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芬 傅黎明
内容提要:人民武装学院,作为培养武装工作人才的特殊院校,必须适应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新要求,充分认识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目标定位,突出关键环节和重要任务,坚持以姓军专武为根本的办学方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职能使命、以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发展路径、以服务社会为延伸的建设升级,不断推进人民武装学院转型发展。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各省区市的人民武装学院(以下简称人武学院),作为军地双重领导、培养武装工作人才的特殊院校,是新时代国防动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个一线”(军分区、警备区党委机关为“一线指挥部”,人武部、干休所党委和省军区直属单位党委、支部为“一线战斗堡垒”,人武部、干休所主官和直属单位干部骨干为“一线带兵人”)建设的主体对象。为确保“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战略在基层落地落实和抓强抓硬“三个一线”建设,人武学院转型重塑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人武学院,是国防动员人才、专武干部培养成长的基地,其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国防动员主责主业的效益。因此,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人武学院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落实习主席“大抓基层”重要指示的实际举措。习主席指出,各级要强化强基固本思想,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扎实打基础,反复抓落实,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人武学院,作为各省军区直属单位,是国防动员系统的“一线战斗堡垒”,必须抓坚强、搞过硬。同时,人武学院培养的专武人才是基层武装部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人才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基层武装部建设成效。因此,必须按照习主席的指示要求,军地协力,齐抓共建,不断促进人武学院各项建设转型发展。
打造新型国防动员人才体系的重要支撑。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流动有序的动员人才保障体系,是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当前,国防动员系统干部来源多元,许多干部是从作战部队交流过来或从社会招聘上岗,其国防动员相关业务知识欠缺,基层专武干部也存在编配不足、年龄结构老化、业务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因此,必须充分利用人武学院的军地优势教育资源,努力培养一批既懂作战又懂动员、既懂军事又懂经济的新型国防动员人才。
破解人武学院建设发展问题的迫切需要。新时代新气象,人武学院迎来了难得发展机遇,同时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也长期存在。如体制编制不顺等问题,时常导致人武学院因“身份”问题处于尴尬境地;办学标准不够规范,各省区市人武学院专业设置及名称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培养计划、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评估体系等;功能任务也不尽相同,有的以学历教育为主,有的只承担在职培训。解决以上种种矛盾问题,需要军地各级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担当意识,帮助人武学院在转型发展的具体实践中,找准问题抓手,着力破解难题。
推进人武学院转型发展,必须以习主席关于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的指示要求为指导,与军委国防动员部“三个一线”目标任务相衔接,与军地发展规划相统一,与高校的四大基本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相吻合,进一步明确基本方向,确立目标定位。
党管武装的组织基石。加强人武学院建设,应依托人才资源和学科优势,充分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落实党管武装基本原则制度,传承弘扬党管武装一系列好思想、好传统、好制度,着力塑造又红又专、爱武精武的一线党管武装接班人,为巩固党的基层政权、确保武装力量牢牢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提供坚强的组织支撑。
专武干部的成长摇篮。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核心功能和首要任务。人武学院创办的初衷就是为了培养高素质专武干部,这个基本任务必须一如既往地坚持、完善和拓展。人武学院应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专武人才,努力成为专武干部的生长培育站、起跑加油站和素质充电站。
国防动员人才的培养园地。人武学院,应根据新时代国防动员人才发展需求,逐步成为各省区市国防动员综合性任职教育学院,承担其行政区域内国防动员人才培训任务。开展各种任职和在职培训,推动功能任务由单一培养专武干部向军地兼容、多元一体、综合多能转型,着力培养一大批忠于党、爱国防、精动员、会协调、善融合的新型国防动员人才。
后备力量的研究智库。科学研究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人武学院要加强科学研究,善于从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国防教育、军民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总结经验,尤其是要加强后备力量建设全局性、前瞻性、基础性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为党委领导决策提供咨询建议,当好指导后备力量建设的思想库、智囊团。
军民融合的有效载体。人武学院,作为军地双重领导的高等院校,处于军地结合部的特殊位置,一头连着军地优质资源,一头连着军地建设需求,是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有效平台与载体。人武学院,应充分运用制度优势与独特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发挥高校服务社会职能,提高社会声望和地位。
适应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新要求,推进人武学院转型发展,应抓住以下4个关键环节。
坚持以姓军专武为根本的办学方向。人武学院从组建伊始,军委就明确了军地共管、以军为主,联合办学、独立建校的基本方针。人武学院的特殊性决定了学院必须坚持姓军为本的这一办学方向和性质宗旨。第一,领导管理要突出政治要求。要坚持党管武装、政治建院不动摇,领导管理应以军事机关为主、地方部门为辅。工作重心要聚焦武装主业。各项建设需围绕武装主轴,突出服务国防动员事业的主线、培养专武人才的主业。第二,建设发展要保持军事属性。要保持准军事化管理的特色优势,文化建设要体现“军”的色彩和“武”的元素,丰富人武学院的特色与内涵。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职能使命。人才培养,是人武学院的核心任务。保持武装人才培养特色,是人武学院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一要把准发展方向。健全完善以学历教育为主、任职教育为辅、国防动员人才培训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二要理清职能任务。按照新型国防动员人才培养的总体架构,理清职能任务为“学历教育+X”,应将学历教育作为第一要务,使其成为提高办学水平、提升社会声誉的第一抓手;“X”就是做精做强在职培训,包括专武学员任职培训、新任专武干部岗前培训、专武部长业务轮训、省军区系统“非转专”干部及文职人员培训、县(市、区)国动委和联系武装工作的领导国防动员知识培训等。三要构建培养体系。分门别类制定培养目标、承训计划、课程体系、考评标准等,建立和完善体系化、规范化、标准化人才培养新格局。
坚持以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发展路径。各省区市人武学院,必须扭住教学质量这个根本,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一要加强学科建设。坚持把省军区的主责主业作为人武学院教学准备、科研实践的主攻方向;组建学术团队,开展国防动员领域相关研究,推出标志性成果;有重点地建设民兵训练基地、学生军训协同创新中心、国防教育基地、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为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着力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开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要建强师资队伍。完善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与军地院校建立协作机制,引进学科带头人,选派教员赴军队院校进修学习;结合转业安置和招聘,遴选一批懂军事、精动员的人才充实到教员队伍。三要培塑严谨学风。积极倡导务实崇学、勤奋为学、严谨治学的良好学风,按照“规范化建设、正规化教学、军事化管理”的要求,砥砺学员过硬的军政素质和良好作风养成。
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延伸的建设升级。各省区市人武学院,应充分发挥服务社会职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要开展军训教官资格认证。每年分批次对优秀退役军人和预备役军官、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专武干部、民兵骨干等进行集中培训,经考核合格后颁发军训教官资格证书,从而为国家建立军训教官储备库。增强教官队伍稳定性,提高教官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官队伍动态储备和规范管理。二要投身全民国防教育。承担大中小学国防教育师资培训任务,解决国防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素质不高等问题;选派教员加入省国防教育讲师团,促进国防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厂矿;编撰教材资料,使国防教育内容有章可循。三要承担学生军训任务。每年“军训季”,选派优秀教员与学员分赴各大中院校担任军训教官,帮助地方院校解决军训教官师资匮乏、素质不高等问题;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人武学院办学美誉度,为学员实习就业创造机会与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