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强
科学适度的痕迹管理,是检验过程真伪、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然而,以“痕”论成绩发生变异,导致假痕、虚痕流行,脱离战斗力评价标准,形成重痕迹、轻实绩的不良倾向,让基层疲于应付各项检查,忙于整理痕迹材料,偏离向打仗用力、向实战聚焦,对于部队建设危害极大。痕迹管理衍生为“痕迹主义”,背离了初衷,追根溯源就是紧紧依附在思想深处很多陈规陋习仍大行其道,需要引起高度警惕。
雁过留声,抓铁留痕。“痕迹管理”的本意,原是干事有依循、程序可溯源、方便回头看。检查是把铁尺子,如果评判方式不对头,“频道跟着检查换,部队随着检查转”,很容易把方向搞偏了、把作风搞坏了、把人心搞散了。如果一味地在“痕迹”上绣花,不计成本、不问代价,过多过滥、过度依赖,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削足适履、本末倒置,基层“忙乱”而“应付”,不仅浪费官兵的时间和生命,更加动摇部队战斗力的根基。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和机关是基层的表率。领导的好恶、机关的作风,往往是影响基层工作的无声命令。官僚主义是一种以权力本身作为权力运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背离党性、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思想意识和工作作风。“痕迹主义”横行于市,不管是上级还是机关,深层次的原因是唯上不唯下的“官本位”思想在作祟。列宁曾尖锐地指出:“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这个。”周恩来同志在《反对官僚主义》中指出,“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官僚主义流弊已久、根深蒂固,难以根除,难就难在其源自“官本位”的基础和意识,在权力体系和权力运行中根深蒂固,形成了“肌肉记忆”的顽疾。如果跳不出官僚主义思维定势的藩篱,就走不出路径依赖的怪圈、闯不出改进作风的新路,纠治形式主义就会陷入死循环,顽症痼疾将愈演愈烈,以“痕迹主义”为特征的“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就会大行其道,对部队战斗建设有着极大的危害性。
“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把心思放在干实事上还是放在“留痕迹”上,映照出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精神境界。领导干部是部队风气的引领者培养者,必须在纠治“伪落实”的“痕迹主义”上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各级领导在工作中要坚持不唯上只唯实,始终眼睛向下,把官兵满意不满意、基层需要不需要、部队认可不认可作为各项工作的检验标准,带头从严务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形式与内容、眼前与长远统一起来,不做表面文章,不搞短期行为,扎实打基础、接力搞建设,始终保持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激情干劲,以责无旁贷的担当精神推进部队建设发展。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痕迹主义”症状在基层,病根在机关。基层“造痕迹”实因机关检查基层活动以“痕”为据,基层为确保经得住“查”,只能集中精力造“痕迹”,不光要造纸面上的“痕迹”,还要造脑子里的“痕迹”,特别当多个部门同时检查,多个任务挤在一起,基层分身乏术、疲于应付,只能加班加点“化痕为迹”。
形式本身是物质的、客观的,是服务于内容的一种手段。好的形式是推动发展的必备条件,而形式主义则是偏离或脱离实际内容,过分追求形式、夸大形式,把形式作为落实的主体,以服务形式为目的。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为什么党的策略路线总是不能深入群众,就是这种形式主义在那里作怪。”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是一对孪生兄弟。领导用官僚主义指导,机关和基层就会用形式主义对付。上面青睐痕迹检查,基层就不得不抽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留痕造迹”,不是千方百计留痕就是想方设法补痕,必然衍生痕迹主义,将本应花在练兵备战、谋战思训的时间花在了搞形式、理材料、做汇报上,用“精致形式主义”来体现工作,翻新了形式主义花样。
“善除害者查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上级指示要求是筹划工作的方向标,基层矛盾问题是开展工作的着力点。做好一项工作既要落实上级指示要求,又要紧密结合基层实际,只有两者兼顾,工作才能出彩。如果工作中不顾及基层需要什么,只盯着上级检查什么、领导关注什么,单纯迎合上级要求,工作方向就很容易跑偏。克服“痕迹主义”,各级抓工作必须遵从“从官兵中来、到官兵中去”的原则,切实把官兵认不认可、满不满意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多用实招、少耍花招,多想出力、少想出彩,真正把问题原因找实,把突出问题改实,才能使各项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痕迹主义”就像臭豆腐,人人说臭,但总有人喜欢,其实质就是唯己不唯公的私利主义作怪。有的领导和机关担当不足、推责有余,以要求代替行动,把“部署”当成“落实”,把“说到”当成“做到”,在开展工作之前,动不动都要先组织各级干部骨干自上而下签订“责任状”“承诺书”。看似层层传导压力,实则层层下推责任,千钧重担让基层挑,自身轻飘飘,该做的艰苦细致的工作不愿做,他人的“责任状”成了自己的“免责单”。
“虚与实之分,祸与福之纽也。”认真反思“痕迹主义”形成的症结,源于部分领导和机关干部思想观念出现偏差,价值观政绩观出现问题,凡事都从个人利益出发,为个人升迁打算。一些领导干部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心知肚明地知道辛辛苦苦却不打粮食的“痕迹主义”危害,但由于这种方式容易展示表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仍乐此不疲。唯己不唯公的私利主义者,对上唯唯诺诺,对下趾高气扬,认为基层必须言听计从、不折不扣落实,工作舍本逐末,忘却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初心,不仅不帮助基层协调解决问题,还给基层设置条条框框、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纠治“痕迹主义”,就要求领导干部坚决摒弃不正确的名利思想,真正做到心无旁骛、不图名利、不计个人得失。切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利益观,时刻对照《党章》增强党性修养,规范自己为官做人之道,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对得住组织、对得住官兵、对得起良心,努力创造经得起官兵、实践和历史检验的实绩,才能确保部队上下风清气正。
某种程度上讲,“痕迹管理”已经演变成了“看材料管理”,上级对下级检查和考核不是看“结果”好不好、“成效”有没有,而是看“材料”全不全、齐不齐、美不美。在“痕迹主义”的语境中,材料的厚度往往代表着工作的深度,用词的精度往往代表抓工作的力度,工作囿于思维定势、习惯做法、路径依赖,照搬照抄机械落实,甚至演变成教条主义。
“痕迹主义”表面看是工作惯性使然,实则是极少数领导干部思想观念滞后于新时代。教条主义的思想根源是官僚主义,外在表现是形式主义。“痕迹主义”之所以盛行,往轻了说,是一种机械执行的主观主义;而在根子上,依旧是缺乏服务意识的衙门做派。教条主义者漠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针,在执行过程中忽视原则性与具体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不分析事物的变化、发展,不研究事物的特点规律,按习惯动作来办理,照“肌肉记忆”操作,把上级指示当教条,背离实事求是,割裂了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表面上看是不折不扣遵守了法规制度和上级要求,实质上是违背了法规制度的基本精神,生搬硬套,搞“一刀切”,贻害无穷。
“矜伪不长,盖虚不久。”克服“痕迹主义”危害,各级必须牢固树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把党性原则立在灵魂深处,像全面重塑军队政治生态那样,拿出刀口向内、自我革命的精神,从思想根子上来一次大起底、大扫除,把战斗力标准树起来,把解决问题作为一切工作根本出发点,弘扬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方法,推动部队战斗力建设不断迈上新征程、实现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