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梅,王靖宇
(保定市徐水区人民医院 河北 保定 072550)
恶性甲状腺结节术前误诊率较高,由于良性和恶性结节在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方面差异较大,因此有必要加强术前鉴别诊断[1]。本文旨在研究超声和CT在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76例都发型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现作以下详细报道。
回顾性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多发性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患者中共有女性患者32人,男性患者44人,年龄最大的患者为63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9岁,平均年龄为(39.5±7.4)岁,患病时间为(1~12)年,平均患病时间为(4.9±2.1)年。部分患者发生呼吸困难、吞咽梗阻症状。所有资料均经患者同意后进行公开,所有患者均已统一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文研究项目已通过科室和伦理委员会审批,下发有正式文件。
患者接受超声检查时,保持仰卧姿势,伸直颈部,将肩颈部位充分暴露,超声探头频率为设置为5~10MHz,进行多个切面扫查锁定甲状腺位置,观察内部回声是否正常,发现病灶后判断病灶直径、形态、数目以及清晰程度[2]。观测甲状腺和病灶部位血液流量情况,采取多点测量法观测血流信号,获得血流频谱,血流峰值记录血液流速PSV,计算血流阻力指数。进行CT检查时,患者保持仰卧姿势,颈部保持过伸位,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管电压参数设置为120KV,管电流参数设置为100mA,厚度参数设置为3mm,螺距设定为1.5[3]。在患者声带和胸廓入口进行平扫,需要进一步确诊是可适当扩大扫描面积,急性增强扫描时使用泛影葡胺作为对比剂,600g/L。使用肘静脉团注法注射对比剂,注射速度设定为2ml/s,注射对比剂25s后进行动脉期扫描,60s之后进行静脉期扫描,从舌骨至主动脉弓处进行连续增强扫描[4]。
(1)记录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肿瘤的影像表现;(2)记录病理性诊断结果;(3)记录超声、CT以及两种检测方式联用的检测结果。
研究数据全部导入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运算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行卡方(χ2)检测,当检测后的P值小于0.05时认为组间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超声影像中,59例良性,17例恶性,良性结节病灶形态规则,边界清晰、钙化少、血流信号不丰富。恶性结节病灶为团块状强回声,血流阻力指数较高,血流信号丰富。CT影像中,57例良性,19例恶性,良性和恶性病变在边界形态、钙化以及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较大。
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可知,76例患者中,共有良性病变63例,恶性病变13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32例,包括囊性伴出血性病变13例,钙化7例;多发性甲状腺瘤24例,包括囊性伴出血性病变12例,钙化3例;甲状腺囊肿7例;13例恶性病变均为甲状腺癌。
三种检测方法结果见下文表1,超声诊断正确率略高于CT诊断,特异性与敏感性也高于CT诊断,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方式在诊断正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均优于单一诊断方式(P<0.05)。
多发性甲状腺结节属于常见的是甲状腺疾病,患者中腺肿和多发腺瘤类型较多,恶性病变患者占比较少。多发性结节恶性病变少见,术前误诊率高达70%,需要加强鉴别诊断。手术病理结果作为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器质性病变诊断金标准已获得广泛认可,但是单纯使用病理学诊断,无法确诊病灶位置与具体大小,不能获得准确组织病变情况。当前使用超声和CT影响检测方式可对甲状腺结节和直径进行准确术前评估。超声可发现直径为2mm左右的甲状腺结节,诊断敏感性较高,而CT对于直径在5mm以下的甲状腺结节诊断敏感性较低,影响诊断正确率[5]。当前医学界对于多发性结节良恶性筛查关注度较高,伴随着超声影像学技术的发展,高频探头技术不断改善,对于微小钙化敏感性大幅提升。通过观测病灶血流显像进行血流动力学定量分析,能够帮助准确判断良恶性病变。
综上,联合CT和超声加测方式,可有效提升诊断正确率,敏感性和特异性也得到大幅提升,对于恶性甲状腺结节病变早期筛查意义重大,建议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