加药效果。考虑到泉42-43井产液量不高且出水不均匀,加药量太少导致药剂与采出液不能混合均匀。因此加大药剂量,加药制度改为每周一次加50kg药剂、50kg清水。通过两周的监测,第二阶段比第一阶段效果明显,总铁、亚铁离子含量波动变小,但仍出现含量超高的现象,分析认为药剂在泉42-43井筒中分布不均,效果时好时坏。基于以上原因下一阶段试验调整药剂配方,使其均匀分散溶解,从而可解决缓蚀阻垢剂分布不均的问题。
第三阶段:根据现场情况对配方进行调整,持续监测加药效果。第三阶段对配方进行调整后,通过监测结果看调整后效果较差,亚铁、总铁含量偏高,效果时好时坏。可能是因为缓蚀剂在金属表面形成的保护膜不够致密。
第四阶段:第二次调整配方持续监测加药效果。配方设计时在缓蚀成分中设计了多个吸附中心,用来增强其在金属表面的吸附能力和抗流体冲刷性能。在配方中引入增效剂,使其形成的保护膜更加致密,缓蚀效果得到增强。第二次调整配方后效果较明显,总铁、亚铁含量基本保持在较低水平,且波动幅度较小。
从两个多月的钙镁离子监测结果看,钙镁离子含量保持稳定,上下波动不大,说明现场阻垢效果较好,结垢趋势不明显。泉42-43井通过现场试验及效果监测可知:现场加药制度为每周一次,每次加药50kg、清水50kg。调整后的配方应用于现场,缓蚀阻垢效果良好,可解决腐蚀结垢问题。
(1)加注工艺:由井口的加药装置将药剂从油套环空加入。
(2)药剂浓度:加药浓度决定现场的缓蚀阻垢效果。室内试验时,当药剂浓度为100mg/L时,可达到较好的缓蚀结垢治理效果。考虑到现场复杂工况,需适当提高加药浓度,确保井底及井筒内药剂的有效浓度达标。
(3)药剂加药周期:加药周期是由药剂的成膜保持时间及残余浓度决定的。对周期加药井连续取样,进行残余浓度检测,需保证加药周期内药剂的残余浓度不低于有效浓度100mg/L。加药周期为7天,较为合理。
阻垢剂的添加方法,常用液体阻垢剂,一般采用套管定期添加,存在持续性差、浓度不易控制、费时费力等问题。目前,有固体缓释阻垢颗粒,可以先期放置在油水井管柱内,能达到长期阻垢的目的,这就需要一种固体阻垢剂充填工具。
装置安装在抽油泵下部,筛管上部,正常生产时液流从地层进入井筒,通过筛管后经过充填工具内的固体阻垢剂,此时固体阻垢剂缓慢释放阻垢物质,达到液体阻垢的目的,之后液流经抽油泵被采出地面,从而减少结垢卡钻的风险。
通过对泉42-43井的效果跟踪,调整了泉42断块的加药制度及加药模式,增加了清水冲洗的步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泉42断块的跟踪治理及效果观察,该断块治理后全年未发生垢卡井检泵作业,与治理前相比减少年作业费约106万元,杆管更换费用84万元。
井下加药模式有效延长了检泵周期。Q46-96井,2018年4月底检泵发现杆管结垢,随即加药,但效果不明显,7月上旬垢卡检泵,应用井下加药装置,检泵周期从70天延长至370天,并且持续有效。
(1)现有条件下,井筒加药治理腐蚀结垢的方式具有技术成熟和成本较低的优势,井口取采出水进行药剂配伍,针对性强。井口加药方式操作简单,但工作量大,加药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
(2)加药治理过程中需要坚持对治理效果跟踪监测,特别是上修作业时要注意起出的抽油杆、油管腐蚀结垢情况,并做好相关记录,以便比对总结。
(3)井下加药模式可以有效延长检泵周期,但针对出砂井慎用,易被地层细砂堵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