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斌圣
企业要想非线性成长,并追求基业常青,需持续寻找第二曲线,才有可能摆脱产品和产业生命周期的约束,不断实现跨越。
有别于传统的线性成长,新经济时代的创业企业,往往能做到爆发式增长,例如小米手机突破100亿元销售收入仅用了3年;拼多多不到1年便达到2亿用户规模;瑞幸咖啡从创业到上市只用了不到1年时间。企业成长的速度似乎越来越快,尤其在互联网领域,随着业务生态化,呈现出跨越式、非线性成长的特征。2019年独角兽企业排名中,蚂蚁金服估值超过1 500亿美元,其创建时间才不过5年。今日头条、滴滴出行等创建7年的企业,估值也超过300亿美元。这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于爆发式增长企业的认可。
这些企业能非线性发展,要归功于庞大的市场体量,使数字商业模式能迅速复制,实现规模经济。用户积累的速度反映了新技术扩散的时间,数字经济条件下的技术进步不是以线性方式发展而是以指数方式发展。因此,今天的新经济企业,IPO价值不断超越传统行业巨头,其用户规模、复制速度成为评价的主要标准。
要实现非线性增长,关键在于发现第二曲线。所谓第二曲线是相对于企业原来主业的第一曲线而言,即在原来业务下降之前就找到新的赛道。每条曲线都有一个破局点,然后进入快速增长的周期,但极限点总会在成熟期到来,然后进入衰退。简言之,第二曲线是面向未来进行业务布局。华为从通信设备进入移动终端,阿里从电商跨入互联网金融,都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典型案例。为了避免衰退,企业要在第一曲线达到顶峰之前就开启第二曲线。对于企业来说,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原有业务的升级,同时要考虑“脱胎换骨”的可能性。
要找到第二曲线,必须理解增长的本质。无论小米还是华为,阿里巴巴还是拼多多,他们成长的关键都在于顺势而为、与时俱进。如今数字经济发展一日千里,数字产品不断迭代。从增长方式看,数字经济与工业经济的传输对象和基础设施存在差异,信息成为最重要的传输对象,基础设施是互联网设施和宽带网络。企业的成长可以突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以“平台”的形式,快速覆盖整个网络空间,实现非线性增长。
第二曲线意味着企业要不断构建自己的战略梯队。在数字经济时代,用户规模就意味着数据和战略资源,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一定是来自对用户数据的利用和挖掘。“万物互联”使得用户数据几何数级地积累,造就模式更加创新、生长速度更快、估值更高的创业企业。因此,需要不断探寻用户未被满足的潜在需求,并以此为途径去寻找第二曲线。
当前,消费者的價值诉求不再是单一的功能诉求、碎片化价值,而是一体化的体验价值、整体价值诉求。所以海尔提出打造物联网生态,强调物联网也就是“人联网”,尽可能把用户的多元化需求连接起来,实现网络状的新解决方案。在管理工具方面,海尔提出“二维点阵图”,一个维度是经营业绩,另一个维度是用户规模。只有用户愿意响应的产品需求才是有效的,根据用户响应的热度打造社群经济。
看起来什么都做的美团,其实一直都在围绕用户需求提供服务,从外卖业务,做到电影、旅游、租车等业务,业务曲线一再迭代,但服务的群体却始终没有变。当年,阿里的第二曲线也是通过追随用户需求发现的:随着电商领域的用户数据越来越多,通过挖掘数据,向那些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用户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一言以蔽之,第二曲线就是寻找成长加速度,探查新空间,切换新业务的过程。正如加里·哈默所言,如果一家企业只追求渐进式发展,而竞争对手则在塑造新的行业,企业就“如同大难临头时却歌舞升平一样危险”。第二曲线意味着颠覆式创新,在满足新经济时代用户需求的过程中,及时开辟第二战线,往往是战争中真正的胜负手,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