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山漫(宁波财经学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浙江省在全面把握中央的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时,聚焦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深入推进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百万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等。其中“农创客”队伍是浙江省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关注的重点,“农创客”一词于2017年写入了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浙江省通过搭建平台、培育典型、加大宣传等多种途径,引导和培育了一批“农创客”投入到现代农业,其中很多是大学毕业生,他们与乡村振兴成为命运共同体,给浙江“三农”发展带来了新的能量和活力,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浙江团省委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浙江省已涌现出一大批大学毕业后积极投身乡村产业的“农创客”,目前约2212人。他们知识较为丰富,具备互联网思维,有望在乡村“异军突起”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浙江省大学生返乡创业活动有了新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问题。
为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自2010年开始,浙江省根据实际的情况出台了若干文件。2015年,浙江省农业厅组织开展寻找“农创客”行动,主动帮其解决资金、推广等难题,并提出5年计划,组织创业初步获得成功的大学生成立相关的联合会,实现资源整合。2016年,浙江省政府出台了创业创新的新政策,对大众创业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痛点进行清除,将相关的创业教育融入到学分管理当中,支持学生可以进行休学创业。另外简化企业登记制度,全面推行“一照一码”登记模式。此外,大学生可以申请相关的创业贷款,同时能够调整小额担保贷款从而为创业进行贷款担保。大学生创业还享受税收减免,高校毕业生可依法享受税收减免政策以及创业社保补贴。浙江省出台的各类政策营造了重视农业、关心农业、以农业为荣的相关氛围,这也在很多的方面增加学生进行农业创业的积极性和热情。
近年来,浙江省大学生农业创业环境日趋成熟。一是发展农村电商。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作为经济大省,浙江大力发展相关的农村电商经济。众所周知,电商经济在我国农村进行发展的潜力非常高,很多的商品都出现了城乡双向流通,大学生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都能够极大的发展空间。二是大力发展家庭农场,浙江省土地流转政策使得浙江农业相关的经营规模等条件都很成熟,不管是养殖业还是种植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等各种的经营主体,都是大学生以及农民工等返乡创业的最佳选择。三是经营民宿。浙江地区农村大多都有着宽敞的房子,同时有着田野山水的资源,非常适合进行乡村民宿的开发。另外,还可以创建特色小镇。当前浙江省正在推动建设特色小镇,这样能够让新型的城镇化城市变得更为广阔,而最重要的是其能够承担起居民生活以及产业发展的相关职能,符合当下大学生返乡创业的需求。
目前,浙江省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农创客”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在外工作过一两年的大学生毕业生,利用所学经验回乡创业;二是通过大学生村官这一途径考回原籍,从事创业,带领乡亲致富;三是“创二代”群体,即自己学成之后回乡继承父辈们已有的产业。相比普通农民创业,大学生最大的优势在于眼界开阔、学习能力强,懂得评估风险,更有品牌意识和渠道意识。
作为“创客”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在备受瞩目的同时,受自身局限和创业环境的制约,创业之路并不平坦,其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浙江大学生在返乡创业就业过程中,存在资金短缺、缺乏“自转”优势,知识资源储备不足、缺乏发展动能,土地使用受限、缺乏基本支撑,市场资源匮乏、缺乏发展“催化剂”四大资源困境。
在创业的过程当中经验不足以及缺少相关资金是目前大学生所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很多学生认为,创业出现资金短缺是在创业的过程当中以及准备创业前期的最大的困难,创业没有资金就没有办法维持企业的发展。大学毕业生在学校期间接触的大部分是老师和同学,很少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朋友圈中社会资源不足,缺乏自身造血功能。资金链、人脉链、资源链匮乏,主要依靠政府补贴、金融信贷支持等“外来注入”。尽管国家有相关创业资金方面的支持,但是由于审批时间过长,手续也颇为复杂,没有办法及时解决创业者所遇到的资金问题。一旦企业遇到资金难题,周转不开,便很可能让更多的大学生创业群体踌躇不前。
返乡创业是非常复杂的工程,创业就业能力也同样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一项关键性的因素。而农业本身也是一门大学问。每一种作物、每一类家禽家畜,都各自能成一门专业,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大学生可能在运营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我们的大学生所学知识涉猎范围较窄,对市场运营缺乏了解。自身专业知识技术的不足和经验的缺乏很有可能使大学生的返乡创业热情只是简单的维持一段时间。
农业生产中,土地是核心要素,尤其是大块土地。大学生返乡创业,对于土地的需要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国家对返乡创业有诸多的扶持政策,但国家明文规定农村的基本农田绝对不能轻易转变用途,一经发现是要受到严厉处罚的。一般情况下,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起步阶段都非常艰难,而浙江省目前的土地已经逐渐进入规范化,但是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来说,实施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并不明朗。因此,在短时间之内没有扩大到家庭农场以及养殖大户的规模的创业者,在创业的初期无法享受相关政策的扶持。可以说,在大学生进行返乡创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不能保证土地规模较大、时间较长、较稳定的租期。
创业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的将资源再利用的过程,中年人创业的优势就在于有良好的人脉,甚至他们不需要做任何努力,只要将自己在工作中的人脉都利用起来就有大把的金钱可以赚,而大学生一般都是长期待在校园中,其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很有限,在进行产品推介、市场开拓、企业创建等相关的工作都需要对社会资源进行调动,因此,很多学生在这个方面都感到吃力。
大学生进行农业创业不光需要自身的智慧和勇气,同时还需要相关部门以及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创建相关的市场公平准入制度,引导和鼓励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投身到法律允许的领域以及相关的行业当中,创建返乡创业大学生相关的市场竞争保障,从而获得相关的资源以及要素的机制,进而能够适当的对地区产业等相关规划的企业整体的注册资金进行最低限额,支持相关的注册资本到位。另外,提升对于一些初创企业在其企业财政方面的扶持,对于一些进行返乡创业的企业实行返还优惠和税收减免的有关政策,设置专项资金,用来补贴创业项目,降低初创企业整体的资金压力。大力对金融扶持政策进行创新,对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进行创新,探索农业生产、商品林权、土地经营权等作为创业担保方式,为返乡大学生提供一些创业贷款方面的支持。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提升电力、农田水利、交通、道路等方面的整体建设力度,解决对于创业基础设施进行配套以及农业领域设施配套出现困难的问题。设置有关的准入门槛,从而解决创业企业整体用地难的问题。
浙江省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过程当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在资金方面也有很多的细化政策,主要包含返乡创业园、金融服务、财政支持、减免税收等,但是相关政策的知晓度以及普及性还需要持续提升,不同单位部门的职责不清楚,出现缺位、脱节、权利交叉,使得相关的政策难以落实,导致大学生在创业时难以享受红利和有关优惠政策。因此,一些地方政府也应当要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工作的整体认识,将相关的优惠政策全部落到实处。此外,农村人才回流仍存在“回乡丢人”观念、在校期间缺少创业规划等方面的制约。因此,应加强大学生在校期间生创业意识培养,加大对创业典型宣传和政策支持,带动更多大学生回农村创业。
在我国特有的教育机制长期指导下,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社会实践和社会阅历,我们的大学生缺少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的实际操作能力。返乡创业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储备,而大学生所学知识单一,涉猎范围较窄,对市场运营缺乏了解。自身专业知识技术的不足和经验的缺乏很有可能使大学生的返乡创业热情只是三分钟热度。目前高校创业性质的课程并没有很好地为大学生提供方向,许多课程不仅课程数少,而且知识浅显,仅限于书面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方面还有欠缺。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当中需要设置相关的创业课程,对其创业意识进行培养,尤其是和农村有关的创业课题。同时鼓励他们学习经济管理相关的专业课程,注意其管理能力和领导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返乡创业所遇到的困难需要金融机构、企业、政府以及学生本人等进行共同应对和多方合作,因此,政府需要对各个部门之间的情况进行梳理,同时发布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积极返乡创业,落实各方补贴和优惠减免政策,创建监督机制,让大学生能享受到政府政策方面的扶持。一是健全大学生创业服务机制。在对创业大学生进行培训、指导的基础上,开辟大学生创业咨询热线和“绿色通道”,组织开展创业者沙龙、创业导师校园行等活动,形成大学生创业服务长效机制,并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督促大学生进一步提升创业效能。二是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互助机制。积极利用好已有的大学生创业园区的优势,引导创业大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联合互助,通过以共同投资、技术互补、风险均担等方式组团创业。三是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困难快速处置机制。在搭建融资平台的基础上,设立“大学生创业紧急救助资金”,专门用于因缺少资金面临创业危机的企业,可开通“大学生创业援助热线”,指派专人担任创业联系人,对企业登记注册、商标保护、专利申请、广告宣传、信用管理等问题实行责任制,跟踪督查办理实效。四是建立完善大学生创业校地联动机制。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实现大学生供需平衡为导向,加强高校、政府、企业等主体共同承担责任的意识,整合资源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