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珠淇
如果在冬天来到西湖,经过一场淡雪初雨的渲染,你将会收获一个与原有印象完全不同的西子湖。
雨落之后,西子湖畔的远山更淡漠地相连,彼此靠着挨着,从湖的这畔连绵到隐隐约约的那畔,仿佛水墨画中的背景,用笔轻轻一勾勒,墨色就晕染开来——一种来自唐宋的古典气息,便氤氲在潮湿的空气中。尽管没有山的高大伟岸,但丘陵默默坚守,陪伴着西子湖水走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直到南朝的烟雨没了堤岸,北宋的垂柳入水折弯了枝头。1
鹅毛雨丝缓缓地飘落在湖面上,漾起轻柔的波纹,像微醺之人微笑时露出的淡淡皱纹。雨天,西湖的水是靛青的,给人一种冷冷的感觉。为了映衬远山,画家只需描摹波纹,剩下的,只顾大胆写意与留白。曾有一种臆想,望着西湖的水,觉得里面除了水什么都没有,可在另一瞬间又会觉得里面仿佛有万物,甚至有万物生长的姿态。其实,波动的水面下什么都看不到,但分明能感知到。记得有人和我说,国画中的留白不等于空白,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诠释和理解,其中包含着更为深刻的含義。那么西湖澄澈的水,又给了文人墨客多少哲思的力量,赋予其多少美妙的灵感?又给了那些失意困厄的人多少柔软的慰藉?
有水就有桥。桥甚至成了烟雨江南的特色。东坡先生在西湖留下了一道苏堤。我第一次在雨天到了苏堤,路上的行人只零星几人,望见前头一个穿着黛青色旗袍的姑娘,撑着一把油纸伞,她忽地转过身来,好似在寻找自己的伴侣,可惜没有找到。视线和我交汇时,她眉眼含笑,然后羞涩地转过身去。烟雨江南,十里苏堤,一个如诗般的姑娘。我赶紧拿起笔,把她画进画里,纵然时光流逝,青春永驻此刻。水墨画本身是朴素的,不像西方油画那样有许多鲜艳明丽的色彩,因此也缺少奔腾壮阔的情感爆发。但水墨恰恰是最适合用来描绘江南的,西湖的断桥残雪,江南姑娘的典雅含蓄,不多一丝丝浮夸,不少一点点韵味。2
可是,尽管艺术之间的审美是相通的,人们之间的情感也可以互相传递,但你还是无法用水墨完整地画出西湖,画出它最真实、最自然的状态。因为西湖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两岸的岩石被分离,象征生命活力的水源源不断地注入,沙石一天一天沉积,水中的生物链由简单到复杂,最后又有了人的参与,添加了人文色彩。在所有过程中,西湖都变化着,从完全自然的湖泊山林变成人文与自然共存的世界遗产,从远古时代只用于农业灌溉到如今多方面的开发利用。这一步步变化正像水里的墨汁,与水融合却又泾渭分明。
今天的西湖,在现代化信息化潮流中,也出现了些许商业气息。但所幸,西湖守住了它那份如水墨丹青般宝贵的纯真,你还是能看到细致典雅的曲院回廊,倒映在水中的直栏横槛,夏日无穷碧绿的翠荷,冬日里湖心亭一点、长堤一痕……一切在唐诗宋词里出现的美景都还幸运地存在着,都还好好地保存在你我的水墨丹青梦里。
清代魏宪有一首诗是这样描写西湖的:“十里寒塘路,烟花一半醒。晨钟催落月,宿火乱稀星。欹枕看湖白,开窗喜屿青。笙歌方一歇,莺啭柳洲亭。”某天黄昏,我回到西子湖畔,为了看山看水看云看月看荷看飞鸟看新酒看长堤看小舟看楼阁看曲苑看旗袍姑娘,又在梦中品尝许许多多不曾遇见的故人的悲欢离合。3
又是初雨淡雾,黛山白水,我已沉醉在这水墨西子湖里。
1“唐宋的古典气息”“南朝的烟雨”“北宋的垂柳”等词语让作者笔下的西湖具有一种蕴藉的古典美,与传统水墨画一样,能使人产生丰富的遐想,让人回味无穷。
2 不仅将中国水墨画与西方油画的特点进行比较,还联系西湖名景、江南姑娘的特点,进一步突出西湖如水墨画般的特点。
3 巧妙引用、化用古诗,长短句结合,使文章在语言上、形式上都具有一种含蓄的美——与西湖的美相得益彰,展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不凡的语言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