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共同体:由“单研”至“群研”

2019-12-06 08:00柳秋刚钱建新
关键词:课题研究共同体合作

柳秋刚 钱建新

摘要:课题研究共同体是指在课题主持人的带领下,号召课题组成员联合教师一起参与课题研究的组织。这种组织可以促使共同体内的研究者相互帮扶合作,共同承担责任,抱团发展,从而提升教师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本文阐述了打造课题研究共同体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课题研究;合作;共同体;联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9-064-2

在课题研究中,全校教师形成研究共同体,有助于教科研的有机整合,可以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课题研究不应该只是主持人一个人的事,而是要充分利用课题组成员,形成研究合力,打造课题研究共同体。在学校“十三五”市级主课题《从“八礼四仪”着手培养学生品德行为的实践研究》活动中,由于课题组教师缺少专业反思,主动发展意识不强,导致课题研究的时效性不足。鉴于此,为了有效实现教科研的有机整合,我校组建了以课题研究共同体,以推动学校教师教科研转型发展。笔者下面谈谈共同体建设的具体路径和策略。

一、建设科室共同体,推行联合管理

学校“十三五”主课题是一个德育课题,主要分三个阶段开展研究活动,第一阶段是课堂育人,第二阶段是诵创育人,第三阶段是活动育人,在进入第三阶段的研究过程中,教科室联合德育处组建了教师研究共同体。共同体的运行方式是:首先由课题主持人拟定活动育人初案,课题组成员联合德育处共同确定活动育人的详案;其次,课题主持人安排一名课题组成员和一个德育处助理共同担任共同体活动召集人,负责一个年级班主任教师活动的召集,并督促共同体成员撰写活动育人方案——班会和队活动方案;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评比,推选优秀案例进行上课示范,开展研讨活动。这样,由教科室牵头,联合德育处,带动班主任共同参加,形成科室共同体,进行联合管理,即以课题组成员和德育处助理为中心,抓好共同体内年级班主任,督促他们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再由班主任召集副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共同参加研讨,相互帮助,相互提高。

二、打造教师共同体,落实联动研究

课题研究不应该是课题主持人一个人的事,也不是课题组成员几个人的活,而是应该在课题主持人的引领下,充分调动课题组成员的积极性,联合班主任、副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把研究活动落实到共同体中的每一位成员,然后进行联动研究,共同抓好班集体的建设和培养班级学生的品德行为。

1.沟通为前提

由班主任、副班主任、科任教师组成的教师共同体,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彼此之间的了解,特别是科任教师上完课就走人了,对于班中事务很少参与,碰到问题都是找班主任,很少有教师亲自解决,这样就大大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现在以课题组成员和德育处助理为中心,把班主任、副班主任及科任教師联合起来组成教师共同体,由点带面,进行网络式管理,帮助班主任、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把课题研究内容渗透到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把班级的管理要求告诉科任教师,使他们明确具体要求,形成合力,进行联动研究。首先,由课题组成员负责召集班级全体科任教师参加教师交流会,由班主任主持,向科任教师分析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的现状,提出班级教育的具体策略,也就是怎样将学校课题研究的内容落实在平时的教育管理中。其次,由科任教师对自己了解的学生层面进行汇报,通过相互交流沟通,让大家对班级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以便教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教育,对症下药。最后,班主任集中班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对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对策进行汇总,一起和科任教师制定班级管理细则,一起管理班集体。

2.情感做基础

情感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关系的润滑剂,也是教师共同体高效运作的基础。为了更好地拉近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之间的距离,增进他们之间的情感,首先,课题组安排成员进行蹲点式跟进,每一个课题组成员蹲点一个年级,对年级中的班级进行跟踪服务,督促班主任定时定点开展教师共同体活动,比如每周一早上抽个10分钟开一周工作碰头会,每周五下班前集中交流一周工作状况,每周三安排副班主任进行班级工作小结,对班级中发现的闪光点进行公开表扬,表扬在八礼四仪方面突出的学生。其次,课题组成员邀请科任教师共同参与班级、学校系列教育活动,如一年级的入学仪式、入队仪式,三年级的成长仪式,全校的运动会、六一儿童节、校园文化艺术节,哪怕是升旗仪式、主题班会队活动观摩课等都尽量邀请科任教师参加,让他们在活动中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最后,课题组开展学生对科任教师的民主测评活动,发放调查问卷,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师的看法,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增进感情,为班级体的建设和发展,为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3.联动是核心

教师共同体打造完成后,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时就要充分创造条件,开展联动研究,使教师共同体真正发挥核心作用,促使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学生的素养。下面以一节班会课为例,说明班级共同体的联动作用,发挥的核心功效。学校主课题《从“八礼四仪”着手培养学生品德行为的实践研究》的中期研究阶段主要是通过活动育人来培养学生的品德行为,课题组在与德育处联合管理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工作,通过班会课的现场示范来达到活动育人的目的,开始三(1)班杨老师设计了一节有关通过成长仪式来培养学生的八礼四仪。在教师共同体第一轮课研讨中,大家觉得成长仪式是一项大型活动,在班中开展比较困难,应在年级中开展,而且这样的活动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中要铺展开来有一定的研究难度,于是大家调整思路,把范围缩小,集中于某一主题展开研究,于是进行第二轮研讨。此轮研讨方案的主题是《爱,伴我成长》,主要分为三个板块:《感恩》、《回报父母,为生日会献礼》(才艺展示)和《点燃蜡烛,庆生会许愿》。但是这个方案大家觉得面有点散,教育、培养的目标还是不够集中,最后进行第三轮研磨,把课题修改为《文明礼仪伴我行》,最终确定为《严以修身,宽以待人》,在这个课题的指引下,活动目标细化为:1.促使学生了解八礼四仪的基本内容,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2.通过待人之礼教育,促使学生自觉参加交际实践,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目标设定三个教育环节:一是感知:不学礼仪,无以立足;二是反思:自我反省,知耻后勇;三是行动:行知合一,以礼待人。通过教师共同体的打磨,把培养目标落到实处,使教学过程层层推进,促进品德行为螺旋式提升。

三、形成家校共同体,实现联手育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学校教育必须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参与到班级的日常管理中来,形成家校共同体,从而实现联手育人模式。首先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培训,提升家长教育水平。这项工作是由共同体班主任成员组织,由德育处制定培训提纲,由班主任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拓展具体的教育做法,如:优秀班主任、家长管理经验的介绍;也可以是学校层面组织的,如:邀请“林老师团队”进行专家式的讲座;甚至还可以开展交流活动,由家长们介绍经验,相互学习。其次是结合学校德育课题——《家庭教育的个案研究》,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现身说法,引导家长掌握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促使孩子养成良好品德行为。第三是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实现家校联手育人。家校共同体一方面在班级中利用QQ群、微信群进行交流沟通,有问题第一时间和班主任联系,努力实现班主任和家长间信息的对称和行动的统一,同时开展家访活动,从而全面了解学生、家长、家庭的情况,以便更好地教育、管理学生。另一方面家校共同体还可以利用学校公众号、订阅号等进行微信推送,及时让家长了解班级的管理制度,学校的各项规范,社会教育的发展等,让家长在了解学校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参与学校、班级的管理、教育,帮助孩子改掉不良行为习惯。

总之,课题研究不是主持人一个人的事,教育学生也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活,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研究共同体,推动学校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让孩子成为一个“正行、善交”的理想学子。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中区尹山湖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215000)

猜你喜欢
课题研究共同体合作
爱的共同体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课题研究与答辩评价机制科学化研究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表演唱应用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思考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工商管理学科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思考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网络教研,农村小学教师成长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