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涵冰 杨若琪 安梓睿
【摘 要】本系统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AI等技术的应用,对植物进行自动化的灌溉、补光,使用者可以在手机APP上进行远程的控制,实现了模块化、远程化、智能化的运行及升级,可将“绿墙”打造成为经济又环保的城市绿色风景线。
【关键词】绿化;智能盆栽;垂直绿化;物联网;移动APP;远程控制;环保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9)011-065-04
设计思路
1.背景介绍
城市绿地发挥着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休息及娱乐场所的作用,同时还是吸引投资、发展旅游事业的基础设施。然而,当前的城市绿化及家庭绿化存在着以下困境:(1)家庭绿化场所及公共绿化用地不足,且没有利用垂直空间进行垂直绿化;(2)重建设轻管理,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使很多人买来植物后难以有固定时间养护;(3)绿化改造成本较高,在既有场所进行绿化改造升级时需要大量的时间及费用。
为解决以上问题,笔者创造性地以“绿墙”物联网平台建设为基础,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探索出一条标准化、大规模、低成本、精细化、智能化的“墙面栽植”新模式。
2.价值意义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立体化种植模式创新,把墙变绿。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以大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依据,以人工智能的方式进行绿色植物的种植,解决了城市种植空间少和绿化需求大之间的矛盾,可在市政、厂区等公共场所应用。
基于云平台的共享型社交化种植模式创新。每家的植物种植数据都会上传至数据云平台共享。用户既可以在线上交流种植经验,同时也可以使有开放协助权限的用户进行灌溉、补光,让种植变得简单又充满社交趣味。
基于人工智能的标准化智慧种植模式创新。通过统一结构、统一接口、统一标准,使得这种种植方式更加通用化,通过设定相关参数,系统可以自动养护,使种植更加便捷。
3.实现方式
“绿墙”的墙体种植结构是由轻便环保的有机玻璃制作而成,贯彻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墙体种植结构以免安装的方式挂在墙上,对墻体的伤害降到了最低。种植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安装养护更为方便快捷。通过云平台设计了一个可以远程进行控制的APP,人们不仅可以实时观察到植物的健康状况,更可以随时随地对植物进行补光、灌溉等养护操作,实现真正的智能养护。
“绿墙”系统架构及流程:“绿墙”系统架构包括接入层、控制层和应用层三层架构。使用者可以在应用层的APP设定植物养护的温度、湿度、光照度等各种环境参数预设值,通过接入层的物联网传感器,获取植物当前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控数值,与预设值进行相关逻辑判断,由控制层控制LED灯及水泵进行补光、灌溉的操作,实现自动养护,同时将数据上传至云平台。
系统构建过程
1.感知层设计与制作
首先,将光电耦合继电器和水泵、LED灯管以及面包板连接在一起。其次,将光敏传感器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最后,将搭建好的硬件模块烧录代码后,放入我们的绿墙底部框架,完成感知层搭建。
2.墙体种植架体
墙体种植架体采用绿色环保的有机玻璃制作而成。种植架体总共分为4层,从上到下分别为植物营养液储存层、植物种植上层、植物种植下层、防渗漏层,整体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所有的结构可以任意数量自由搭配。种植架体底板由高强度有机玻璃构成,可以承受较大的水平方向的伸张力,架体的底板有粘贴结构,可以以免安装的方式挂在墙上,将设备对墙体的伤害降到了最低,也方便了以后的拆卸升级。
种植架体的外部通过防水胶和高强度筋固定在底板上。其中,防渗漏层比种植层和营养液储存层都要大,防止特殊情况下的液体渗漏。
3.控制单元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的控制单元分为硬件控制部分和软件控制部分。首先,将Arduino开发板和机智云顶板通过面包板和连接线连接到一起,然后再将感知层的设备通过面包板和开发板进行连接,这样就基本完成了硬件部分的连接。其次,进行软件部分的编写,本系统使用Arduino官方提供的软件进行编程,主要功能:一是植物环境实时监测,包括对“绿墙”植物的温度、湿度、光照度等各种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二是智能灯光控制,当光照强度变暗时,对植物进行补光;三是智能远程浇灌,当土壤干燥时,远程控制对植物进行滴灌。据此,我们在程序中定义端口并编写循环判断函数。
4.物联网云平台设计与实现
如果想要通过云平台对控制核心进行控制,须要在云平台上定义本系统的数据点。数据点是数据的唯一标识,数据只有通过数据点才能成功上传到云平台。在机智云网站http://www.gizwits.com/上注册登录后,创建新产品,选择产品分类并输入产品名称,选择Wi-Fi/移动网络方案,通信方式选择Wi-Fi,数据传输方式选择定长。设置完数据点后,在左侧菜单栏选择“MCU开发”,选择独立MCU方案,硬件平台选择Arduino UNO R3,将创建产品时产生的Product Secret正确输入后生成代码包。有了代码包之后,就进入了开发阶段。
5.终端应用的设计与实现
本系统终端的APP开发主要基于JAVA,主要内容有:(1)定义按钮的类型、数量以及在屏幕中显示的位置;(2)定义按钮的内部逻辑以及按钮的标识名;(3)定义温湿度以及光照信息的显示位数与获取方式。其具体操作是:首先在网站上生成基础代码框架。其次对其按钮数量、功能以及内部逻辑进行设计,经模拟测试完成后正式在手机端进行测试。经多个手机测试所有功能均正常运行后,正式上线APP。
操作说明及场景演示
1.设备接入互联网
Arduino主板下载了配网程序(networkConfig.ino)后,将Gokit3.0通信板与Arduino UNO R3板进行连接,长按key2,触发进入Airlink模式。填写要连接的Wi-Fi账号和密码后进行模组选择。选择正确的模组类型,本系统选择乐鑫,点击确定。等待Wi-Fi模块接入网络即可。
2.智能灯光控制功能
上层、下层种植槽补光。打开”LampUp”和”LampDown”开关时,补光灯亮,关闭时补光灯灭。
3.智能植物浇灌功能
打开”Pump”开关时,潜水泵开始工作,关闭开关时,潜水泵停止工作。
4.实时信息监控功能
点击”Huoqu”按钮,能够通过温湿度传感器获取环境温度(摄氏度)和湿度(百分比)。点击”Photosensitive”按钮,能够通过光敏传感器获取光敏电阻当前的阻值(欧姆)。对于上述两个按钮,单次点击只能获取单次的数值。
后续功能规划
1.水位预警通知功能
针对植物长期无人养护的情况,加入营养液储存层低水位预警功能,在水槽内安装液位传感器,当水槽水位低于预设的预警水位时,系统会在APP推送通知,提醒使用者及时添加营养液。在防渗透层安装液位传感器,当防渗透层水位高于预设的预警高度时,在APP通知使用者及时清理多余的液体。
2.智能天气调节功能
若本系统在室外使用,通过智能获取天气数据进行节水。系统调用第三方气象服务API ,获取本地的未来天气数据,若短期内有降雨,则系统会延时灌溉,进行合理节水。
3.无线自组网功能
在市政绿化、园区绿化等大范围的植物养护场景时,应用LoRa协议将众多的“绿墙”进行无线自组网,实现低成本、低功耗的统一监控与统一管理,实现物联网的深度应用。
教师点评
1.优点
(1)该产品创造性地提出了垂直绿化的概念,是解决绿化土地不足困境的良好方法,有较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2)紧扣时代科技热点,将物联网、移动互联、AI等技术与传统控制工程结合起来;(3)通过“机智云”物联网模块的应用,可以快速、稳定地进行产品优化及功能升级;(4)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绿墙”系统制造成本较低,在大规模的应用时可以极大地节约人力成本。
2.缺点
(1)系统设计方案不够详细,没有讲解各部件的参数及功能;(2)在方案中缺少本系统整体的电路图或实物连接图。
3.改进建议
(1)建议在文章中增加系統各元器件的防水措施及用电规范的描述;(2)考虑本系统的墙体种植架体是基于有机玻璃制作且重心较高,建议增加墙体种植架体的固定措施,如在营养液储存层、植物种植的下部增加斜撑结构,增强系统整体的稳定性。
4.实用性
(1)“绿墙”系统的硬件设计及制造使用了市场上主流的传感器、继电器及其他机电控制设备;物联网云平台和移动终端的搭建均基于可复用的开放式平台,保证了本系统的建设具有可重复性,因此本系统符合相关的产业制造要求。(2)通过“绿墙”系统的应用,能够解决城市绿化用地不足的问题,且能够节约人力资源成本。
综上,“绿墙”系统通过垂直绿化理念,结合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具有较高的可推广性和实用性。
本文作者系北京市第八中学学生;指导教师:北京邮电大学任维政,北京市第八中学安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