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俊莉
摘要:幼儿时期作为一个十分关键的接待,其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对家长逆反,对教师逆反等。这些逆反行为的发展对于到幼儿心理健康有着严重的消极影响。因此,要通过一些应对措施的落实,来规避幼儿逆反心理的发生。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幼儿逆反心理产生原因及其对策进行了有效的分析。
关键词:幼儿;逆反心理;原因;对策
引言
现在的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和以自我为重的意识很强,都是家中的小皇帝,甚至有的幼儿脾气还特别大,自己的意愿得不到满足就大哭大闹,导致幼儿逆反心理的产生,如果不及时给予心理健康疏导教育,会制约到其后期成长。
一、幼儿逆反心理产生原因分析
(一)期望过高
现在的父母大部分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忽视了孩子们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不考虑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家长要求的比孩子实际能力高一点,让他“跳起来摘树上的果子”,经过努力,圆满地完成所有的工作,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孩子就能培养自信,感到成就感。
(二)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育在长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相对科学完善的教学制度,但是当前幼儿实际教育过程中多数幼儿园都仅仅关注和重视幼儿的知识教育和认知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明显存在着重视不足的情况。而一些幼儿园尽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也仅仅是认为幼儿性格较为内向等原因造成的,对这些幼儿往往采取心理教育和疏导的方式。幼儿由于个体差异,在幼儿教育中仅仅是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和行为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明显不足的,需要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幼儿逆反心理有效对策研究
(一)善于理解孩子的心理
父母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亲密平等的朋友关系,让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管理。要有勇气问孩子,也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错。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产后,他们想让自己和成年人享有平等的地位,有选择地接受了对成年人的要求。如果孩子需要服从,就应该以平等的姿态征求孩子的意见,而不是强迫或命令的语气。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威,有些父母对孩子已经喜欢的事也发出命令,孩子不代替。父母应该尊重子女,相信子女不会引起对立的感情。
(二)进一步提升幼儿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
在当前幼儿园教育当中,应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要将其全面的落实到实际的幼儿教育当中,并为幼儿制定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确保幼儿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态度,这样才能确保幼儿良好发展。另外,幼儿园也要提升对幼师的职业素养的要求标准,由此严格要求幼师的教育形式和品德素质,这样才能确保幼儿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也能有效杜绝危害幼儿身心健康问题的发生。因此幼儿园必须要制定严格的幼师评价标准,聘请良好品行、较高职业素养以及较强教育能力的幼师来到幼儿园,由此才能为幼儿制定更为完善且合理的幼儿教育活动。而且幼师也要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来为幼儿制定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样才能为确保幼儿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提供保障。
(三)在班级活动中,循序渐进的培养幼儿乐观的情绪和健康的心理
从教幼师九年有余,我深知每一次班级活动都是培养孩子健康、乐观的心理最好的平台,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很好地利用这一契机,让幼儿在班级活动中培养孩子乐观积极的情绪,促进幼儿健康心理和品德的教育培养,例如在开展班级活动时,我很好的运用《吹气球》的活动,让幼儿亲自感知生气对人的危害,随后我及时告诉班上的小宝宝们:不好的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健康,人在不同时候会有不同的情绪,这些都是正常的,为了我们的身体的健康,我们要学会调节、管理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后我播放《幸福拍手歌》,和幼儿一起做运动,去传递快乐情绪;在讲授《彩虹糖》时,我让孩子们体验分享的快乐;在玩堆积木时,全班每人放一块最终形成一个物体,这是大家的成果,大家努力的结果,从而让孩子获得了一种荣誉感、成就感,注重幼儿的内心真实感受和呼唤以及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是我们身为幼儿教师首要来做的。关注幼儿的情绪,学会控制情绪,培养孩子的耐性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让孩子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东西,在设计和教授心理活动《诱人的糖果》,引导幼儿享受延迟满足的快乐。
(四)幼儿园应注重与幼儿家长进行合作
幼儿思想往往都是比较单纯的,幼儿的行为和言语等方面也都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如果教师和父母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忽视这一情况,孩子在接受教育的时候也就容易出现心理疾病,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利影响,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教师能够在对幼儿的行为举止基础上了解幼儿的真实性格和想法,对幼儿实施针对性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有利的影响,多数幼儿在对自身的想法表达的时候,都是在行为举止的基础上具体实施,父母和教师需要和幼儿之间进行积极沟通和交流,对幼儿实施正确引导。通过幼儿园与家长间的合作,有效的结合幼儿的特点、心理状况以及智力和性格特点等,随时制定完善的心理教育体制,由此能够确保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开展,并在活动中认真记录幼儿的各个时期的心理情况,这样才能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良好的依据,进而更好地促进幼儿稳定发展。
结束语
幼儿叛逆心理需要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引导。相信在各方主体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定能够为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李亚楠.3~4岁幼儿的逆反心理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155.
[2]陈铋中.浅谈当前幼师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对策[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3):95-96.
[3]劉忠鹏.中班幼儿叛逆行为的成因与对策[J].学周刊,2015(04):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