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向东
张莉雯人长得漂亮,家里也很有钱,张爸有一个愿望就是让她进哈佛大学。她从上初中时就开始准备,该拿的她都拿了,比如三好学生、奥数比赛名次,还是学生会干部,参加过社区志愿队,SAT考试成绩也很优异,可是哈佛大学却并没有青睐她。
张爸听说冯禹在哈佛大学教书,于是托关系找到冯教授,咨询道:“哈佛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这让冯教授一下不好回答。张爸又说:“就是我女儿怎样才能进哈佛大学。”冯教授一了解情况,笑了,说:“她太优秀了,可是美国,尤其是哈佛大学有点怪,大家认为好的学生,他们偏偏不接受。”“那咋办?”“你女儿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喜欢国学,背诗厉害。”“可这是去美国留学,他们不要这个。”“她数学和物理也好,参加比赛拿过奖。”“有国际上的奖吗?”“这倒没有。”“那不叫好。”张爸一听就泄气了:“你的意思就进不了。”冯教授解释说:“美国是实用主义。”这次交流不欢而散。
但这也给了张莉雯新的思路,一天她看历史书,看到尼克松来华访问时,想去八达岭,可是不凑巧,下起了大雪,路滑,结果为了满足尼克松“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愿望,北京动员几十万人连夜扫雪。突然张莉雯就想,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她上网搜了一下资料,说是可以通过撒盐的办法防滑,因为撒盐有专用的撒盐车,方便又快捷。她觉得这办法确实更好,能够省掉大量人力。那要撒多少呢?她一下子又無语了,于是她对这个问题感了兴趣,就开始找资料,开始算了起来。可是想了一个晚上也没有眉目。
第二天,她找到爸爸,爸爸虽然是生意人,可是与一些大学教授关系挺好,于是带她去找一个大学教授。当她一提出这个问题时,教授没遇到过这样的问题,说:“这个问题好像没有什么意义。”这下就给张莉雯泼了盆冷水。她不服气地说:“怎么就没意义了?”“因为中国一般的道路下雪都是铲雪,这样便宜,不花钱。”她不服气地说:“可是高速路呢?”“中国遇到这样的问题,一般就是封路。”没辙了,问了几个老师,也觉得研究这个问题没有什么现实的价值。
张莉雯很倔,老师越说没意义,她偏要去研究。老师不教她,她就自己学,自己钻研。她到省图书馆去查资料,从最原始的多少雪用多少盐,公路上多厚的雪,要撒多少斤盐算起。开始算一段公路一次撒多少盐。甚至为了证明自己计算得正确,还专门等到冬天现场做试验。一个个问题算出来后,再算一条路,下多大的雪,路上会有多厚的雪,应该撒多少盐。再找历史资料,他们所在的城市,冬天最大的一场雪,雪有多厚。乃至撒盐,应该出动多少人,撒多少盐。
算出来后,张莉雯突然有了一个更大胆的想法,就是为美国的汽车城底特律计算,冬天下雪应该撒多少盐。这要根据下雪量来计算出一个公式来。弄出来后,同学们都说她是傻子。老师也说:“她是走火入魔了。”后来她在申请哈佛时,没有像过去那样,填那么多的材料和荣誉,而是把自己这个最新的成果奉上。这让哈佛教授一下子眼睛亮了。问:“这是你弄出来的吗?”她说:“是啊!”“会不会是你们大学教授的科研成果。”她说:“原来我向一些教授请教过,他们都觉得这没有意义,所以我自己弄出来的。”最终哈佛大学教授给她的评语是:“这个计算撒盐量的公式,简单又实用,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意识。就这样她被录取了。这让她和她爸爸都很意外。后来她这项技术在哈佛教授的帮助下更加完善,还入围了“西屋奖”。
你想上哈佛吗?那么你得有点怪思维,哈佛大学就好这口。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