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大学生征建用一体化建设 汇聚强军事业的新生力量

2019-12-07 13:35冯文平
国防 2019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工作

冯文平

内容提要: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大学生征兵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全面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必须提高站位,大力推进高校大学生征集、建设、使用一体化建设,从完善制度措施、抓好关键环节、发挥辐射效益等方面加以研究探索,谋求军事效益、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大学生征兵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还亲自给南开大学新入伍大学生回信,充分体现了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对大学生参军报国、成长成才的殷切期望,为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必须提高站位,大力推进高校大学生征集、建设、使用的一体化建设,谋求军事效益、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征集工作的生机活力。

一、完善制度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措施,是有序推进大学生征集工作的重要保证。

构建领导格局,理顺内部关系。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能使力量倍增。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坚决落实习主席对大学生征集工作的新期望,切实把搞好大学生征集工作作为政治责任。各级兵役机关要发挥牵头作用,按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高校积极配合的要求,整合领导力量,规范工作秩序,搞好服务保障。各级职能部门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建立组织、落实人员、定期开会、明确分工,形成合力同心的思想共识和密切协作的战斗整体。

落实机构设置,规范配套建设。各地高校征兵站必须严格落实“一院、五室、一部”设置要求。一院,就是有独立营院;五室,就是有办公室、会议室、器材室、资料室、综合服务室;一部,就是建有国防青年先锋连连部。征兵站场地、人员、硬件设施等,均由高校负责;日常运行经费、经常性活动、建设标准内容,由兵役机关统筹;切实把征兵站打造成提升征兵质量的重要阵地。

开展创先争优,健全激励措施。创先争优,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高校要广泛开展“五比”活动,使纵向之间、横向之间,学有榜样、创有目标、争有方向。一是比认识。看一看是否能够站上政治高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主席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二是比行动。看一看是否能够把征集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合力抓。三是比质量。看一看是否能够高标准完成兵役机关、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大学生征集指导比例,特别是能否保证大学毕业生征集质量。四是比投入。看一看是否能够倾尽人力、物力、财力搞好保障,让大学生征集成为热门工作。五是比服务。看一看是否能够真诚做好每一项工作,服务好应征的、在役的和退伍的大学生士兵。

塑造良好形象,传播正义能量。作风形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陶冶、浸润人们的道德情操,带动整个风气向好向优。培塑良好形象,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把作风形象建设不断引向深入。特别是要把好廉洁关、公正关,把习主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到高校征兵领域,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办学生之所盼,以热情而不是冷淡、以积极而不是消极、以主动而不是被动的态度,把大学生征集事业推上新的高度,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二、抓好关键环节

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大学生征兵工作,必须适应党和国家战略布局,把握关节,突出重点,迎接挑战,勇于担当。

紧扣时代特征,抓好舆论宣传。良好的舆论宣传,可成为大学生征集工作的“推进器”、民心的“晴雨表”、社会的“黏合剂”、道德的“风向标”。要树立大宣传理念。各级党委、各条战线、各个部门要一起来做,自觉把征兵宣传纳入党的思想教育范畴,使之贯穿于高校全面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动员最广泛的力量参与到征兵工作思想宣传工作中来。要树立最大公约数理念。坚持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把解决实际困难和解开思想疙瘩结合起来,把政策暖人和教育服人结合起来,以心换心、凝聚人心,求同存异、实现聚合,团结大多数,做到心坎上。要树立全媒体理念。把一切具备传播功能和媒介属性的载体和平台,都作为征集大学生工作的传播渠道,针对不同载体和不同受众,采取不同的传播策略、表现形式,使宣传思想工作始终保持蓬勃生机。

针对高校特点,压实工作链条。全国征兵时间由冬季调整到夏秋季,时间之“轨”虽已对接,接头处却仍有“缝隙”,需要各级进一步压实工作链条,提高工作效益。在兵役登记、宣传发动、思想摸底上,从每年年初就要开展,由兵役机关发挥牵头作用,制订详细工作计划,确保时间充足、有条不紊抓好落实。在体检、政治考核上,每年五六月份展开,尽量赶在暑假前完成征集大学生工作的主要环节,让应征大学生愉快舒心地度假,然后踌躇满志奔赴军营。在办理学费补偿、入伍手续上,兵役机关与高校等有关部门联署办公,做到精准汇总,避免应征大学生遭遇“闭门羹”,决不能因工作粗疏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优化绿色通道,顺畅征集路径。扎实推进征兵工作信息化进程,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研发具有人力分析、判断、评估功能的软件系统,与地方公安、教育、卫生等部门建立信息数据共享平台,不断推进征兵工作信息化进程。构建精准征集兵员的新模式。积极探索建立需求提报、精确征集、定向补充、对口使用的精准征兵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大学生专业特长和能力优势,着力实现兵员征集与部队需求有效对接,推动征兵工作更加聚焦备战打仗。探索由高校到部队的科学高效管理流程。高校可调整相关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前置训练内容,让学位对接战位。兵役机关要定期组织预征对象开展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活动,实行全过程考察管理。

创新方法手段,提升质量效益。高校大学生征集工作日新月异的变化,其本质乃是发展理念的嬗变、社会文化的跃迁,必须让变革创新精神在征兵领域释放日益强劲的动能。要挖掘探索如何推进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找准红色基因与现代社会的最佳结合点,让爱党爱国、参军报国蔚然成风。要积极贯彻“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精神,做到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受理、一次性办结,以暖心便捷的服务回应广大适龄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入伍热情。要注重把经济体制优势转化为征兵优势,建设更加科学完善的组织领导、社会保障体系。

三、发挥辐射效益

推动大学生征集融合发展,必须通过军地资源的一体配置和双向流动,努力使“一笔投入”产生“双重效益”,实现征兵工作与高校建设协调发展和良性互动。

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征兵品牌。征兵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必须融入校园文化,在文化的大发展中,浸润、感染、熏陶广大的高校教职员工和学生。要唱响主旋律。把征集大学生作为德育实践的重要载体,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通过主题教育、社团文化、榜样力量、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五位一体”的共建模式,拓展征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要建好主阵地。将征兵内涵的红色传统品德修养融入校园生活的全方位,通过设立军人荣誉墙、军人文化标识、军人文化展馆,以红色元素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活动、丰富文化阵地育人功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善用新手段。把国防建设元素融入宣传阵地的全时空全领域,植入校报校刊、校园景观、宣传橱窗、校园广播、学生社团等校园文化建设中,同时还要渗入组织学生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学术报告、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中,逐渐提升吸引力、亲和力。

发挥退役士兵作用,凸显溢出价值。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把大批优秀大学生输送到部队,一方面,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有用人才和智力支撑;另一方面,优秀大学生经过部队系统教育和摔打磨炼,回到高校亦是一面先进典型旗帜、回到社会将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应组织国防教育宣讲,助推国防意识持续深入走进各大中小学校。应积极开展社会公益主题活动,提升院校社会形象。应参与学术研究攻关,发挥先锋模范引领作用。

认真落实政策,孵化暖心工程。政策带有导向性、规范性。要科学合理优待。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等有关规定,建立优待补助金自然增长机制,在优抚优待、荣誉激励、退役安置等方面推动出台配套政策。要严格兑现政策。一些入伍大学生感到学费补偿、减免程序有些繁杂;有些大学生士兵退役后,相关政策落实难以迅即到位;有的部门、企业甚至对接收退役大学生士兵附加各种条件予以限制;有的单位对各种扶持优惠政策、优先招录条件只见宣传、不见落地;等等。以上这些问题,必须立整立改,确保各项政策有力有效落地。要到点到位安置。把退役大学生士兵报考公务员、应聘事业单位和国有、国有控股企业的政策具体化、明细化,通过多种有效可行的办法,落实同等条件下优先的要求,充分发挥他们服务发展、巩固政权、稳定社会的积极作用。

搭建功能互补平台,畅通退役安置渠道。打造信息平台,搭乘信息高速快车,构建全省大学生征建用信息网,集信息发布、需求对接、政策解读等于一体,为大学生入伍、退伍、安置提供综合服务保障。打造创业平台,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协调军地相关职能部门,打造形式多样的退役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他们培训技能、推荐创业项目,服务贷款帮扶、服务相关证件办理,助力开启新的人生篇章。打造基金平台,依据法律法规,按照相关章程,动员社会组织和团体力量,设立“大学生征建用”基金,提供困难补助、就学复学、创业扶持、服务社会等资金支持,吸引更多大学生应征入伍。

猜你喜欢
大学生工作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国际大学生节
不工作,爽飞了?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选工作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