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萍(云南工商学院)
在《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现部分学生在开课初期表现的十分活跃和积极,但是随着课程知识难度的增加,以及学习兴趣的减退,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层次性有密切关系。由于知识难易程度的过渡不明显,很多学生刚开始还能够较为熟练的掌握知识点,但是随着概念、公示、理论的爆发式增加,严重超出了学生的消化能力,最终因为跟不上教学节奏,出现了厌学情绪。
《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中,涉及到大量的经济学名词,例如固定统计表、考勤算法、绩效计划等。对于学生来说,既要掌握这些经济学知识的概念、定义,同时还必须熟练掌握操作技巧。例如绩效计划的编制技巧、人员档案的管理等。但是在实际开展课程教学时,很多教师还是将教学的重点集中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上,而对于一些有实操要求的专业技能,则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或是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没有组织学生去训练。受到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培养出来的学生,因为“双创”能力不强而无法胜任今后的专业工作。
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部分。目前我校与其他大部分高校一样,选用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作为经管各专业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材。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其中包含的知识点十分密集,且比较琐碎,对于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有极高的要求,很容易出现知识点混淆的情况。通过实际调查也发现,部分教师缺少主动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的意识,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长期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造成学生在《西方经济学》课堂上的积极性不高,“双创”能力自然也就得不到提升。
现阶段高校针对《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考核模式,主要是以卷面考核为主。这种单一的考核模式有很多的弊端,例如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在临近考试时“突击”,死记硬背知识点,这种考核模式下,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无论是对于《西方经济学》还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都是不利的。现有的考核模式,与高校培养“双创”人才的战略目标脱节,改革考核机制成为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经济新常态下,经管类的高校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无论是《西方经济学》还是本专业的其他学科,都要求在教学时,针对原来的教学模式做出改革和调整,将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具备更加扎实的专业技能,毕业时才能够在同类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因此,通过调整《西方经济学》教学策略,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前提下,着重培养他们的“双创”能力,及时满足学生自我成长的一种客观要求,同时也是适应当前激烈竞争形势、迎合用人需求的必然趋势。
为了响应国家“双创”号召,各大高校也在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将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现阶段高校教学主要任务。具体到《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来说,该课程中包含了较多的概念、定义、理论,如果学生只掌握了这些知识,而不能结合实际,无法将所学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与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差距较大。因此,必须要立足于《西方经济学》课程特点,以及高校当前的人才培养需求,主动的去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完善课程体系,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
为了适应“双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要,《西方经济学》的课程设置也要进行动态的调整,从而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例如,为了突显学生的课程学习主体性,教师在进行理论内容讲解时,也要注意开发其他形式的课程,例如小组讨论课、任务探究课等,在不同的课程模式下,鼓励学生主动的去探究、去思考,对其中的经济学知识才能理解的更加透彻。同时,也要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优化,将抽象的概念、理论、定义,用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形式进行讲解。比如从产品市场、要素市场,讲到一般均衡理论时,可以略去较为复杂抽象一般均衡条件推导过程,只要给学生讲清楚各市场之间的联系、相互影响及实现一般均衡的条件。
培养“双创”人才,应当合理拿捏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尺度,保持两者的动态平衡、有机协调,这样才能让《西方经济学》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基于该课程概念性知识繁多的特点,仍然要将理论讲解作为基础,但是又要侧重于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例如讲到基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模型前,可以找甲、乙两个同学分别说出自己对2000元的生活费是如何支配的?是否愿意改变?影响因素又是什么?引导学生想到不改变的原因是已达到效用最大,影响因素是价格及每种商品的效用评价,进而很自然把学生带入到效用最大化的限制条件和均衡条件。通过类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实现理论与实操的融会贯通,专业复合技能和“双创”能力都会得到相应的增强,更加符合《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双创”背景下,《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模式也要进行改革,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学生双创能力的提升。例如,动手实践能力是“双创”背景下高校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那么我们就可以结合《西方经济学》课程特点,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实践能力,为今后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单项试验一般是巩固并验证已学过的某一重要理论模型,如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动、寡头厂商的价格竞争及产量竞争,宏观经济学中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过程、经济增长模型等。综合实验则是多个有内在联系的单项试验的有机组合,如模拟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购买要素、产品研发、生产、售卖获取利润的全过程。
科学的考核模式,除了能够更加客观的反映出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的掌握情况,而且还能够帮助教师了解教学中存在哪些不足,进而立足于“双创”背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革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学院应成立教研组,对现行的课程考核模式进行优化和调整。将创新、创造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例如,将期末的卷面考核分数按照30%计入总分;对学生日常的表现进行打分,如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等,并将分数按照30%计入总分;对学生的案例设计与分析进行打分,将分数按照40%计入总分。这样的考核会更加全面的考察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借鉴和参考价值更高。
基于高校培养“双创”人才的战略目标,各个专业的课程教学也要及时做出调整,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包含了较多的经济学名词,以及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定义、理论。基于“双创”能力培养改革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发挥主体参与性,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更深层次、更加全面的了解,真正掌握经济学知识的内涵,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