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8日至12日,为期五天的世界戏剧研究联盟大会在上海举行,本次大会由上海戏剧学院主办。世界戏剧研究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l of Theatre Research,简称IFTR,注:英文原文为国际戏剧研究联盟)成立于1957年,成员分布在全球五大洲44个国家,世界戏剧研究联盟旨在通过举办会议和出版刊物的方式为世界各地的戏剧和表演研究者提供交流平台。世界戏剧研究联盟每年举办一次区域性会议,每四年举办一次世界联盟大会。上海戏剧学院此次主办的2019年会议是一次区域性会议,这是世界戏剧研究联盟自成立以来首次与中国的艺术院校合作、在中国举行年会;这也是该大会在亚洲举办的第二次会议。城市化指的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迁徙和城市增长,这是西方社会18世纪与19世纪的发展情况,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当下正在经历这一过程。在21世纪的今天,城市化更重视在城市的转型与发展过程中维护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平衡。戏剧的发展与城市化密不可分,不断变化的城市、新的生活方式影响着戏剧和表演的空间、风格、内容和观众。戏剧作为一股重要的力量在国家建设、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2019年世界戏剧研究联盟大会的主题是“戏剧、表演与城市化。”此次大会共收到投稿600余篇,最终参会的500余篇中境外有450余篇,境内稿件60余篇;注册参会564人,旁听代表130人,其中上海戏剧学院师生81人,外校师生49人。本次大会围绕“戏剧、表演和城市化”这一主题分为小组活动、常规座谈、新学者论坛和新学者工作坊几个部分,此外7月8日至11日,每天举行一场主题演讲。
7月8日下午,世界戏剧研究联盟大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行了开幕式。来自英国、保加利亚、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600名中外学者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上,上海市副市长陈群代表上海市人民政府,对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表示出诚挚的欢迎。他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未来五天里,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为推动戏剧新一轮城市化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他期待大会能够取得更多丰硕成果,促进全球戏剧乃至世界文明实现大繁荣和大发展。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谢巍代表主办方上海戏剧学院致欢迎辞,他在发言中向大家介绍了上海戏剧学院以及上海这座城市对于中国戏剧发展的重要意义。他强调,上海戏剧学院成立于1945年,门类齐全,是中国极具代表性的戏剧类专业院校,也是一所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艺术院校。同时他也提到,上海是中国最早、最大的现代化城市,是中国戏剧的发源地和活动中心,而如今上海还在延续这样的文化传统。他希望通过此次大会,借助这次大会将世界各地戏剧领域精彩纷呈、辉煌灿烂的艺术景观经由各位参会代表之手带到上海,在上海戏剧学院进行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借鉴,共同繁荣世界戏剧这一伟大事业。会议期间主办方上海戏剧学院的师生们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嘉宾们精心准备了节目,包含有舞蹈、戏曲、器乐合奏、木偶表演和诗歌朗诵,整场晚会既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又充满现代感,有经典的国粹比如京剧《三岔口》选段,又有充满未来感的舞蹈《In It》,精彩的节目引得台下观众掌声不断。
大会期间,7月8号至11号每天举行一场主题演讲,主题演讲不同于小组活动和常规论坛。每天一个半小时的主题演讲选择国内外负有盛名,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紧扣“戏剧、表演、城市化”这一核心主题在上戏实验剧场进行。开幕式当天下午,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昌勇作了题为《上海:演艺之都的现代之路》的主题演讲。他的演讲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他梳理了自1843年上海开埠到1911年辛亥革命建立民国,再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这一百七十余年中,上海戏剧的发展与演变历程。然后,他以戏剧和表演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将上海建设成为世界级的城市规划及其清晰的文化定位。上海世博会标志着上海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自觉时代,其城市发展空间演变得到了质的改变,上海开始了浦东浦西并重的新篇章。接着他通过一系列实例分析了上海的戏剧教育与上海戏剧的关系,他指出,创办于1945年的上海戏剧学院与上海这座城市始终同呼吸共命运,上海滋养了我们的学校,我们也积极地参与了这个城市文化的孕育,阐释了戏剧教育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特殊贡献。
7月9日下午在上戏实验剧场,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教授,著名戏剧理论家苏珊·本内特(SusanBennett)作了题为《戏剧城市:旧城改造与表演场所》第二场主题演讲。在演讲中,她通过例证论证了世界范围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实例,如迪士尼乐园、美国百老汇音乐剧以及近些年兴起的浸没式戏剧《不眠之夜》等,指出戏剧和旧城改造以及城市文化建设之间的相互影响,引出富有创造性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这一理念。她的发言着眼于城市文化基础设施的普及以及对现场表演的一些建议——将社区从传统的角色和用途转变为特定的戏剧环境。
7月10日的同一时间在上戏实验剧场,来自马来西亚塞恩斯大学表演系教授,ART-ED创始人珍妮特·皮莱(Janet Pillai)作了题为《参与及表演——城市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因素》的主题演讲。她指出,艺术和文化正日益成为创造和形成新的社群策略,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利用艺术与文化的实用价值,将其作为修复废弃的城市遗址和恢复社区活力的催化剂。她将一些小型的采用对话、集体参与方式,以规划和修复空间促进社区建设的艺术项目作为案例,探讨了如何利用艺术家的想象力进行文化发展、如何运用跨学科的方法加强都市文化的可持续性、强调了创新性与可持续性的重要性。
7月11日,最后一场主题演讲者是新加坡艺术界的杰出人物、戏剧盒剧团的艺术总监兼导演、编剧、戏剧顾问和教育工作者的郭庆亮。他演讲的题目是《公开的、边缘的》。他将自己近年来的实践以简洁的文字、图片以及视频展现出来。分别探讨生与死,以及如何“处理”死亡这个话题的艺术项目《两面之间》,探讨新加坡空间,探讨城市空间和土地政策该如何去影响传统的艺术项目如《在不久的将来》等作品。他在讲话中强调,这些基于生活与艺术的实践,能够令人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事物,使人能够深刻地理解问题,获得批判性思考的可能性。
本次会议主要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注册参会的500多位参会人员被分为20多个不同主题的小组同时进行活动,为期5天的会议,一共进行了7次小组活动。这是本次世界戏剧研究联盟大会最主要的开展方式,大部分小组采取对旁听开放的形式,也有一些小组是组内成员的封闭会议。小组活动的主题丰富,20多个小组的主题在贴合大会总主题的同时涉及非常广泛,其中包含:都市与戏剧的共生关系;传统、都市化和戏剧沟通;戏剧的社会统合功能;都市与剧场的演进;戏剧与都市空间;作为文化产业的戏剧制作;新媒体、新生活和新戏剧空间;艺术场馆的文化与经济;历史与当代的戏剧节;戏剧和文化政策;戏剧、表演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戏剧、贸易和旅游;跨文化戏剧;戏剧美学;先锋戏剧等多个议题。
表演与城市文化、戏剧表演与城市历史、戏剧在城市空间和文化建立的作用与意义这类主题在小组活动的发言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且紧扣此次大会的“戏剧·表演·城市化”主题,这一主题在本次大会的各个部分都被作为重点内容,也体现了世界戏剧研究的发展趋势。如墨尔本大学坦贾·赫德(Tanja Heard)的论文《揭开城市空间:通过生活馆设计、表演和庆祝土著居民的知识方式》、来自慕尼黑大学阿扎德·沙里菲(Azadeh Sharifi )博士的论文《通过表演,干预黑人艺术家在公共领域的表演,重新映射德国殖民历史》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阿文·英惠林(Alvin Eng Hui Lim)的论文《新加坡的死亡仪式和火葬场》。
许多小组的主题和论文都体现出了艺术向生活靠近这一趋势,并不将戏剧单纯局限于舞台上的艺术进行研究。许多学者专注于探讨戏剧在生活中、艺术在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并将戏剧当成一种工具或武器,用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者促进社会的良性变革。其中很大一部分论文是有关应用戏剧实践的研究,学者们通过论文在小组中展示自身的戏剧实践,如格拉斯哥大学海伦·格林(Helene Grøn)的论文《“我们不仅仅是难民”,哥本哈根难民营的戏剧实践》就通过作者对生活在哥本哈根的难民和无家可归者社区的青年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坊和戏剧的实践来讨论“难民”问题,探讨自身的公民身份与归属感,以及在这样的情况下戏剧能否以及能够做些什么。
此外,许多学者的论文围绕戏剧与表演展开,将表演作为一个更为广阔的范畴,将人类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从表演的角度进行分析,在这个框架下对戏剧、舞蹈、音乐等艺术门类进行研究,如通过木偶剧这一在台湾拥有悠久历史的戏剧形式,探索台湾“新移民”问题。一些小组的主题中出现了对舞蹈、音乐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研究,以及对在技术的发展中出现的多媒体融合现象的研究。戏剧作为一种包含多种艺术种类在内的综合艺术形式,随着舞台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媒介与艺术形式被交叉融合。来自得克萨斯大学研究各种机器人以及机器人角色的托马斯·帕特里奥·里奇奥(Thomas Patrick Riccio)带来了他的论文《机器人索菲亚:机械的表演女神》,阐释了机器人“索菲亚”的神话原型和角色背后的意义以及人类在技术领域的野心、希望与焦虑。
小组活动不仅主题广泛,同时形式也很多样。每个小组会选择一到两位学者充当主持人,他们来自不同国家,风格各异,有动有静。有的主持人按照程序选择让小组成员按顺序发言然后依次进行提问,有的主持人会组织小组成员两两配对互相讨论,还有的主持人选择采取圆桌讨论模式。根据不同的主题,小组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活动。比如,肢体性研究小组的活动形式,采取十分开放的态度,旁听的参会人员不仅可以旁听,组内成员还热情地邀请在场的每一位参会人员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该小组的主持人第一次小组活动没有选用传阅论文的方式,而是采用即兴传递的方式让每个小组成员以工作坊的形式介绍和展示自己的研究内容。各位小组成员进行了生动的展示:研究上海的日本“绳缚”的发言者向大家展示了“绳子”;研究道家“气”与戏剧实践的学者为大家“普及”了气功;研究戏剧与舞蹈中“能量”传递的学者向大家展示了“生气”等。根据这个主题的特点所选择的这种方式让大家直观且迅速地对各自的研究内容进行快速了解,并在接下来几天中每天设立一个不同的主题多方位地开展活动。
一些小组的主题是研究经典作家作品,如贝克特研究小组和翻译、改编和编剧小组,其中大部分研究都是在经典作家作品研究的基础上融入时代性,以动态的视角以及发展的眼光进行研究。如日本就实大学的武部佳子(Yoshiko Takebe)的论文《城市主义和乡村主义下的贝克特作品在日本的翻译》,就是以贝克特的作品《啊!美好的日子》为例分析了其在日本城市主义和乡村主义背景下的翻译,通过日本当代特有的艺术视角,揭示贝克特作品中的乡村主义与城市主义概念。
常规座谈是世界戏剧研究联盟大会的另一种主要形式之一,注册参会的成员中除了自主选择加入小组活动之外,还可以根据提交的论文内容划分为不同的主题进行常规座谈。7月8日至12日每天都进行常规座谈,共有71场不同主题的常规座谈,在上海戏剧学院红楼多场同时进行。参与小组活动的成员必须全程参与常规座谈的小组活动,这样就失去参与和旁听其他小组活动的机会。不同主题的常规座谈同时进行,每一天的常规座谈主题之间互不重复,这样参会成员就可以拥有一些时间自由支配,按照自己的学术兴趣自主选择参加不同主题的常规座谈。这样的形式除了能够清晰地昭显全世界范围内戏剧领域研究的热点以及趋势,重要的是,它设了一个珍贵的供全世界戏剧与戏剧人相互了解与交流的机会与平台。在常规座谈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些罕见的画面,在红楼的每个教室随处可见一屋子中国学者中会坐着几个肤色、发色各异的外国学者,他们在津津有味地听中国学者用英文介绍华阴老腔等;又或者是在一屋子外国学者中,有几个中国学者对土耳其“麦达赫”(1)麦达赫:土耳其的一种濒临失传的传统说唱艺术形式,称为Meddah。的当代呈现感兴趣。在整个世界戏剧研究联盟会议期间,上海戏剧学院就是一处巨大的学术海洋,常规座谈的设计打破了地域之间的隔离,让世界各地的戏剧与戏剧领域的学者以一种十分难得的方式进行直接的碰撞。这是一种真正的跨文化交流与探讨。
71场不同主题的常规座谈涉及和戏剧相关的各种主题,体现了当下戏剧研究的热点以及趋势。一些比较常见的研究方法与角度有:女性主义研究;对边缘人、“酷儿”群体的关注以及跨文化戏剧的研究等。比如从城市戏剧空间从性别下属的成因的角度,对印度女剧作家作品的研究;对美国的亚裔女演员进行研究以及一些跨文化研究,如东方风景传统对二十世纪欧洲的戏剧美学理论和实践的贡献。许多论文的主题是关于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建设、或是从文化政策的角度探讨戏剧的发展。如以新加坡国家城市化进程为例,分析戏剧实验与国家建设之间的关系;又如通过对上海的一些剧院重建这一案例的分析,尝试在现代性和全球化的上海城市中找出新剧院及其背后的意义。许多此类论文显示出“城市”这一主题在当下戏剧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不论国内外都有数量可观的论文主题是关于“传统戏剧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的。比如在城市化与戏曲现代化主题之下,以张艺谋的电影以及流行歌手谭维维和老腔艺人同台表演为例,对华阴老腔的程式化进程与现代观众审美心理进行探究,以及对十八世纪法国“盛装舞步”(2)盛装舞步:马场马术的别称。的研究。另外有许多国内外学者聚焦于新技术支持下新的戏剧形式的实验与探索,比如对多媒体在中国当代戏剧中应用的研究,对于浸没式戏剧的研究以及关于媒体融合的研究。
会议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新学者工作坊与新学者论坛。新学者工作坊共两场,分别在7月9日与7月11日中午于上戏新空间剧场举行。7月9日的新学者工作坊的主题为学术出版,由世界戏剧研究联盟的会刊《国际戏剧研究》(TheatreResearchInternational)的高级编辑芬坦·沃尔什(Fintan Walsh)主持。此次工作坊向各位年轻学者介绍了《国际戏剧研究》刊发文章的流程,与各位新学者们分享经验与方法的同时,也给新学者提了一些建议并解答了一些问题。7月11日的新学者工作坊中,苏珊·本内特(Susan Bennett)对她的主题演讲“戏剧城市:旧城改造与表演场所”进行跟进。这次新学者工作坊的主题便是围绕苏珊·本内特的主题演讲进行讨论,以期更加深入地了解她的戏剧实践与研究。
同样,新学者论坛也在7月9日与7月11日上午于上海戏剧学院红楼进行。新学者论坛的形式与常规座谈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这一板块更多是在为年轻的学者提供学术平台。新学者论坛的成员是来自世界各地戏剧领域的“新学者”,大多是一些在读的戏剧专业博士与硕士。新学者论坛这一板块共有12个主题论坛在9日与11日这两天同时进行,分别是:表演、政治与抗议;戏剧中的女性;剧场与身体;表演中的数字与虚拟现实;存在与参与;舞蹈与城市舞蹈;表演、教育与文化政策;戏剧创作与分析:方法与道德;写作与表演;表演信仰和城市;语言和表演;表演、景观和建筑。从以上主题可见,青年学者的学术兴趣更多集中于戏剧发展的前沿动态,比如,技术革新和跨媒体等。他们不仅有高涨的学术热情,而且很多论文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比如东京大学的博士、青年教师尤米·休斯(Yumi Hughes)的论文《互联网调查:日本演员眼中的即兴创作》,就独辟蹊径地采用大数据的方法去研究日本演员对舞台即兴表演所采取的态度。
2019年7月11日晚,本次大会举行了告别晚宴。7月12日,为期5天的2019世界戏剧研究联盟大会在上海落下帷幕。世界戏剧研究联盟大会被誉为戏剧研究领域的“奥林匹克”,是全世界戏剧人一年一度欢聚一堂的盛会。上海戏剧学院作为此次大会的主办方以兼容并蓄的态度为来自世界各地戏剧人搭建了一个广泛交流、深入探讨的学术平台。此次大会不但能够促进世界戏剧研究,加强各国之间戏剧领域的学术交流,并引领世界戏剧研究潮流走向,更为重要的是,它对增强中国人文学术话语,提升中国戏剧研究者在全球戏剧学术研究领域的影响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世界戏剧研究联盟大会是世界范围内戏剧领域高水平大型学术会议,一大批戏剧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远道而来汇聚在上海戏剧学院,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互相交流彼此宝贵的学术成果,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促进世界戏剧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闭幕式于7月12日下午在上戏实验剧场举行,由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杨扬主持。闭幕式首先以短片的方式回顾了2019年世界戏剧研究联盟大会自筹备以来的每个阶段,展现了各国参会代表在五天会期中的一些精彩瞬间。随后,世界戏剧研究联盟主席让·格雷厄姆·琼斯(Jean Graham-Jones)女士向筹办此次大会的上海戏剧学院团队表示了感谢,她赞扬这是世界戏剧研究联盟大会在中国举办的良好开端,且向上海戏剧学院筹备组每一位成员的辛勤付出表示真挚的感谢。下一届世界戏剧研究联盟主席伊莱恩·阿斯顿(Elaine Aston)女士上台致辞,她感谢上戏的热烈欢迎与盛情招待,非常享受本次大会的各个过程。她表示期待世界戏剧研究联盟的队伍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加壮大,并代表世界戏剧研究联盟对上海戏剧学院的精心筹备与热情款待表示感谢。随后,2020届爱尔兰高威世界戏剧研究联盟大会主办方代表登台播放了他们精心制作的预告短片,向大家热情介绍高威这座城市,并热情邀请大家参加2020年的世界戏剧研究联盟大会。之后,本届世界戏剧研究联盟大会主席让·格雷厄姆·琼斯女士与本次大会的志愿者们以及学院的筹备组成员合影留念。最后,出席闭幕式的参会代表们在上戏实验剧场的门口合影留念。至此,2019年世界戏剧研究联盟大会在上海戏剧学院顺利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