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心茹 陈烨 林亚楠(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十一年前,中国北京奥运会开幕、神舟七号飞天、世界金融危机爆发,这些都已成为过去式,而十一年前诞生的区块链技术到现在仍然炙手可热且愈来愈受重视。区块链技术是各个领域研究的重点对象,它作为自互联网出现以后又一重大创造,为人们构建乌托邦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切入点。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是怎么记账、如何运行的呢?在一个信息系统里,有无数个节点,即无数个用户。当一名用户进行记账时,系统会盖一个时间戳,并且会通过加密算法自行生成一个防伪码,最后将其打包成区块。记账完毕后,区块依据时间戳链接起来,从而形成了区块链。在整个扩散过程中没有中心人或组织,人人平等,并且每个人在区块链上有一个和真实身份无关的虚拟身份。如果有心怀不轨的人做假账或者是篡改账本记录,他只能同时拥有网络的每个节点并克服加密才能成功,否则其他人会依据自己手中的副本拒绝接收有错误记录的区块。正因如此,区块链技术被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一系列安全传输数据的功能,特别是在基于交易的金融服务行业。合理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使其价值最大化。本文将先从内部和外部审计两方面分析当前其存有的的痛点,然后对区块链技术如何通过抓住部分痛点在审计领域拥有立足之处进行研究,最后对未来审计职业的发展进行了揣测。
1.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不合理
内部审计目标的确定因企业自身需求的不同而不同,其核心任务还是审查与评价。企业在设定审计目标时常常容易出现主观错误。有的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将审计目标定得过低,容易使企业与法律打擦边球,最终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也有企业对自身要求严格,将审计目标定得过高,容易阻碍企业的发展。企业经营过程中,缺乏硬性设备,搜集数据的方法和人力有限,因此审计范围不会太大,这是不合理的。
2.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
首先做出假设,内部审计机构名义上是企业的一个部门,但其本色是独立于各职能部门且仅与上级主管有职责联系的个体,当其在进行内部设计时会十分公正客观地对企业进行审查和评价。对于企业其他部门来说,内部审计机构就像一个外来监督者,无形之中增加了他们的压力,甚至容易对内部审计机构产生抵触情绪。在此类情况下,审计对象的不配合使内部审计执行进程受到严重阻碍。为了顺利完成任务,内部审计机构拉近与其他部门距离时,往往容易得不到客观、准确的结果。
1.审计程序不完整
外部审计人员做出的审查评价虽然更加公正客观但是缺乏对企业经营活动的了解,这导致外部审计人员在设计审计程序时容易出现盲区,不仅造成审计程序的残缺还降低了审计结果的效力。
2.审计人员质量不可控
外部审计人员正常情况下应该是通过相关考试并持有证书的专业人员。但是仅凭证书并不能验证审计人员质量的好次。有的审计人员可能强于理论,弱于实践。审计人员质量好次与否,关键在于自身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审计人员质量是不受掌控的。
3.审计资料不全
外部审计人员在获取审计资料时容易因客观和主观因素造成资料不全。客观因素是指企业不积极配合或者刻意隐瞒。主观因素是指外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经营活动、组织结构陌生,忽略了一些相关审计信息。资料不全会使外部审计人员得到的审计结果容易不完整且有效性较低。
区块链技术抓住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不合理的痛点,使企业经营活动实现高度透明。外部审计的目标是根据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审查,查证企业是否存在虚假、欺骗等行为,并对审查结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由于外部审计范围固定、目标明确,而内部审计范围和目标是自行确定的,因此区块链技术下实现审计范围全覆盖对内部审计产生的影响更大。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选择整个经营过程中的任意一个节点作为审计对象,而不受各种外力因素的限制,从而明确审计目标。带着目的性进行审计不仅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也加快了企业实现发展目标的进程。
区块链技术抓住审计程序有残缺的痛点,实现信息都是公开的且任何人都拥有信息阅览的权利。外部审计人员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获取企业真实且难以篡改的信息,走出盲区,增强对企业运营过程、组织构造的了解,从而健全审计程序。
区块链技术抓住审计资料不完整的痛点,为了防止商业机密的泄露,信息被复制时对交易双方隐私信息通过哈希算法进行了加密。也就是说外部人员是很难确定所获信息指明的对象。因此企业应该主动提供相关信息主本节点,外部审计人员根据主本节点所提供的真实且完善的审计资料进行审计工作。
区块链技术使审计所需信息依照时间规律进行排布。审计人员在发现问题后可以迅速对审计对象实行定位并进行追溯,从而降低审计工作的复杂度。例如,审计人员在监盘时,需要检测账实是否相匹配。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上每一项资产的来龙去脉体现的清清楚楚并且真实可靠。假使在一个企业里每一项资产都拥有独特的编码,区块链技术下的数据库里又记载了其详细的信息。当审计人员在监盘后发现有账实不符的情况,可以立刻通过区块链分布式账本进行搜查,准确判定资产踪迹,避免因资产在企业内部移动存放而造成的未被盘查。
企业规模越大,业务流程越复杂,财务问题越来越得到企业管理者的关注,审计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重要度也愈来愈高。目前我国审计从业人员仍有较大需求量,由于审计人员质量参差不齐,审计耗费成本属于变动成本,各事务所收取的审计费用有高有低。传统模式下,审计费用和规模是成正相关的。费用较低的审计机构为了配比收入与支出会缩小审计范围,简化审计程序,这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审计结果,增大了审计风险。因此大企业都会优先选择聘请费用高昂的优质审计机构。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下,企业经营信息排布有序、内容殷实且可信度高,降低了审计过程中创建数据库和进行函证的成本以及人员耗费成本。虽然仍会出现因审计人员质量不同而导致收费标准仍有差别的情况,但从宏观角度看,审计在数据搜集方面的成本极有可能降低甚至达到统一,最终从整体上实现审计成本的缩减。
区块链技术所含有的理想化的特征不禁让人起疑,审计是否将会被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给替代?当信息实现高度透明时,弄虚作假、期满诈骗非常难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外部审计是否还有必要呢?以目前状况来看,可以对第一个问题进行否认,即不会;对第二个问题做出肯定回答,有必要。每个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看到区块链技术优点的同时应该注意到区块链技术仍有一些障碍需要克服,包括实现的成本、隐私问题、缺乏商定的标准以及迄今为止区块链的可扩展性有限等。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审计,不能替代审计职业,与之相反,可以为审计人员理清思路,提高其审计工作效率起辅助作用。此外,审计人员的职责将会向提升到更深层次。
目前,审计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并不能够全部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来得到解决,如审计人员的质量问题以及素质问题。高水平的安全性以及去信任机制和透明性等特征都是区块链技术经久不衰的重要组成因素。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审计后明确了审计目标,健全了审计程序,完善了审计资料,降低了审计工作复杂度。返璞归真,区块链技术的良好运用离不开人的判断力及思考力。但是,区块链技术现在比较稚嫩,与审计的结合也正处于初试探阶段。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健全需要靠各行各业的力量。作为一名财会人员,不能固步自封,要敢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并为迎接新一轮变革做好充足的准备。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将区块链技术引进审计行业,融入审计行业,贯穿于审计行业。但愿笔者拙见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审计的研究能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