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洲
校园体育比赛是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使学生充满朝气与活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良性发展。鉴于此,我校一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深入持久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增强学生体质。学校充分发挥体育比赛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提高运动技能、健全人格的教育功能,三位一体,共同提高,以赛健体,以赛育德,把体育比赛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安排有“度”,以科学地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纵深发展。
一、比赛时间有跨度
我校的体育比赛贯穿全学年:第一学期,9月中旬制订体育节活动方案,在升旗仪式上对全体师生作总动员,方案公布之后即准备开展相关活动,整个体育节活动至12月份结束第二学期,3月份制订“校长杯”足球、篮球班级联赛方案,并抽签分组,公布竞赛日程,开始组织比赛,直至6月份联赛颁奖第二学期的体育比赛活动才结束。近年的联赛安排又有改变,因为部分学生兼具足球队员和篮球队员双重身份,为了让他们认真打好每一场比赛,学校先于3月份和4月份举行足球联赛,共202场比赛,到5月份、6月份再举行篮球联赛。各班在收到比赛通知的第一时间就积极行动起来,有的学生利用早晨、大课间、文体活动的时间积极进行训练,有的学生回到家里认真地练习比赛项目。
二、比赛设置有梯度
比赛设置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合理安排,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的时间段,根据当时学生的技能掌握水平,选择相应的内容,并呈现相应的梯度,以使项目在难度上有所区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并了解、掌握系统的运动技术。
比如篮球项目,体育节的比赛内容是一、二年级1分钟原地左手运球;三、四年级是30米行进间运球接力比赛;五、六年级是1分钟投篮比赛。
足球比赛是1分钟颠球、绕杆运球射门等。
跳绳比赛前几年低年级是1分钟单摇跳绳,为了提高难度和协作性,2018年起改为单摇跑跳绳接力,三至六年级都设置了双摇跳绳和“8”字穿梭跳长绳比赛。二年级和三年级举行1分钟单脚踢毽子比赛,四至六年级举行1分钟盘踢毽子比赛。
三、四年级举行800米长跑比赛,五、六年级举行1500米长跑比赛。第二学期的班级联赛是在体育节单项比赛的基础上进行的,从第一学期的基础技术比赛到第二学期的班级联赛也体现了比赛设置的梯度。
三、比赛安排有进度
不管是体育节的比赛,还是“校长杯”的联赛,由于比赛项目多、场次多,涉及的人员多、场地器材多,如果没有合理的比赛进度安排,将显得杂乱无章。每一次比赛日程的制订安排都要经过体育教研组的热烈讨论,从项目的修改确定、参赛人数、规程制订到比赛日期等都进行了周密安排。体育节比赛主要分为这几个阶段:发动、准备、单项比赛阶段、团体项目比赛阶段、田径运动会、冬季项目比赛阶段和总结颁奖。日程安排表上在相应的周次都有相应提示,提醒师生在相应的周次做好参赛准备。“校长杯”足球、篮球班级联赛则根据抽签情况排好比赛轮次表,不同年级、不同球类各有一张安排表,安排表上排好周次、比赛时间和地点。
四、学生参与有广度
以第12届体育节为例,学校举行了田径运动会,涵盖拔河等17个大项的比赛,全校7 300多人参加了比赛。整个体育节的各项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开展得有条不紊。每次活动除了参加比赛的学生得到了锻炼,其他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比如,运动会中,各班负责报道的学生能够敏锐地捕捉赛场上运动员的精彩表现,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篇通讯稿并公告,用自己写的文字为运动员们加油助威;体育节中,很多五、六年级的学生协助教师担当了各单项比赛的裁判员、联络员以及纠察队员,他们秉公执法,公平、公正地裁定了参赛学生的成绩,很好地维护了比赛秩序,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五、比赛项目有难度
具有一定难度的项目会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拼搏的精神,实现体育的育人价值。学校体育节的爬杆比赛每年都开设,而且男女混合编组,我国学生的手臂力量较差,中学男生大多数做不了引体向上,这与我们体育课上缺少有关器械体操类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关系。由于对安全因素考虑较多,体育课或体育活动课上很难再看到学生在单杠、双杠、跳山羊、跳箱、肋木、平梯、爬杆等器械上活动,但学校还坚持利用体育课对相关项目进行教学,午餐后,学校体操联合器械上爬满了学生(有教师值日,提醒安全),学生们像小猴子一样灵活地爬上爬下,玩儿得不亦乐乎。学校每年还会举行中年级800米比赛、高年级1500米比赛、自行车绕“8”字比赛、自行车绕杆比赛等,虽然有些项目难度较大,但是学生的参与热情高涨,在完成挑战中享受体育的快乐,磨练自己的意志。
六、比赛寓意有高度
体育活动可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调节学生学习压力,帮助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体育节的比赛项目多,可形成长期进行体育锻炼的氛围。有学生夸学校的体育节就像奥运会,时间长,项目多,参赛人数多,开幕式和颁奖仪式隆重。我们就是要让学生长期地感受到校园的体育节氛围,平时的锻炼热潮也会让他们的锻炼热情随着比赛日程的安排一波又一波地掀起。2018年,学校共组织了200多场“校长杯”足球、篮球比赛,从3月一直比到6月,几乎每天球场上都能听到学生的助威呐喊声。2019年的班级足球联赛即将拉开帷幕,按照竞赛安排,共将举行202场比赛,学生戏称其为白鹿的“世界杯”。足球联赛结束后,还将组织班级篮球联赛。
七、比赛研究有深度
从“十二五”的《童玩再造理念下的城镇小学童玩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到“十三五”的《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的小学“慧玩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学校研究主课题都将学生的“玩”作为核心,而体育比赛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比赛项目可以丰富体育课堂,而体育课也可以为众多的比赛作技术铺垫和指导。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入小学,第一学期的体育课既要学习广播操,又要练习课堂常规,还要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项目测试,所以体育节的项目开设得较少。但学校还有1个体育“法宝”,可以满足一年级学生的体育需求,这是基于比赛研究而诞生的一项举措,即在学期末开展“童玩嘉年华”活动,其中体育的项目有“无敌小球星”(必修)、跳房子、圈圈乐、编花篮(选修)。一年级每名学生都要参加“无敌小球星”的考核,另外3个项目可以任选一项,考核完成后,由考核教師在每位学生的“七彩童玩嘉年华”闯关卡上打星。一年级学生通过考核感受到了比赛的氛围,提高了体育能力,更培养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编者有感:学校体育比赛应是实实在在着力于学生体质健康的促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一项长期的工作。作者所在学校的体育比赛不仅体现了这种特点,还体现了一种校园体育比赛的“度”文化。真是“体育比赛‘度文化,内涵深厚值得夸”。学生人人都参加,能力提升顶呱呱;跨度梯度设置妙,进度广度想法佳;难度深度有挑战,研究高度再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