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及其健康宣教情况分析

2019-12-06 07:47冯国飞纪禹同袁慧谢志泉陈颖仪
中国全科医学 2019年34期
关键词:血压高血压测量

冯国飞,纪禹同,袁慧,谢志泉,陈颖仪

家庭血压是血压管理的重要手段,可评估一段时间内长期变化情况及降压治疗效果,可以监测清晨血压,避免“白大衣高血压”,具有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改善患者依从性等优点[1]。我国2012年发布《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至今已有7年,国内研究报道家庭血压测量率在45.46%~66.10%[2-4],但不同年龄段之间家庭血压测量情况的比较,相关报道较少,高血压患者接受家庭血压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情况报道也较少。本研究通过了解社区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情况及相关健康教育情况,为制定社区高血压患者针对性管理方案提供依据,从而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的达标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7年3—5月,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参加居民年度健康体检的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1)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高血压诊断标准[5],已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2)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沟通障碍;(2)调查资料不全;(3)不愿意接受问卷调查。最后共纳入385例患者。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已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原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被调查者均自愿参加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在健康体检现场进行一对一的调查;由调查者提问,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或体检数据记录相应答案。调查人员包括心内科住院医师、心内科研究生、心内科专科护士,所有调查人员均接受严格的专业培训。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资料、家族史、既往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家庭血压测量情况及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情况,人口学资料、家族史、既往史通过体检提问获得,体格检查内容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心率等,通过健康体检现场获得数据,实验室检查是体检2~3 d后待抽血结果回报后重新录入完善。

1.3 观察指标 (1)家庭血压测量:患者自报有在家测量血压,调查内容包括家庭血压测量频率、测量时间两方面;测量频率按照<1次/周、1~6次/周、1次/d、2次/d、>2次/d分为5组;测量时间按照晨起、睡前、晨起+睡前、早+中+晚、无固定时间分为5组。(2)心血管病家族史:指直系亲属(父母、同胞兄弟姐妹)至少1 人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冠心病诊断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心血管病人群监测(WHO-MONICA)方案:冠心病事件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肌病[6]。脑卒中按照WHO-MONICA方案:脑卒中事件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7]。(3)血糖异常: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2 h血糖≥7.8 mmol/L、随机血糖或糖耐量试验血糖≥11.1 mmol/L,以上各项指标其中一项符合标准即可诊断[8];或已诊断为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糖尿病者。(4)血脂异常:总胆固醇≥5.7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6 mmol/L、三酰甘油≥1.7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 mmol/L,以上各项指标其中一项符合标准即可诊断[9];或已诊断高脂血症者。(5)体质指数(BMI):BMI(kg/m2)=体质量(kg)/身高(m)2,BMI<24.0 kg/m2为正常,BMI在 24.0~27.9 kg/m2为超重,BMI≥28.0 kg/m2为肥胖[10]。(6)家庭血压测量相关知识健康宣教情况:以询问患者方式了解患者家庭血压测量相关知识健康宣教情况,内容包括:①最近1年内是否参加过高血压相关知识讲座;②患者就诊时,接诊医生是否建议患者进行家庭血压测量;③患者接受建议进行家庭血压测量后是否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在下次复诊时带回结果给接诊医师查看。(7)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知晓率:<65岁患者以被调查者回答<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正确[5],≥65岁患者以被调查者回答<150/90 mm Hg为正确[1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单样本 Kolmogorov-Smirnov检验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 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呈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或趋势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高血压患者385例,其 中 男145例(37.7%), 女240例(62.3%); 年龄 44~92岁,平均(69.8±10.2)岁,按年龄 <65、65~79、≥80岁分为中年组、老年组、高龄组,三组年龄、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者占比、有冠心病病史者占比、有脑卒中病史者占比、有血糖异常病史者占比、有血脂异常病史者占比、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各组家庭血压测量情况分析

2.2.1 家庭血压测量率比较 385例患者中共有253例自报有测量家庭血压,占总人数的65.7%。中年组、老年组、高龄组有测量家庭血压的例数分别为78例(62.9%)、119例(66.5%)、56例(68.3%),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0.689,P=0.406)。

2.2.2 三组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频率比较 中年组以<1次/周测量频率最多(34.6%),老年组以1~6次/周测量频率最多(31.1%),高龄组以1次/d测量频率最多(41.1%),三组患者家庭血压测量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68,P=0.100,见表2)。《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指示坚持每天早晚测量血压,进一步对三组2次/d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0,P=0.802)。

2.2.3 三组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时间比较 三组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072,P=0.639,见表3)。《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指示坚持每天早晚测量血压,进一步对三组晨起+睡前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三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1,P=0.771)。

2.3 三组患者家庭血压测量相关健康知识宣教情况比较

2.3.1 三组患者参加宣教情况 三组高血压患者最近1年参加过高血压相关知识宣教的例数分别为41例(33.1%)、75例(41.9%)、45例(54.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9.464,P=0.002)。

2.3.2 就诊时建议患者测量家庭血压并记录下次复诊时带回血压数据情况 中年组、老年组、高龄组患者分别有20例(16.1%)、42例(23.5%)、26例(31.7%)患者自诉就诊时医生建议测量家庭血压,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34,P=0.009);在这些被建议测量家庭血压的患者中遵循医生建议记录血压数据并带回复诊的例数分别有10例(50.0%)、27例(64.3%)、18例(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7.926,P=0.005)。

2.3.3 三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知晓情况比较 三组高血压患者知晓降压目标的人数分别有37例(29.8%)、59例(33.0%)、19例(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0.702,P=0.402)。

表2 三组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频率比较〔n(%)〕Table 2 The frequency of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n three groups

表3 三组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时间比较〔n(%)〕Table 3 The time of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in three groups

表1 三组高血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data of three groups

3 讨论

高血压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指出,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约2.7亿,患病率为25.2%,且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增高[12]。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据统计我国每年脑卒中或冠心病导致的死亡中超过一半与高血压相关[13]。而血压测量是高血压诊治过程中的前提和基础,其中家庭血压测量是诊室血压外的补充,较诊室血压能更好地反映患者心血管风险,是调整降压治疗的重要依据。近几年,随着我国大力开展社区高血压慢性病管理,家庭血压测量率也逐渐上升,本研究团队在2016年曾对该社区人群进行家庭血压测量调查,当时测量率为46.27%[14],2017年再次对该社区人群进行家庭血压测量及相关知识调查发现测量率为65.71%,较2016年明显升高,但与日本[15]、欧美[16]等国家仍有差距。在分析不同年龄段患者家庭血压测量情况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家庭血压测量率也逐渐升高,与李玉青等[17]对北京市居民研究结果一致。在探讨患者家庭血压测量频率时发现,各组患者能遵循《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指示坚持每天早晚测量血压的比例均偏低。从以上结果可看出,中年组患者家庭血压测量依从性差,家庭血压相关知识掌握不足。

2013 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强调高血压管理是以患者为核心,包括医生、家庭、社区等在内的全方位管理[18],社区医护人员是居民接受健康教育的主要宣讲人,在推广家庭血压测量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发现,各组患者最近1年参加高血压相关知识讲座的比例均较低;各组患者中表示医生曾建议测量家庭血压者均不超过35%,说明社区医生在倡导家庭血压测量宣教工作时存在严重不足,需加强社区医生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其宣教意识,从而提高血压的控制率。患者在家进行家庭血压测量并记录,复诊时带回记录数据有助于医生了解患者血压情况并为调整方案提供依据,本研究被建议测量家庭血压的患者遵循医生建议记录血压数据并带回复诊的各组只有50.0%、64.3%、69.2%,说明患者对家庭血压测量不够重视,自我管理意识薄弱,医护人员在日后工作中除给予患者制定降压治疗方案外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促进其形成正确的血压测量行为。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在比较参加高血压健康讲座比例及遵医嘱进行家庭血压测量者占比均发现,中年组低于老年组,老年组低于高龄组,考虑可能与以下两个原因有关:(1)本研究中年组人群大部分为在职人员,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参加健康教育,从而对家庭血压测量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2)高龄组人群中多合并其他并发症,对高血压危害了解较深刻,依从性较好。基于以上结果,社区医护人员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中可采取除授课外的其他方式,如建立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高血压相关知识内容、提醒测血压等,同时可以参照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建立家庭血压远程监测中心[19],通过远程平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实时和全程管理。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社区高血压慢性病管理,该社区患者家庭血压测量率较2016年明显升高;中年人群家庭血压测量行为及相关知识均较老年人差,故在制定高血压防治方案时应采取多方位、多渠道的模式,同时结合年龄特点给予健康指导,进一步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控制率。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来源于参加年度健康体检的高血压患者,暂时无法收集由于其他因素未能参加体检的高血压患者资料,且本研究局限在某一社区进行,因此样本量的代表性受到限制。

作者贡献:冯国飞进行文章的构思与设计;谢志泉进行研究的实施与可行性分析;袁慧、陈颖仪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整理、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冯国飞进行统计学处理;冯国飞、纪禹同撰写论文;冯国飞、谢志泉进行论文的修订、文章的质量控制及审校,对文章整体负责,监督管理。

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血压高血压测量
《全国高血压日》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