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常州 213000)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1],收缩性心衰是多种心脏基础疾病引起的心衰,尤其是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引起的心衰。临床上约有20%-50%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可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此类患者被称为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心衰患者易并发心律失常,心衰与心律失常两种情况往往同时出现又相互恶化[2,3]。鉴于此,本探究探索收缩性心衰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以及心电图特点,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7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中选取60例为对象,全部患者的LVEF均<50%,根据患者的LVEF值分组:A组为LVEF≤35%的患者,共有20例;B组为LVEF值在36%-50%之间的患者,共有40例。
1.2 方法 收集整理两组患者的住院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生化指标、心电图指标,其中心电图指标为从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中提取,包括QRS波时长、QTc时长、心率、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等。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检验数据,计数、计量资料的组间对比采用χ2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的一般住院资料对比 见表1所示,两组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生化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男性概率高于B组(P<0.05);A组收缩压>140 mmHg的概率、舒张压>90 mmHg的概率均高于B组,且A组的血浆BNP水平高于B组(P<0.05)。
2.2 两组的心电图指标对比 见表2所示,A组患者心率≥100次/min的概率、QRS波时长≥120 ms的概率、QTc延长的概率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
近些年来,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也使得心衰患者日益增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心率≥100次/min的概率、QRS波时长≥120 ms的概率、QTc延长的概率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可见左心室射血分数对收缩性心衰患者的病情影响较大,LVEF水平越低,患者的QRS时程延长、QTc延长等现象越为常见,病情也更为严重,患者易并发心律失常。一般情况下,心力衰竭的发病会激活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和肾上腺素系统,重构心室结构,损伤收缩功能[4]。对于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QRS时程的延长表明心室收缩不同步,预后较差。而多数临床医师认为QRS时程延长与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密切相关,也与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心室容积变大有相关性,也是预测心脏泵衰竭、猝死的主要因子。因此,收缩性心衰患者的LVEF水平越低,更易并发心律失常,心电图变化中易出现QRS时程延长等现象,也有利于临床医师预测预后。
表1 两组的一般住院资料
表2 两组的心电图指标[n(%)]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心衰患者病情越严重,则BNP水平越高,由此可见BNP水平可以作为收缩性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重要指标,而且可以以BNP水平为导向,结合患者的合并症、年龄、临床表现、心电图结果等,预测预后,并通过降低BNP治疗,以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
在本组病例中,A组并发的心律失常患者中,以室性早搏为主,其次为房性早搏和右束支传导阻滞;B组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以心房颤动为主,其次为室性早搏和房性早搏。在严重的收缩性心衰患者中,左束支传导阻滞和室性早搏较为常见,其中前者反映的是心室正常去极化的逆转,右心室比左心室更早去极,心室收缩的不同步则导致射血效率降低[5]。有研究认为,LVEF<30%,QRS时程延长、左束支传导阻滞是心衰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综上所述,收缩性心衰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心电图存在QRS波时长、QTc间期延长现象,LVEF值高低与心电图变化、心律失常发生状况密切相关,能指导临床治疗。临床医师对收缩性心衰患者的LVEF、心电图变化等进行分析,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预测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