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敏
(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中心卫生院,广东广州 510857)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子宫肌瘤即以平滑肌与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的女性生殖器官常见性良性肿瘤疾病[1]。大量临床相关资料显示,虽然子宫肌瘤大多属于良性肿瘤,但若不加以重视及时到院就诊并接受相应治疗,则可能引发恶性病变,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因此,为能够在不断提高病情诊断符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临床对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方案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本文深入性分析了子宫肌瘤应用阴道B超与腹部超声B超检查的临床效果,并作如下相关总结。
1.1 临床资料 在病人知情与自愿的前提下从本院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众多疑似子宫肌瘤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纳为本次实验样本。排除标准:①具有药物过敏史或重大手术治疗史者;②意识不清醒或伴先天性免疫功能障碍者;③具有严重血液系统疾病以及不符合本次研究其他相关标准者。纳入标准:①符合子宫肌瘤临床相关诊断标准;②经患者及其家属或监护人同意并签订本次研究相关协议文件,而后以每组40例的方式将其随机划分为传统组和观察组。其中,传统组女性患者的最高年龄为58岁,最小年龄为22岁,平均年龄为(38.49±3.33)岁;体质量为48 kg-66 kg,平均体质量为(55.49±3.47)kg;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肌壁间肌瘤20例,混合型肌瘤10例,黏膜下肌瘤6例,浆膜下肌瘤4例。观察组女性患者的最高年龄为59岁,最小年龄为23岁,平均年龄为(38.48±3.35)岁;体质量为49 kg-67 kg,平均体质量为(55.51±3.52)kg;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肌壁间肌瘤19例,混合型肌瘤11例,黏膜下肌瘤5例,浆膜下肌瘤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结果显示相关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方法 实施检查前告知传统组患者通过大量饮水等方式保持膀胱充盈状态,告知观察组患者排空膀胱,而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MINDRY-7T型[2])对两组患者进行病情诊断。
1.2.1 传统组 腹部超声B超:取患者仰卧位,根据上述仪器相关操作标准使用探头对患者下腹部进行纵切、斜切与以及横切[3]的全方位扫描检查,并准确记录和打印扫描结果。
1.2.2 观察组 阴道B超:取患者膀胱截石位,在无菌操作原则下将耦合剂均匀涂抹于探头上,并同时利用避孕套罩住探头;将探头放置于患者阴道穹窿处(注意动作轻柔)以倾斜、推拉或旋转的方式仔细探查其子宫直肠陷窝内部以及盆腔内部与周围其他相关组织的包块与液性暗区[4]等综合情况。
1.3 观察指标 由临床观察小组全程跟踪两组患者的病情诊断情况以及根据诊断结果给予相应治疗后的子宫肌瘤病情复发情况,并严格遵照医学相关规定进行客观评估。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研究所有相关数据进行初步筛选与整理后录入至SPSS 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科学性分析,利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数资料,以t检验,通过卡方检验比较病情诊断符合率与治疗后的子宫肌瘤病情复发率,若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比较传统组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诊断符合率[n(%)]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肌瘤病情复发率[n(%)]
2.1 病情诊断符合率 传统组患者的病情误诊率为15.00%、病情漏诊率为10.00%、病情诊断符合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的病情误诊率为2.50%、病情漏诊率为0.00%、病情诊断符合率为97.50%,后者显著优于前者,且相关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子宫肌瘤复发率 传统组患者治疗后的病情复发率22.50%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病情复发率5.00%,且相关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苏华等[2]学者经深入性相关研究发现,子宫肌瘤又称纤维肌瘤或子宫纤维瘤,是女性生殖系统的高发良性肿瘤之一。据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子宫肌瘤患者的病情反复发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未完全明确病情的情况下进行治疗,导致治疗不彻底,促使子宫肌瘤反复发作。由此可见,治疗前的病情诊断是确保后续治疗效果的关键点。因此,部分临床相关专家指出,腹部超声B超与阴道B超均为临床用以诊断子宫肌瘤患者病情的常见措施,但前者易受到子宫形态或膀胱充盈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诊断结果与其实际病情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进而影响后续治疗的安全可靠性。而后者不仅可清晰显示患者卵巢或子宫部位的血流情况,且无需提前大量饮水憋尿,大幅度地提升了临床的工作效率[4]。此外,阴道B超还可直接将探头接触到盆腔脏器部位,有利于诊断者评估其盆腔粘连情况,并同时降低漏诊率与误诊率。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病情诊断符合率等指标中均优于传统组患者,且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便进一步充分凸显了阴道B超对提高子宫肌瘤患者病情诊断准确性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