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地方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12-09 15:42代海涛
营销界 2019年21期
关键词:吉林省评价学校

代海涛

一、吉林省地方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创业观念比较落后,缺乏创业环境

吉林省地方高校学生创业观念比较落后,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条:第一,吉林省做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以国有经济为主体,民营经济相对比较落后。近年来民营经济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广东等民营经济大省相比,差距仍然很大。2018 年,吉林省民营经济总量仅仅相当于广东省的七分之一,民营经济匮乏导致吉林省缺乏良好的创业环境。第二,吉林省人民普遍都有一种小富即安、安上重迁的传统观念,这种传统使得人们的创业意识不高,创业意愿不强。

(二)政府、学校、企业合作不紧密,缺乏科学的合作机制

创业教育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协同,学校对学生进行创业理念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企业和政府为学生提高创业技能提供平台和支撑。近年来,吉林省各级政府开始积极参与学校的创业教育,设立了各种创新创业基金,扶持大学生创业,政府与学校合作,创办创客实验室,创业园,为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孵化,设立各种创业大赛,为学生创业提供施展的机会。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也积极开展,校企业合作开发新项目、新产品,企业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师资培训,为学生实训搭建平台。但是,吉林省政府、学校、企业的合作尚处在初始状态,政府对学校创业教育的扶持仍然存在力度不够大、扶持面不够广等诸多问题。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仍然存在利益分享机制不明确,培训方式不科学,分工不明确等现象。

(三)创业教育体系不完整,缺乏科学的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目前,吉林省地方高校面向全体学生普遍开设了《创业基础》课程。据调查,大部分院校《创业基础》课程学时安排为20 学时创业理论和12 学时的创业实践。虽然大部分院校都开设了创业实践环节,但绝大部分院校尚未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创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尚停留在表面层次。一般院校创业实践安排仍停留在课堂进行路演或者进行创业软件模拟实训。学生缺乏深入社会实际调研过程,缺乏对市场行情、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深入了解,缺乏从职业角度对资源进行整合、管理和运营的能力,实践经验严重不足。

(四)创业教育教师的素质不高,缺乏“双师型”教师

师资问题是吉林省地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由于创业教育做为全校公共课开设,导致大部分院校创业教育师资数量不足,大部分创业教育教师均为兼职教师,有的院校是由原有的专业课教师任教,有的院校是由经济管理学院教师任教,还有的院校是由思政管理人员兼任。创业教师普遍缺乏社会从业经历,缺乏创业实践指导能力,创业教育仍然以理论传授为主,创业教育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二、吉林省地方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根据吉林省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为了提高吉林省地方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效,可以构建“一个核心、两个融合、三个建设、三个多元”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一个核心

创业教育旳意义不在于学生开办了几家企业,注册了几家公司,而在于培养具有一定事业心、创新力、创造力的社会岗位创造者。因此,吉林省地方高校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精神为核心。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引领学校人才培养机制的转型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推动学生创业、就业。

(二)两个融合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融合是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吉林省地方高校不仅要发挥理论教学的作用,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夯实学生的专业课程基础,开发学生的潜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践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与考核,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实践教学中,创业教育教师可以进行企业调研,搜集企业面临的问题,然后把这些问题带入课堂,由学生提出解决方案,然后再反馈给企业,由企业对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学习,顶岗实践,在实践中感知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其学习动力。

(三)三个建设

1.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首先,吉林省地方高校需要深化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性改革,创业教育不应该是一门独立于学生所学专业以外的一门课程,创业教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从学生专业出发,把专业知识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索和寻找解决方案。其次,吉林省地方高校应该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除了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之外,还应该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开设创业能力提升专项训练,针对少数有创业行动的学生进行专项的创业行动实践指导。最后,吉林省地方高校应该围绕《创业基础》课程,构建1+X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法律、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一门《创业基础》课程是远远覆盖不了的,因此,有必要在《创业基础》课程基础上,打造X 门相关的课程。同时,应该创新学习方法,整合线上线下学习方式,开发创新创业深度教育与孵化系统,切实为学生创新创业全方面服务。

2.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具备一定创业理论知识之外,更要有一定的创业实践经验,具备一定的创业指导能力。加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可以采取送培、内训的方式,开展师资培训。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指导师资培训提高授课水平。通过组织创新创业教师讲课比赛,以赛代练。安排创新创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示范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中的引领、示范和榜样作用。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引入企业管理人员、创客、创业校友进入课堂。让他们与同学们进行小班化的创业分享,创造以“创业门诊”、“创业启蒙”、“创业案例”等主题的不同互动型、参与式、研讨式等创业微讲堂。

3.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应该积极围绕政府、学校和企业,充分发挥各自力量,努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三级孵化体系。首先,吉林省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应该出台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和创业实践的相关措施和政策,为创业教育的发展助力。其次,吉林省地方高校应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和创新的平台。学校层面应该建立和完善科技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创新创业中心,学校下属的二级学院应该建立丰富多彩的创客空间,应该努力完善校院两级创业园、创客中心的功能,除了满足一般意义上众创孵化空间的功能外,更应该致力于打造集办公、路演、会议、休闲、咖啡、沙龙等功能于一体的学生创新创业新区与文化创意活动发生地,让创业园、创客中心真正成为创客们工作、交流、休闲、创造的天地,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最后,吉林省地方高校应该和社会孵化平台建立长期有效合作,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应该积极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定期邀请一些成功的创客或者专业技能人才到校讲座,加强教师、学生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做好服务。

(四)三个多元

1.评价目标多元化

创业型人才培养评价目标应该更加趋向多元化,传统的考试制已经不再适用。对创业型人才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其对创业基础知识和创业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还要评价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侧重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形成性考核。

2.评价手段多元化

改革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实施“1+X”考核,进行以能力为导向的评价,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改革毕业设计,鼓励项目引领、企业出题、双师指导、协同完成、市场评价的模式完成毕业设计,提倡大设计、小论文,提升实践类毕业设计选题比重。试点课堂教学改善,使课堂教学变成可供展示、交流、改进的公开档案,包括学生学习历程记录、学生学习成效分析、未达到能力目标学生的补充教学、教师教学反思等。

3.评价主体多元化

吉林省地方高校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都参与到学生学习评价过程中,综合考察多方评价的意见和结果,以便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三、结论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面临诸多新挑战。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急迫需要一批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吻合了时代对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培养创业型人才要求吉林省地方高校明确创业教育目标,通过对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平台的建设,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的构建,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吉林省评价学校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学校推介
吉林省再生资源市场大有前途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