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尧 陈 鹏 马全亮 李 也
(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北京 100048)
伴随着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阶段,经济发展动力和资源要素条件都发生了改变,甚至积累了长期的结构性矛盾,这就导致我国不能继续维系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而需要转变为战略性经济发展模式。2015年,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主要领导的文件及讲话中首次提出“新旧动能”;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3次“新旧动能”;2017年,我国发布了首份关于新动能加速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文件,以上都足以说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性。
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意见》,明确指出“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保护新模式新业态下的创新成果、支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建立有效奖励制度、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畅通成果信息推送渠道以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移转化”。为此,应努力发挥知识产权在推动科技创新转移化中的重要作用。
2017年4月,李克强总理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座谈会上指出,必须将“创新性的知识作为知识的主导、创新性产业作为龙头产业”这种新的创新形态放入经济发展中。新旧动能的转换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而对科技创新成果的保护,则需要通过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政策,制定一个从创新源头到创新过程再到创新成果的全周期保护机制。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企业作为知识产权的创造主体,在新旧动能转换中如何将“知本”变为“资本”,实现弯道超车,成为新时代赋予企业转型发展的新命题。专利是创新的重要标志,知识产权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技术供给,聚焦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必须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和核心专利来占领产业的制高点,促进新旧动能的快速转换。
新旧动能转换以培育新动能、改造旧动能为核心任务。战略目标上,主要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融合互动、供给与需求的有效衔接、新动能培育与传统动能改造提升的协调互动。制度创新上,主要以改革引领、创新驱动、优化服务、融合发展、底线思维为基本原则,提出要构建形成适应新产业、新业态的政策法规和制度环境。具体措施上,从提高政府服务能力与水平、探索创新审慎监管制度、激发新生产要素活力和强化支撑包装机制4方面对其提出工作要求。在技术融合与发展领域,主要立足以下3方面打造新旧动能转换的新业态。
若要继续发展并扩大各地的产业优势,必须以生态环保为基本要求,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革和创新。首先,要淘汰较为落后的产能,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进行共性关联,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绿色发展观,以求加快旧动能的淘汰和新动能的发展。其次,对传统产业进行相关的政策和技术扶持,并结合创新型的经营模式和生产模式来促进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发展。由于很多地方的产业分布比较分散且制度未成体系,同一条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合作关系疏远,相邻企业的资源技术不能够共享,所以造成该地区的产业很难进行规模化的发展。这些地区要想加快新旧动能的转换速度,就要为本地关键产业完整产业链的构建做足功课,对关键性产业的产业链进行延伸和扩展,从而促进该地区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发展,加快关键产业新旧动能的转换。
首先是农业和第二、三产业的融合,其实质就是将新的技术、形态和模式引入农业发展中,对农业产业链进行延伸扩展,提高产业链的价值,实现供应链的融会贯通。其次,是互联网和制造业的相互融合,就是把互联网与制造业的厂区车间、产品研发和销售等环节进行融合,形成智能化的制造产业。指导传统产业中的制造业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智能化发展,从而促进新旧动能的转换。第三,是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根据服务业的特点与其所面对产品化、标准化转型的发展趋势,推进制造业向服务业扩展。第四,是旅游业与其上、下游产业的融合,积极推动旅游产业与农业、工业、服务业的相互融合发展,构建极具地区特色的旅游服务,满足消费者个性旅游特点。
把城市、行业和产品的品牌做成高端化,从而带动各产业向高端化发展。对品牌进行规划和策划,坚持品牌高端化发展,对企业和资源进行转型,建立行业品牌,满足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从而进行该行业品牌的高端化定位,使得该品牌向全世界传播。注重高端化品牌产品的质量及效益,提升品牌对外界的影响,从而获得该品牌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提高该品牌的企业在市场中的关键地位,完善商标的注册、质量的管理和科学技术的创新等工作,努力建造我国自主的高端品牌,提高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促进品牌发展与扩大的延续性,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地位,也能够让我国在世界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基于和声望。
知识产权作为技术的有效载体,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技术供给与制度保障。知识产权所具备的法律性、技术性与经济性三重属性,为新旧动能转换工作中新技术的产生与传统产业改造优化、新模式运营、新业态的培育提供制度保障、技术支撑、经济标尺和品牌标杆效应。
“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信息技术产业、航空航天装备等十大技术及“互联网+”、数据共享管理等相关技术均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技术领域。基于知识产权的引导协同合作可以充分发挥以上技术领域的聚合效应,取得单一技术、单一主体无法实现的技术效果,从而将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技术有形化、产品化、产业化,为新旧动能转换形成新的经济形态提供多元且先进的技术支撑。促进知识、技术、信息和数据等新生产要素有效集聚、交叉融合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工作要求。应将知识产权与各生产要素有机融合,特别是与基于公共数据资源共享的数据及数据衍生产品融合,规范相关管理制度,在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打破信息孤岛,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和乘数效应。
专利是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对经济发展极其重要的一项科技成果。知识产权通过专利的形式将各产业、各领域中的创新技术转化成了实实在在受法律保护的客体。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专利这个技术成果保护机制,既保护了创新科研成果,防止科研成果的流失,同时,又保证了其在全球经济市场中的商业价值。专利的保护机制也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在我国,专利的拥有量是一个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参考标准之一;同时,各企业也可通过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专利制度获得长期利益回报。此外,专利是一种无形资产,企业拥有专利的质量与数量是其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现,企业申请专利并获得授权后,该企业的竞争力将极大提升。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下,在新产业创新成果的创造、运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违法侵权行为,这些行为若不能被及时遏制,将会极大程度地影响新技术的产生与传统产业的转换升级,从而阻碍新经济形态形成的速度与质量。从法律层面考量,法律对知识产权提供保护政策,为企业保障自身利益、避免纠纷提供了有利屏障。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构建,为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违法侵权行为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提高知识产权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可为在线创意、开发研制和众包众创等领域提供有效保护,为新旧动能的顺利转换保驾护航。
知识产权战略有力推动了各产业核心技术的发展,进而助推新旧动能转化。知识产权从创造、管理、运用转化、保护和服务等方面多角度全流程实现对新旧动能转化的支撑推动工作,激发新生产要素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