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云胜 梁中玉 梁 芳
内容提要:组织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必须紧密结合预备役部队实际,着眼战时职能使命,立足平时动员准备,扎实抓好基础建设,不断提升快速动员能力。一要强化宣传教育,夯实快速动员思想基础;二要科学编兵整组,夯实快速动员组织基础;三要严格战备训练,夯实快速动员力量基础;四要加强综合保障,夯实快速动员物质基础;五要完善法律法规,夯实快速动员法治基础。
快速动员能力作为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取决于平时的准备程度。组织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必须紧密结合预备役部队实际,着眼战时职能使命,立足平时动员准备,扎实打牢动员征召的思想、组织、力量、物质和法治基础,不断提升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能力。
一要提高全民国防意识。预备役部队寓军于民,组织快速动员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大力支持配合,必须注重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强化全民国防意识。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传统和现代传媒,广泛宣传预备役部队的职能任务、地位作用,大力宣扬预备役部队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把国防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激发全民支持预备役部队建设发展的热情,努力营造当兵光荣、服预备役同样光荣的良好氛围。
二要提高地方党委领导思想站位。积极发挥党管武装制度作用,把预备役工作开展的成效,纳入国家机关、各地党政部门考核评价体系,定期检查排名,督促预编单位负责人当好练兵打仗的带头人和推动者;坚持把强化地方党委政府和编组单位领导的国防观念作为国防教育工作重点,注重在日常沟通协调中把教育向地方党政机关延伸、向企业编组单位覆盖,切实提高地方党委领导支持预备役部队建设的思想站位。
三要提高预备役官兵思想认同。从深化思想认识入手,开展爱国主义和形势战备教育,使广大预备役官兵充分认识做好快速动员工作的重大意义,牢固确立首批动用、全程使用观念;结合“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抓好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预备役官兵吃苦耐劳和牺牲奉献品格;大力开展职能使命教育,引导预备役官兵树立责任意识,牢记自身职责,时刻做好动员参战准备;充分利用兵员入队、集结点验、宣布命令及组织仪式庆典等时机,搞好宣传教育配合活动,激发预备役官兵使命感荣誉感,提升其练兵备战的自觉性主动性。
一要扩大按地域编组范围。作战类预备役部队,要改变依托一个地市编兵的传统做法,扩大编组范围,编组优质兵员,提高退伍军人比例和专业对口率,确保编组质量。兵役机关要发挥编兵整组中的主体作用,按预备役部队提出的需求,在同级行政区划范围内,以常住人口为主要对象,区分兵种专业,准确登记适龄预备役人员信息,并逐级汇总上报,再由战区军种按照就地就近就便的原则,将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预备役人员调整分配到所属预备役部队,提高预备役部队兵员编组的专业对口率。
二要拓宽按行业编组领域。支援保障类预备役部队,要发挥行业系统纵向统管、专业人才聚集和人员在位率高的优势,拓宽按行业编组的数量规模和范围。国防动员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地方军事机关作用,结合预备役部队提出的需求,会同地方行业主管部门,以行政区划内的各行业从业人员为对象,依据行业地域分布情况,采取人装结合的方式成建制统一编组。战区军种根据辖区预备役人员编组情况,结合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建设实际,将编组的人员和装备统筹分配到所属预备役部队,全面提高保障类预备役部队兵员编组的专业比重。
三要探索跨区域抽组办法。电磁频谱管理、测绘导航、舆论监测等新质类预备役部队,要围绕预备役部队特殊动员需求,大区域抽组特殊人才,确保预备役新质分队能够足额编齐人员。国防动员成员单位要会同国家或地方有关部门,按预备役部队提出的需求,以专业技术人才为对象,采取成建制抽组或单个人员抽组的方法,以行政区域为单位编成专业模块,再由预备役部队按照编制员额,将一个或若干个专业模块编组为一个保障单位,提高预备役部队新质力量的技术含量和专业技能。
一要创新拓展训练方式。训练集结采取征召式。训练集结阶段,预备役部队要在地方党委政府密切配合下,变过去“召集”人员参训为“征召”人员到训,即依据相关法规,与地方政府联合下达训练“征召令”,命令所有参训的预备役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待命,确保参训人员快速收拢集结,确保军事训练按计划有序进行。训练展开采取“临战式”。训练展开阶段,探索按照临战模式组织预备役人员训练的方法路径,依据作战预案,成建制组织动员、机动、展开、勤务、战斗演练和武器装备操作训练,力求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形成和提高战斗力。战训建设采取“一体式”。训练建设发展阶段,坚持以战领训、训战一体,即要将预备役部队战训建设全面纳入联合作战体系,定期分批派遣现役军官到作战部队换岗锻炼,常态化组织预备役部队参加现役部队联合训练演练,努力拓宽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生成途径。
二要突出抓好动员演练。预备役部队首长机关要突出抓好快速动员组织指挥、动员集结行动控制、动员集结综合保障训练,结合平时应对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等时机,练指挥、练协同、练保障,提高首长机关在动员集结中的组织领导和指挥控制能力;预备役营、连分队要采取先军官后士兵、先分练后合练的方法,加强分队动员集结的组织指挥、集结点验、机动、战斗勤务等内容的针对性训练,提高分队快速应召能力。要采取网上模拟演练与实兵综合演练相结合的方法,定期组织各层级、全建制实兵实装实案化快速动员集结演练,重点演练理解任务、判断情况、定下决心、兵员集结、装备征用、转服现役等内容,不断提升预备役部队平战转换能力。
三要严格训练考评监督。战区国防动员业务部门要研究制订预备役部队训练考评监督实施细则,明确考评监督的内容、时机、方法、程序。战区军种、省军区和地方组织部门共同组成训练考评监督小组,按照战区国防动员业务部门制订的考评监督实施细则,对照训练标准条件严格实施考核评定,公开考评结果,落实奖惩机制,做到奖优罚劣,促进预备役部队按纲施训、依法治训。
一要搞好经费保障。着眼预备役部队担负职能使命,结合驻地经济发展实际,科学确定经费保障标准,特别是在战备建设、训练演习和大项任务等方面,要加大保障力度,确保各项经费能够足额到位。
二要搞好装备保障。着眼战时快速动员和转服现役需求,按编制数量的1/3为预备役部队配备作战训练装备,配发与现役部队同代的新式武器装备,增配能与现役部队兼容组网的指挥通信、信息网络、侦察传感等装备,保证预备役部队体系作战能力建设所需。注重挖掘地方军民通用装备数量大、种类多、技术含量高的潜力优势,加大预征预储军民通用装备数量,打牢战时装备保障基础。
三要理顺保障渠道。将预备役部队纳入作战力量建设体系,一体筹划、同步保障。依据现有法规制度,研究细化军地联合保障方法手段,逐步建立“军地一体、上下结合、分级负责、责任明晰”的联合保障机制,确保预备役部队各类保障渠道畅通、运行高效。
一要加强主干法律顶层设计。针对新体制下预备役部队由原来的国防动员系统划归军种领导管理后,在全面建设、战备训练、组织整顿等工作上缺乏统一的规范,对武器装备、物资器材、军需给养、经费开支等项目的保障方式、供给渠道缺乏体系安排,预备役部队、地方党委政府、兵役机关工作职能、权责关系还没有明确的法规条文界定等问题,从国家层面加大预备役部队建设立法力度,制定规范、系统的预备役部队法律法规,确保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有法可依、有序进行。
二要加强动员征召专项立法。要针对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人员难召集、内容难落实等实际问题,研究制定预备役人员快速动员集结专项法规,对各类预备役人员参加动员征召的责任、义务、权利及时机、内容、方式等问题作出明确规范;对各级军事机关、预备役部队和地方党委政府在征召预备役人员中的职责、权限、办理程序和相关保障等内容作出具体规定,为预备役部队实施快速高效动员提供有力法规支撑。
三要加强相关法规配套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研究制定预备役人员优抚优待、伤亡抚恤、福利津贴、荣誉激励等相关政策规定,使预备役人员依法享有应有的权益和荣誉,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适应预备役部队建设发展新任务,研究制定操作性强、切实管用、完善配套的预备役部队战备、训练、教育、管理等工作性法律法规;适应预备役部队职能使命新要求,编修新的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配套完善相关作业、训练、演习等指导性法律法规,为加强预备役部队全面建设、提升预备役部队快速动员能力夯实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