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星
内容提要:军改之后,省军区系统普遍存在人少事多的压力。“小机关”要实现“大作为”,应采取六大对策。一是定准各级的位,以上下职能衔接提升整体功效;二是发挥制度的威,保持秩序常态正规运转;三是盘活自己的人,把编内和现有人力用足用活;四是借足地方的势,优化工作落实的条件和环境;五是用好社会的力,将社会潜力转换成工作实力;六是引入技术的能,从事务性工作中释放有限人力。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推进,省军区系统仍普遍存在人少事多的困局,而精干的“小机关”应成为改革后的一种基本状态。为适应新体制、履行新职能、完成新使命,省军区系统只有找出破解“小机关”人少事多困局之法,才能真正实现国防动员事业的“大作为”,可在以下六个方面聚焦用力。
省军区系统机构改革,减少了上下级间的功能重叠,实施了更为清晰的功能分配,这是各级机关必须认真适应的一个新特点。“定准各级的位”,就是从领导体系整体层面清晰界定各级的工作重心,明确各级的主要作为空间和建设重点,通过“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各级力量的有序分配,下好走出“困局”的一盘活棋。
从省军区系统情况来看,省军区的工作重心在“立法”,就是依据国家、军委、战区相关命令、指示、法规和标准,结合本省实际,制订出台指导性落实文件和地区性法规,同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变树木为森林”;军分区的工作重心是“指导”,就是依据法规和标准,指导督导基层抓好工作落实;武装部的工作重心是“落实”,就是依据法规、标准,在军分区的指导下,协调解决具体矛盾,抓好各项工作的末端落实。各级定位准确,人人职责清晰,就会搞清应守好的阵地,坚持该做的积极“有为”,不该做的坚决“无为”,不能做的防止“乱为”。省军区各级领导机关实现各安其位、各尽其责,整个体系就会如一台机器一样顺畅高效地运转。
为做好征兵工作,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构建了“五率”量化考评平台,并制订下发了量化考评实施细则,不仅通过“无形工作有形化、有形工作标准化”促进工作落实,而且起到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的竞争效果。对此,省军区系统应围绕工作主要节点,出台具体规范细化落实,从而实现“落实有遵循,督导有依据”,为征兵工作走在前列提供重要保证。
上级的工作成效,往往也是下级的工作条件。一级机关把本级应做的事做好,就能让下级开展工作更加顺畅。2019年是中央确定的“为基层减负”之年,为基层减负,不只是少干扰基层、少增加基层负担的“减量”概念,更是有担当有作为、优化基层开展工作条件的“增量”内涵。常言道,“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干部”“用好一个干部平定一方事”,如果把下级班子配备好,部队的自建能力就会加强,工作落实的执行力就会提高。至于下级请示的事能够快速批复、下级存在的难题能够快速给予解答等,也都属于此列。
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在单位建设中的威力是巨大的,既是工作落实的保证,也是单位建设的保证。实践证明,如果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单位秩序就会良性运行,各项建设的基础就扎实牢固,各种问题就不会出现,各项工作就能很好落实。
军队的法规制度是军队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许多还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宝贵财富。抓部队重在打基础,而最大的基础,就是保证各项制度的有效落实。评价一个单位的基础好坏,最重要的评价标准就在制度落实上。坚持制度、维护秩序,既是“令行禁止”的客观要求,也是单位建设的主观需要。从部队建设实践情况来看,事故案件发生的背后,大多与一些制度没有得到落实有关,导致“乱忙必然忙乱,忙乱必然出事”。所以,抓部队建设,必须充分认清落实制度的极端重要性,让制度得到常态坚持,让秩序得到常态维护,各级首长机关就能有更多的精力想大事、抓大事。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有好的制度不执行,有好的规则不遵守,比没有制度和规则更可怕。制度遭到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产生于做成几件事后的经验主义,认为不按制度运转也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这种单位状态通常是一阵好一阵坏,这种领导作风也被人们称为“抽风式的工作作风”;有的产生于简单的服从,只要上级有指示和要求,就不顾单位工作实际,突破日常制度强行抓“落实”,把单位秩序冲得七零八落,把官兵搞得无所适从;有的还产生于个人主义思想作祟,以破坏制度规章来达到个人目的;等等。不难看出,坚持制度不仅涉及能力素质、工作方法,而且与政绩观和人品官德密切相关,需要综合治理才行。因而,当前常态进行的巡视督察和各种检查,应将制度落实、秩序维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切实立起制度的“威”。
落实制度不只是形式上做了就行,更重要的是保证制度落实的成效。换句话说,如果制度落实的效果得到保证,各级从落实制度中能得到收益,制度落实就会有越来越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而,采取行之有效措施优化制度落实的条件、提高制度落实的效果显得格外重要。正规化不只是要求,还是工作方法。只要把制度真正落实好,单位就肯定正气充盈,形成“用迎检的状态抓工作,用工作的状态抓迎检”的氛围,各级各职人员的履责就会事半功倍。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军区系统工作环境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八项规定”实施后,接待任务明显减少;二是军改之后,专司主营让职能更加专一;三是军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后,大量职能外工作得到纾解。这三大变化,使省军区系统职能凸显、阵地收缩、精力聚焦。因此,省军区系统的工作思路也必须随之改变。
省军区系统工作与地方接触多,以及干部在地方兼职的特点,很容易使其模糊自己的军人身份,在军旅生涯最后一站容易降低干事创业的激情。因而应加强思想教育引导,破除某些人不思进取的求稳心态和贪图安逸的享乐思想、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其工作活力、规范参加地方各种活动使其心有所惧、宣传典型让其行有所循。筑牢无私奉献、干事创业的思想根基,各项工作落实就会有基本保证。
省军区系统的现役人员虽然有所减少,但增加了文职人员编制,还因停止有偿服务和减少接待任务而闲置了大量职工。显然,在新的体制下有效开展工作,就必须眼睛向内,在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上下功夫。当前,现役人员大量减少且流动性很大,而文职人员和职工岗位具有稳定性,许多基础性工作可由文职人员和职工来承担,这将是省军区系统的一个显著特点。因而,首要明确现役、文职人员和职工的职责,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通过全盘统筹,突出重点,调解矛盾,以减少力量资源内耗。省军区系统的工作有其内在规律性,就当前情况看,如果按照年初抓整组、年中抓征兵、年底抓演练三大阶段聚焦用力,一个时期确定一项中心工作,不仅能保证主要工作有力量做,而且其他工作也能有效开展。
应按照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提出的“非转专”“旧转新”要求,根据工作进展适时组织各类业务培训;合理搭配班子素质结构,做到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增强实际工作的锻炼机会并作好总结,实现“打一仗进一步”的效果;培养“多能手”,让更多的人成为分工负责的“专家”、协作攻关的“行家”、事事能做的“杂家”。
如果说人少事多是困扰省军区系统工作落实的客观因素,那么,产生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五多”,则是进一步恶化工作落实的主观因素。因而,下大力治理“五多”,是走出人少事多困局、能够实现“小机关大作为”的重要举措。对此,上级要把好源头,本级要全力控流,下级要主动节流,真正让有限的精力都能用到实际工作落实之中。
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省军区系统承担的国防动员和武装工作,绝大多数责任主体都在地方党委政府,只有让他们从后台走到前台,由“支持力”转变成“领导力”,才能增强国防动员工作的“落实力”。
当前,关于国防动员工作的政策法规虽然不少,但不健全不配套、不精细不具体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既有的政策法规有许多方面不能满足省军区系统实际工作的需要。这些也是长期以来造成省军区系统工作矛盾的重要原因。应把握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打响的有利契机,加快推进各类法规的立改废工作,让省军区系统工作走出“依情办事”的泥潭,走上“依法办事”的轨道。让军地领导相互兼职有法可依,不仅明确兼什么职,而且明确如何履职的具体标准,做到兼职履职到位、兼职不乱作为;让设施建设标准有法可依,不仅在建与不建上有刚性约束力,而且让设施建设规模和应具备功能有明确的标准;让经费保障有法可依,明确各项需要地方政府保障的经费标准,不仅可降低省军区系统开展协调的工作量,而且还可堵塞各种经费管理漏洞,防止出现腐败现象;让工作落实有法可依,确保实际工作真正落实落地、到边到底。
省军区系统军地双重领导的重要属性,决定了很多工作都需要地方领导亲自推进落实。地方书记是党管武装的第一责任人,同时也是同级军事机关的第一书记、同级国动委的第一主任。因此,应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把书记从后台请到前台。通过设计好每年的“议军会”,把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通过及时报告工作进展进一步强化其履职意识,各项工作的落实就会更加顺畅高效。例如:中央军委下达停止有偿服务后,省委书记召集会议推进,使许多难题迎刃而解;战区下达应急作战准备任务后,省委书记召开书记会部署,可保证省军区本级和军分区任务的同步推进和按规定时间节点落实;省军区提出“确保国防动员走在全国前列”建议,省委书记召集省国动委全会部署,督导各部门拿出任务落实责任清单。
压紧压实责任担子,是确保工作落实重要措施。如何把动员工作放到地方领导行政责任担子上一起压、一起推?首先要“纳进去”,把民兵调整改革、兵员征集、动员保障、军民融合等党管武装所涉及的工作,全面纳入地方考评体系;其次应“接得准”,充分考虑军地实际,细化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使动员建设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效衔接,增强监督评判的操作性;最后还应“严起来”,明确细化奖励激励和惩戒办法,依据军地共同考核结果,奖到心动、惩得心痛,树起鲜明导向。
省军区系统承担的军民融合协调职能,使得军地桥梁纽带职能进一步凸显。军政相互依存度越来越大,对军民共建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方面,应强化军人“第二故乡”认同感,把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完成好,积极落实军营开放、学生军训、精准扶贫等工作,大力支持和参与驻地精神文明城镇建设。另一方面,应把国防动员落实、维护军人权益、退役军人保障等,作为评判地方拥军的重要指标;对涉及应急作战准备的重大事项,实行“一票否决”。
现代社会迅猛发展,精细分工、外包服务已成趋势和潮流,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和国防动员专司主营,都是这一潮流在军事领域的重要产物。省军区系统处于军地接合部,借用社会力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实现社会资源“他为我用”,是“小机关”减负增效实现“大作为”必须树立的一个重要理念。
应紧紧围绕备战打仗核心使命,履行国防动员职能,厘清重点军事职能的界限,突出作战指挥、机要通信、情报侦察、动员征集等职能任务,让有限的编制力量形成“小核心”,担负核心岗位、从事核心工作、发挥核心作用。着眼非军事职能的剥离和对社会保障资源的单向利用,贯彻融合建设、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保障的思路,把省军区系统可依靠社会力量做的事务,能交出的尽量交出、能融合的尽量融合。
省军区系统在各个工作领域,都可借用一定的社会资源。比如,在教育上,有“联系高等院校建立理论大讲堂、联系传统教育基地建立红色大讲堂、联系军内友邻单位建立军营大讲堂、联系技术和行业部门建立专业大讲堂”的“四联四建”模式;在文化上,有协调地方组建“红色文艺轻骑兵”的经验;在老干部医疗服务上,有依托地方医院保障医疗待遇的做法;在兵员征集上,有全部依托地方医院实施体检的方式,等等。省军区系统应通过现有的潜力调查系统,扎实做好潜力调查统计这项基础工作,在保障应急应战准备的同时,把那些与省军区履行职能密切相关的地方力量资源摸清摸实,使其形成一支强有力的外部力量资源,做到随时能够为军所用。
吸收资源、引入服务,需要完善的政策制度作保障。中央军委下发的一系列文件和相关措施规定,为省军区订购服务提供了政策依据。应加强贯彻相关政策制度,结合实际研究制订相应的落实举措,对利用社会资源的内容、方式、质量、招投标等工作加以规范,确保社会资源的转换利用更加快捷高效。
当前,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仅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同时也飞速推动新的军事变革。在国防动员领域引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化手段,既是破解人少事多困局的有效之法,更是提升国防动员备战打仗能力的时代要求。
应推进构建省军区系统信息通用处理平台,业务上可实现文电互通,管理上可实现机关部队视频、监控、网络“三覆盖”。文电处理可实现全程记录监管、人员在位可实现实时远程呼点检查、部队行动可实现远程可视控制。另外,针对违规消费、套取资金等问题,当前使用的网银监控系统,通过设置金额权限,大额支出、异常开支自动报警,实时监控资金流向的难题可得到解决。
国防动员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各种数据如果掌握不准确、不全面,就会严重影响军事斗争准备进程。引入大数据管理,就可从地方政府数据库中,“一键”录入军方所需的各种潜力信息;可在动员任务下达后,“一键”实现动员任务的精准信息与分配,等等。
省军区各级机关如能适时引入信息化手段,有限的人力资源就会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得到极大的释放。比如:大量数据的录入、管理和分析,大量通用文书和材料的撰写,繁杂的档案、史志资料的整理,指挥活动中的战术计算和辅助决策,等等。这些工作都可由人工智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