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 刘世宝 赵景学 韩晓燕 隋静波 赵延泉
痛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终身代谢性疾病,主要因人体内血清尿酸过高或代谢异常所致[1-2]。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含嘌呤和蛋白食物摄取量显著增加,故痛风发病人数呈现上升趋势,给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负性影响[3-4]。目前,临床中针对痛风的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痛风的发作,但值得注意的是,痛风治疗不仅需要有效的药物治疗,亦离不开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5]。已有多项研究发现[6-7],医护人员的系统全面管理以及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管理可以促进疾病的预后康复。基于此,本研究对收治的老年痛风患者分别进行了不同的管理模式,拟为痛风患者选择适宜的管理方法提高生活质量而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疗养的70例老年痛风患者,纳入标准:经相关诊断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近期服用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及秋水仙碱等药物治疗;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等。同时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病症、对本研究不配合以及疗养时间不足者。将符合上述标准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61.73±6.20)岁,平均病程(1.13±0.51)年;对照组男2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33±6.51)岁,平均病程(1.04±0.50)年。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对症治疗和宣教,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全面的疗养管理,具体方法为:①组建疗养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科主任、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心理咨询师和疗养师等,并配备具有三级营养师资质的营养师,为痛风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营养管理计划。团队疗养在实施疗养计划时应根据季节气候、患者的生理特征和体检报告以及心理特征等设定,且需征求患者家属同意,根据其提出的诉求作出适当的修订,以保证最佳效果。②应用自然疗养因子。在患者入院时,即向患者介绍疗养环境,消除其不安和陌生感。将患者安排在温馨舒适且温湿度适宜的疗养房间。同时,指导患者定时在院内进行锻炼,呼吸新鲜空气,促使大脑皮层出现新的兴奋灶转移,进而改善睡眠和提升食欲。此外,还可以进行适量的日光浴、空气浴和森林浴等。③膳食疗养。医护人员除了定期监督患者临床用药外,还在此基础上制定膳食营养管理计划,即由营养师和临床医师共同制定饮食计划,遵照低能量、低脂肪和适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摄入原则,按理想体质量20~25 kcal/(kg·d)供给能量。严格控制嘌呤的进食量,每天摄入量最多不超过150 mg,尤其减少高嘌呤食物(包括动物内脏、肉汁、鱼子和海鲜等),食用鱼汤和肉类时应弃汤,并严控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8~1 g。④运动管理。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30 min,1次/d,所涉运动项目有太极拳、八段锦和乒乓球等。同时在院内组织开展运动比赛,将70例患者分为3组,提高患者运动的积极性。⑤全程宣教。根据患者首次接受疗养管理时的心理状态和个人需求,进行集体和个人宣教引导及咨询。宣教设计的内容仍然突出膳食调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将痛风疗养的注意事项制成宣传单或友情提示本,并在宣传资料的页尾附注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指导性意见。同时,可以通过微信群、短信等工具定期或不定期的发送养生保健内容,并对患者提出的疗养问题进行答复。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以及预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应用t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表1)经比较,观察组管理后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表2) 观察组心理调适、科学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质量、遵守用药和定期复查等相关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表3) 在随访中发现,两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5 35 SAS SDS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52.23±7.19 28.37±3.57 51.48±5.62 25.19±3.00 51.92±7.23 35.49±4.00 52.04±4.85 32.66±3.42 0.223 3.103 0.423 2.062>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5 35心理调适 科学饮食 适当运动 控制体质量 遵守用药 定期复查65.89±6.77 70.76±6.86 65.30±5.34 63.11±5.48 68.59±5.04 68.34±5.92 47.87±5.09 50.70±5.10 52.45±4.59 51.19±4.41 57.29±4.27 53.59±4.09 5.778 9.293 6.230 5.294 5.870 5.084<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单位:分
组别 生理职能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 一般健康 躯体疼痛 精力观察组 73.49±6.48 84.42±9.49 72.76±8.89 73.65±8.09 68.67±8.09 74.56±8.09 71.68±7.78对照组 46.58±4.40 67.42±6.44 64.54±7.00 61.56±6.09 52.54±6.90 58.76±6.67 56.65±5.90 t值 5.203 7.201 6.670 6.907 6.990 7.068 7.900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例数35 35生理机能86.50±6.87 71.33±5.99 8.492<0.05
痛风是因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致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疾病[8-9]。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痛风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了日趋增长之势,其所致的肾脏疾病发生率亦逐渐上升[10-11]。有研究发现,所有年龄阶段痛风发病率约0.84%,长期痛风且受到显著损伤的约占41%,给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2]。目前,临床中针对痛风病症尚无根治办法,多数人缺乏病因治疗,其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患者停药后病情复发率仍较高[13-14]。已有文献表明[15-16],针对痛风患者的治疗,除了实施针对性药物治疗外,还应配合心理、运动、生活、自然环境等综合方式管理,以此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本研究通过对收治的痛风患者分别进行了不同的干预方法,观察组所采用的综合疗养管理方法包括自然疗养因子疗养、膳食疗养、运动管理以及健康宣教等,其中自然疗养因子疗养主要包括自然景观、环境气候、日光浴等,其可以有助于调节患者的身心,减少患者因病所致的不良情绪。且其可以调节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改善体内激素分泌,进而促进了患者的生理疾病症状得以改善。适当的运动可以调整大多数疾病的机体神经系统功能,增强药物治疗效果。运动亦被2010年中国痛风临床诊治指南、2011年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指南、2012年ACR指南等作为诊治指南推荐。长期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有助于控制患者尿酸水平,进而改善痛风症状。另外,在一项研究中[17],我们发现,非运动员血清尿酸水平高于运动员,故可以说明运动对痛风影响的益处。笔者经相关文献[18]以及临床实践还发现了,多数痛风疗养员在疗养期间都存在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热量过高、肥胖等,亦发现了膳食疗养配合健康宣教对痛风疾病改善的有效性。本研究中主要遵照低能量、低脂肪和适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入原则,针对可能导致患者病因的症状予以具体化的饮食管理,并配合健康指导,综合改善患者的身体代谢情况以及临床症状。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由于上述多种疗养方法综合实施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而基于症状的改善可以加深患者的信任感,进而缓解了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使之愿意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另外,在随访中发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离不开疗养管理的长期随访干预,即进行长期有效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可以掌握知识并坚持治疗相关行为和良好生活习惯,进而提升预后生活质量。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而有待加强的是,针对不同疾病程度的痛风患者,还应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根据尿酸水平升高情况调节运动频次和强度,使运动管理方法发挥得更为全面。
综上所述,综合疗养管理可以有助于改善痛风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故而具备推广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