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方丽,张苡榕,李翔
(1.六盘水市钟山区黄土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贵州六盘水 553001;2.六盘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贵州六盘水 553001)
现阶段PCI治疗已经成为慢性稳定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近些年来我国冠心病患者的发生率持续增加,因此PCI治疗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值得注意的PCI治疗同时也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因此在治疗的过程极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局部心脏缺氧或者缺血,为此在进行PCI治疗的过程中加强手术风险意识的管理非常重要,临床学者通过对PCI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其中左心功能不全、休克、病变成为最主要的风险因素,为此要准确评判患者的心脏功能指标,及时发现其潜在风险因素,本文就24 h动态心电图在PCI治疗前手术风险评估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期间接受我院PCI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样本,年龄在57岁-84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6.3±7.2)岁之间。其中慢性稳定型冠心病有28例,冠心病心绞痛有34例,稳定性心绞痛有15例,择期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有9例,所有患者均同意实施PCI治疗,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精神疾病、有过心脏介入手术患者。
1.2 方法 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检查,主要包括血尿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凝血、感染筛查、BNP、心肌酶、ASO、血沉、血气分析等。PCI治疗前实施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设置电压值为10 mm/mV,设置速度值为25 mm/s。进行1 min-2 min的短暂测试,取患者平卧位,检查时间选在上午的8点-9点之间,通过记录患者的早搏、最大心率、最慢心率、心动过速、心动过缓、阵发性房颤等,进行对症治疗,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的检测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电异常及心肌缺血异常情况,在24 h内对于患者检查出来的异常情况,临床医师要视病情进一步完善超声心动图、胸片等辅助检查,进一步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手术风险。另外对于诊断出心律、心率、心动异常及心肌缺血性损伤的患者,医生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在通过评估完手术的风险情况下进行手术[1]。
表1 患者心电图异常检出情况
1.3 观察标准 观察患者心电图异常检出情况,异常情况包括窦性心律不齐、ST-T异常、窦性心动过速、左室高电压、期前收缩、各类阻滞、阵发性房颤、心室率失常。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ST-T异常的例数最高,检出比达到44.19%,其次是阵发性房颤占8.14%、窦性心律不齐占8.14%、期前收缩占8.14%、窦性心动过速占6.98%,心室率失常占5.81%。各类阻滞占5.81%,左室高电压占4.65%,总检出比高达97.67%,各项异常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h动态心电图能够有效识别患者的异常情况,包括阵发性房颤、窦性心律不齐、心室率失常等,这些异常情况都是威胁PCI治疗的风险因素,通过实时的动态心电图可以检查到患者的实际情况,然后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采取高效的措施进行风险管控,从而避免手术的危险,确保患者的手术安全。从本次的研究结果可知,24 h动态心电图的检查的总检出比高达97.67%,在临床上的具有实践性的诊断意义。
综上所述,24 h动态心电图在PCI治疗前手术风险评估中具有高效的价值,有利于发现术前的潜在病变,提高手术安全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