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2019-12-08 15:06孙功仓
园艺与种苗 2019年1期
关键词:肥水壮苗麦田

孙功仓

(万山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安徽庐江 231512)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空气质量恶化,地表水和地下水变质,土壤中有害物质种类和含量不断增高,均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小麦是一种高产、稳产作物,适应性强,产区遍及全国。推广优质小麦无公害栽培技术,对提高小麦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消费者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小麦的产量由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三要素构成。采用常规播种技术,即中等播量、中密度、中株型配套技术,是大面积小麦创高产的有效途径,适合于中等肥水的麦田。基于此,文中从择地、选种、整地、施肥、播种、合理密植及麦田管理等方面对无公害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广大农业技术人员提供科学参考。

1 择地

无公害小麦产地空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产地环境标准。应选择土层较深厚、结构疏松的中性土壤、排灌方便,远离易造成污染的企业的地块进行生产。

2 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我国栽培的小麦以冬小麦为主,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小麦产区总面积的80%。产区集中分布在华北平原、黄河、淮河和长江流域。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选择相应的优良品种,从丰产性,耐肥、抗倒、抗逆性方面进行充分考量,才能发挥良种的增产作用。高产麦田的种子,应经过严格精选,要选择饱满、均匀、无病、不破碎的大粒种子,这样的种子出苗快、齐、壮,根多蘖早,长势旺盛。

3 整地

整地要求深耕细耙,做到深、透、细、平、实、足。

3.1 深耕

深耕有利于根系发育、深扎、增加根量,扩大根系的吸收范围。深耕必须因地制宜,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好,而不是越深越好。

3.2 细耙

耙地必须耙透、耙匀,使土壤上虚下实,底墒充足。不同茬口、不同质地都要在耕地后根据墒情及时耙地,耙地次数以耙碎、耙实、无明暗坷垃为宜。

3.3 平地作畦

水浇麦田,要求地面和畦面均平整,才能充分发挥水的效益,节约用水,保证播种深浅一致,出苗均匀,生长整齐一致,使全田均衡增产。一般畦长以30~50 m、畦宽2 m左右为佳。

4 合理施肥

为了满足小麦苗期健壮生长和中后期壮秆大穗对养分的需要,必须施足底肥,配合适量追肥,才能获得高产。

4.1 有机肥

有机肥肥源广泛,养分全面,故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是快速培肥地力,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措施。

4.2 化肥

底施氮化肥的用量应占总施肥量的30%~50%,磷肥一般全部底施,最好与少量优质有机肥拌匀后均匀撒施,然后耕地,可减少有机磷被土壤固定,提高肥效。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不仅可以增加产量,还可以改善品质。

4.3 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也是小麦生长发育所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北方不少地区的土壤缺少锌、锰、硼等微量元素。底施或追施锌、锰、硼肥,有显著增产效果。

4 适时播种

播期早晚是决定冬前壮苗的关键,因地理位置、年度间气候变化以及地力、土质、栽培管理的不同,播种期也要作相应调整:北方冬麦区播种适期为9月中旬到10月上旬,黄淮平原冬麦区,在10月上中旬;秋暖年播期较正常年推迟3~5 d,秋冷年则提早4~5 d播种;一般高肥水地可推迟3~5 d,低肥水地、盐碱地宜提前3~5 d;冬性强的品种宜提前几天,反之,弱冬性品种则推后几天。

5 合理密植

要达到穗足、粒多、粒饱、产量高的目的,必须把握3个基本环节:①合理的基本苗,精确计算适宜的播种量;②因地制宜的播种方式,以提高播种质量,严格掌握播种深度,严格掌握落子的均匀度,浇足底墒水,防治地下害虫;③在各个生育时期都要有合理的群体结构。

6 麦田管理

6.1 前期(苗期)管理

6.1.1 冬前管理。冬前管理的主攻目标是保证苗全、苗匀、苗齐;促根增蘖,培育壮苗,保证充足的冬前分蘖数;保苗安全越冬,为小麦返青生长及群体发展打好基础。

在生产上,小麦开始分蘖以后,麦苗经常出现长势偏旺和偏弱的现象。要尽早采取有效措施促弱转壮,控制旺长。缺水型和脱肥型弱苗,可结合浇分蘖水追施分蘖肥,浇水后及时松土;过密型旺苗应尽早疏苗;肥大型和早播型旺苗可采取深锄断根和镇压措施,减少冬前和春季分蘖增长,控制无效分蘖,对防止倒伏、增加产量效果明显。

6.1.2 冬季管理。适时冬灌能增加土壤水分,稳定地温,缓和地温的剧烈变化,沉实土壤,是北方冬麦区保苗安全越冬的重要措施。大面积冬灌适宜时间,一般在立冬后日平均气温7~8℃时开始,到小雪后日平均气温4~5℃时结束。一般低洼地、粘土地要早浇,砂岗地晚浇;脱肥缺水弱苗适当早浇,壮苗适当晚浇;墒情较好的晚弱苗和盐碱弱苗一般不浇。

6.1.3 返青期管理。返青期麦田管理的主攻目标为:促进小麦早返青、生长稳健、培育高产壮苗。对高肥高产麦田的壮苗,可采取促根、控蘖、控制旺长,使壮苗稳健生长。主要管理措施是加强锄划,合理施肥浇水。

锄划松土,有利于土壤吸收阳光的热量。使麦苗早返青,延长春季生长期;其次是保证墒情,使土层保蓄较多的水分,可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促使根系发育;从返青到拔节,凡是浇水或下雨以后都要及时锄划,深度一般3 cm左右为宜。

返青肥水的施用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冬前群体较小,总茎数在50万以下的,应浇水追肥;群体适宜或偏旺苗,在不缺墒的情况下,应严格控制返青肥水。

6.2 中期管理

6.2.1 起身期管理。中低产麦田、高产麦田的晚茬弱苗及脱肥弱苗、老弱苗,在返青期没有采取肥水促进措施,或促进不够,群体较小的情况下可结合浇水,施标准氮肥300~375 kg/hm2。高肥地、高产麦田,前期施肥较多,群体较大的麦田,一般不宜施用起身肥水,生长过旺、群体过大有倒伏危险的麦田,除控制肥水外,还可以采取镇压,喷多效唑、矮壮素等,以控制节间过长,一般可用15%的多效唑粉剂30~40 g,对水15~25 kg喷施。

6.2.2 拔节期管理。一般拔节肥水,能增产20%~30%,中低产麦田能增产50%左右。加强拔节期管理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措施。一般可施标准氮肥450~525 kg/hm2或尿素 240~270 kg/hm2。叶色深绿、叶片宽大下垂的麦田,应晚浇水少施肥;总茎数少,营养体小的宜少施,相反的宜多施。

6.2.3 孕穗期管理。孕穗期主攻目标是保花增粒。良好的肥水条件能促进花粉粒的正常发育,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该期气温高,蒸腾作用强,对水分反应非常敏感,是小麦一生中需水的“临界期”,各类麦田都必须保证孕穗期有足够的水分,适时浇好孕穗水。

6.3 后期管理

后期是从抽穗开花到成熟,是籽粒灌浆形成产量的阶段。抽穗后单位面积穗数已经定局,但粒数未定,粒重变化很大,是决定粒重的关键时期。

6.3.1 后期浇水。小麦抽穗灌浆期间需水量较大,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1/3。这一阶段天气炎热、干旱多风、蒸腾量很大,也是小麦一生中日耗水量最多的时期,必须保证足够的水分,这是提高结实率的关键措施。一般高产麦田,在土壤保水性能好、浇足孕穗水的基础上,在灌浆期浇一次灌浆水可基本满足需要。土壤保水性差,天气干旱或抽穗时土壤过干,可增加一次抽穗扬花水。

6.3.2 后期施肥。小麦后期还应保持适宜的氮素营养水平。可结合抽穗扬花水追施少量氮肥,施标准氮肥 75.0~112.5 kg/hm2,或进行根外追肥,用 1.5%~2.0%的尿素溶液,每公顷喷施1.2~1.5 t/hm2,防止早衰。

为增加小麦千粒重,可在抽穗到乳熟期,喷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千粒重可提高1~3 g,可增产5%~10%。生产上常用尿素、磷酸二氢钾等混合液喷施,兼顾防治蚜虫,增加千粒重,提高籽粒品质。

6.3.3 适时收获。适时收割是提高粒重,增加产量的重要环节。蜡熟中期是小麦人工收获的最适时期,该期茎叶及穗部变黄,叶鞘基部还带绿色,大多数麦粒腹沟变黄,胚乳变硬,呈蜡质状。籽粒含水量为35%~38%,此时,千粒重最高,品质较好。机械收获应适期偏晚,到蜡熟末期收获,有利于机械作业。

猜你喜欢
肥水壮苗麦田
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启动
早春水难肥,了解原因最重要!正确肥水,这三样必须补
吊兰节水节肥栽培技术
关于加强黄河下游淤背区土地肥水管理的探讨
温室辣椒高效嫁接及培育壮苗
冬小麦高产与超高产需肥水规律分析及措施
培育核桃优质壮苗的关键技术
不关我的事
别人做不到
只有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