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是促进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前提,其中金融伦理道德建设是保证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前提。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金融伦理风险也日益凸显。文章通过研究金融的相关知识,对其中的伦理部分开展了深刻的讨论。研究发现,在金融领域中,伦理学已渗透到金融领域的方方面面。从最基本的金融知识入手,以其知识结构作为框架,分析两者的矛盾与冲突,并从加强中国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完善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及推进金融伦理教育角度提出改进意见,以解决金融伦理问题。
[关键词]金融;伦理问题;冲突与解决
[DOI]1013939/jcnkizgsc201928030
1金融学与伦理的关系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国力、财力显著提高。但金融领域的发展与更新尚处于初级阶段。高新的技术及金融相关操作工具的研究成果未得到普及。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好,金融相关知识也被更多的人接受,股票、基金等金融项目在民众间越来越受欢迎。但大多数人对期货等金融产品接受度仍然较低[1]。文章通过研究讨论,金融与伦理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且金融为伦理紧紧制约。
金融学中,最大的冲突为经济利益与伦理价值的约束相悖。对立的核心在于以自身利益为主还是以伦理价值观为主。在经济学领域中,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假定,即经济人。若是人参加社会中的经济活动,需基于理性的基础,不带有任何情感,以及自身价值观;若人仅为自己考虑,希望用最少的付出换取最大的回报,则被称为“非理性人”[2]。文章所探讨的关于伦理的问题的实质即这一问题的具体化。例如,金融领域的价值中立问题,所涉及的伦理问题,以及人们的道德思想是否能占一定比例。
金融的研究利用工科属性将数据与经验相结合,再加以分析,得出客观、准确的结果。就金融领域而言,追求的目标为利益最大以及将风险指数降到最低。因此,大部分金融从业者以此为客观标准,并未将道德标准及价值标准纳入进来。简而言之,在专业的金融领域,将不会涉及道德伦理的部分[3]。然而,金融已普及到大众的生活中,若完全不涉及伦理问题将难以被大众接受。如银行、证券公司、上市公司等金融相关行业,其工作人员每天与自身的伦理道德评判标准一起工作,仅依靠技术主义的金融制度无法使其长久发展。例如,一上市公司以营利为目的搞建筑,但后果是要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该公司以盈利为目的,即以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符合金融的意义。然而,利益最大化的后果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更严重的结果就是引起公众的信任崩塌,无法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若该情况发生,便与原先的思想相悖[4]。此例说明利益与伦理同样重要,应同时兼顾两者,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加入更多关于伦理问题的思考。
2金融与伦理的冲突分析
21金融市场中的伦理冲突
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上期货占据重要地位。我国期货市场发源于改革开放时期的广州,自此,我国期货市场开始了较长时期的盲目发展。一时间,大量的期货交易公司成立。其中多数期货公司名不副实,打着与境外联系的旗号,其本质为国外的期货公司,信息从国外经过层层传递,多处转达后经漫长等待传达至民众间时,信息早已过时或者作废。长此以往,将对民众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有甚者,通过人们期望变富的心理,骗取客户的交易保证金。在此背景下,国内期货市场混乱不堪,经过多份文件的出台,以及长时间的整顿,情况才日渐好转。纵观国内的期货市场,其发展史呈螺旋上升趋势。因此,伦理冲突对整个期货市场及其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伦理的冲突永远存在于金融市场中,小的问题也有可能给金融市场带来较大的风波。
22金融从业人员的金融伦理缺失
金融从业人员对金融行业具有重要作用,与整个金融、金融创新行业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由此可见,金融从业人员的伦理品格显得极其重要。在我国,非常重视对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伦理教育。然而,从业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情况依旧时有发生,部分工作人员抵制不了金钱的诱惑而明知故犯。其根本原因在于道德伦理未得到自身的足够重视,且意志力不坚定。当抵制不了诱惑时,任何松懈均有可能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对相关市场造成极为不利的风波及影响。在金融工程的研究中,通常采用理工科思维对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得出客观缜密的实证分析结果。金融产品的设计的目的是使其在一定条件下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该目的使得金融研究者认为,该领域的研究无须涉及价值判断,只需注重客观事实。但在实际社会市场中,不应涉及价值判断的结论将被大众质疑。现代人更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若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谋利,将遭到社会的谴责,导致该企业出现信任危机,不仅不会增加公司的收益,反而破坏公司形象,影响公司效益。这一现象恰恰表明伦理价值判断的重要性。在进行金融工程产品设计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同时也需要注重伦理价值的判断,具备长远发展的眼光。从多层面着手,协调好企业利益以及社会利益的关系。
3金融与伦理冲突的解决路径分析
31加强中国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
金融监管是金融机构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伴随着金融全球化,我国必须完善金融监管机制。监管部门应利用经济等手段监管金融市场各机构,运用行政手段直接监管并以法律辅佐。运用传统监管方式的同时,应注重新技术的创新与利用,加强监管部门间的合作,实施混业监管。与此同时,在对我国金融市场进行监管时,不能忽视基层的交易市场,应加强监管力度,同时提升监管水平,制定适宜的市场监管原则。
32完善金融機构的治理结构
金融业与伦理的协调发展需以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为基础,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作为防范金融伦理冲突,保障金融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需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合理的治理结构应明确公司各管理层及相关受益人的责任与权力,确保各方的利益最大化,同时其激励与约束机制必须科学、合理,并能使信息透明化。结合我国的国情,可从以下几方面对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进行完善。
第一,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内部人员的监督职能,落实其股权代表的承担者,行使相关权利及义务,推动金融机构改革措施的落实,积极完善治理结构。具体方式可表现为: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选举机制,推动信息进一步的透明化,明确薪酬机制及绩效考核机制。
第二,建立健全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及证监会组成的“三会”制度,并使三会间处于相互独立、互相制约、协调发展的关系,以确保金融机构中的各方均能在法律及伦理的约束下高速运转。强化证监会的监督职能,避免金融机构内、外部人员对其的影响,确保其公正、透明地履行监督职责。
第三,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设置业务流程,重构金融机构的内部组织,增强其应对不同客户需求的适应能力。
第四,金融机构的管理层及其股东虽属于受托人及委托人的关系,具有共同的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利益冲突,建立审计委员会可较好地处理两者间的复杂关系,确保其财务报告的安全性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第五,建立鼓励及约束机制。鼓励机制可用于调动金融机构员工的积极性,此外,适当的鼓励机制有助于员工主动进行自我约束代替被动接受公司的约束机制,增强员工对金融机构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强化員工的自控能力,使其始终处于伦理的约束下完成工作。
33注重金融伦理教育与培训
良好的教育可以引导大众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德。需重点关注提升金融专业人员以及人民群众的金融伦理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但金融工程伦理教育效果想要获得显著的提升不能一蹴而就。金融道德伦理素质的培训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任务,具有广泛性以及专业性。金融伦理教育应当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的现状以及社会伦理观念的转变,主要可从两个基本途径入手,即金融伦理教育培训的两个方向,实现金融伦理教育新机制。其一为对金融专业人才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其二为对社会公众进行金融伦理教育。前者主要用以提升金融专业素质,后者主要普及金融伦理相关知识。
要想实现两个基本途径,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提升大众对金融的认知,提倡理性理财,合理分配财产支出,提升民众的金融素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收入大幅增长,民众投资理财意识逐渐提升,对于投资理财的产品需求不断增加。但由于广大群众缺乏对金融工程知识的认知,在进行投资理财时,易造成冲动投资的行为,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因此,需要让群众了解金融的本质,了解其风险性及各个投资产品的属性,提升公众对金融伦理知识的了解,降低投资风险率。通过金融素质教育,引导民众养成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同时将金融伦理素质教育与社会保障改革实践相融合,建立社区金融教育体系。有效的金融伦理素质教育可以增强民众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对金融风险的认知能力。其二,作为最容易塑造价值观的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伦理价值观将对其一生都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需要重视对青少年的金融伦理素质教育,培养其树立正确的理财价值观以及道德信用观。金融部门可与学校进行合作,定期开展金融伦理知识培训,增强金融伦理教育的师资力量。对于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课程,通过各种兴趣活动、实践培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快速地接纳新知识,同时使学生从青少年时期就掌握基本的投资理财技能。其三,提升金融相关从业人员的伦理素质教育。各财经高校在进行金融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伦理道德教育内容,使得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金钱观。在教育过程中,将伦理道德作为一项考核,提升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的教育有所缺失,重视程度不够。对此,应当改善这一现状,加强金融伦理教育,同时要对金融从业人员进行金融伦理方面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孙平 金融价值论视域下的中国经济金融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17(3):182-186
[2]杨继瑞 金融创新道德风险防范的法律灼见与新解——评《金融创新、道德风险与法律责任》[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 2018,29(3):103
[3]彭路 农业供应链金融道德风险的放大效应研究[J].金融研究, 2018(4):92-107
[作者简介]杨霄 (1982—)女,汉族,山东栖霞人, 齐鲁师范学院,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商业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