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机制研究

2019-12-05 08:39魏然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9年9期
关键词:管理者大学生教育

魏然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至今,互联网走过了艰难的起步阶段,经过了缓慢的推进过程,再到如今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然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陪伴。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青少年比例占44.3%。客观数据表明,了解学生群体对网络的依赖程度,合理利用网络新媒体拓展教育渠道,掌握网络世界中学生思想意识动态是当前教育管理者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结合现阶段网络对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正面与负面影响,探究新时期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者网络素养教育機制。

[关    键   词]  高等教育;网络教育机制;教学管理;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5-0030-02

一、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影响

(一)网络促进大学多元化教育模式的形成

目前,网络虚拟教学已经成为大、中、小学校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大学授课方式早已不局限在固定场所,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利用手机各类学习APP软件观看微课、慕课等网络名师教学视频。学生能够将零散时间整合规划,遵从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网络课程,随时随地获取新知识新信息。这样既实现了教学渠道的多元化,又益于学生合理利用时间,为大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创造了便利条件。

(二)网络拓展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

当前大学生的关注点十分广泛,参与热门话题讨论、了解时事政治的热情空前高涨。而相对大学生群体日益增长的文化信息需求,传统媒体的传播信息能力便显得捉襟见肘了,所以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自媒体等信息“快速路”以其信息容量大、承载量大的特点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大学生群体的信息需要,为大学生提供了最具真实性和时效性的信息资源。如今,网络正在逐步成为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的最佳渠道。

(三)网络拓宽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空间

大学生群体正处于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他们会为就业前景感到焦虑,为发展方向感到迷茫,想要寻找倾诉对象,而网络正好为人们搭建了超越时空、相对自由的互动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工具、论坛等方式随时随地与相隔千里的人沟通交流,同各国网友互学互鉴,参与国际社会话题的讨论,发表建设性观点见解。网络拓宽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模式,也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参与度和交流主动性。

(四)网络是大学生不断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工具

如今的互联网于人们而言更像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尤其是抱有理想、渴求新知、追求进取的当代大学生,可以饱享网络资源空间的开放性为他们创造的学习平台。只要脑容量够大,人们就可以将网络科学与技术知识传送到人脑中,指导社会生活实践。而在当今世界,网络除了是学习知识的重要工具,其技术应用也受到广泛关注。目前,网络技术的应用空间已经愈加广阔,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生态等全社会各个领域。可见,网络技术应用已然成为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不可或缺的工具。

二、网络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消极影响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新型国际形势下,网络作为一个平台、一个窗口,能够让当代大学生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大事,获得资源共享的机会。但是网络同时是把“双刃剑”,它为新时期大学生创造了更多机遇,也带来了从未有的负面影响。比如,近几年很多大学生轻信网络信贷,网络责任意识淡薄,过度沉迷网络娱乐,为此造成了大量难以弥补的遗憾。因此,我们要勇于撕开伤疤剖析症结所在,以便对症下药。

(一)网络使大学生陷入信贷危机

大学生是在思想不够成熟、自制力不够坚定的年纪脱离了父母的监管,每月依靠各自家庭固定且有限的资金资助,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与一群同龄的伙伴共同生活的群体。历届大学生都具有这些特点,可以说是共性。但是,伴随着国际关系的转变、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学生的心理活动状态也产生了巨大波动。如今大学生较往届学生更加追求物质生活的品质,也更加放纵自己在精神生活中的享受,比如购买奢侈品牌化妆品、观看明星演唱会等,这些改变促使大学生之类零收入群体的消费额度远超出原家庭支持的基础生活费用。而此时网上贷款作为一种新兴贷款方式出现在大众视野,申请程序和操作流程更加简洁化、便捷化,申请人可以在互联网上自主高效地完成。大学生对新生事物具有较高接受度,便利的贷款流程也因此以最快速度被他们知晓、掌握并应用。但是,学生普遍缺乏警惕性,容易在盲目追求物质与精神生活享受的过程中忽略互联网虚拟空间带来的高风险。近些年,大学生因网络信贷诈骗造成经济损失的事件屡见不鲜,所以教学管理者应该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尽量降低此类事件的发生概率。

(二)网络自由空间导致学生责任意识淡薄

当今世界各国已经进入电子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模式也随之发生跨越性转变。经济发展方面,实体经济逐渐向虚拟经营模式转变,消费者由线下消费模式逐渐向线上过渡;教学模式方面,网络教育正在逐渐与课堂教育互为补充,为学生创造了更加舒适、便捷的教学平台;人际交往方面,开发商创建了微信、微博、抖音等信息交流软件,人们可以借助这类软件平台与亲朋好友超越时间空间的距离达成交流意愿,也可以通过这些公共平台向公众传达个人对某个社会事件的主观态度。网络空间为我们提供了发表个人言论的平台,但是网络个人言论依然需要遵守法律法规且严守道德底线。换言之,网络自由度是有条件的。现在很多大学生没有认识到网络环境中仍需要约束自身言行,而是将社交平台视为自己的发泄出口,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成为网络暴力的制造者和网络谣言的传播者。比如,2019年4月13日,《人民日报》曝出湖南一名29岁男子在某微信群公开诋毁四川凉山大火中壮烈牺牲的消防员,经调查属实,长沙市公安局望城分局依法对其进行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可见,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想当然地扩大了自己的隐私空间,将互联网环境当成法外之地,网络责任意识淡薄,需要引起高等教育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三)网络娱乐导致大学生的低头率增高

随着软件开发者创造了更多富于娱乐性的手机应用软件,大学生也更加沉迷于软件带来的轻松氛围。他们凭借着较强的理解能力率先掌握使用方法,并不分昼夜、不论地点地想方设法玩出新花样,也因此诞生了社会上以学生为主体的“低头族”。研究各种娱乐性软件和电子游戏会使学生进入另一个虚拟世界,注意力难以集中到周遭现实世界的人与事,甚至会产生对手机的依赖感,低头频率也随之逐渐增高。这样不仅损害个人身心健康,也会危及个人财产安全,甚至严重到阻碍社会稳定发展。近年来,“低头族”过斑马线玩手机,造成了非常多的交通事故;坐直梯玩手机没有注意踏板,丢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走路时专注玩手机,导致重要财物的损失;长期低头玩手机,对眼睛、颈部产生了不可修复的损害。教学管理者应该认识到网络娱乐是大学生低头趋势产生的源头,应当加强大学生网络自律方面的教育,鼓励年轻一辈的“低头族”经常抬头看看我们这个美好的现实世界。

三、网络素养教育机制探究

作为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大学生,为什么会在虚拟世界中被欺骗,为什么会在网络环境中恶语相向,为什么会在游戏娱乐中迷失自己?这些都是亟须高校教学管理者研究探讨的问题。面对互联网带给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者应该善于自省,努力透过一次次不良事件的表面现象探究其本质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网络素养教育,以期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重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大学生会依赖网上贷款满足物质需求、会在虚拟平台暴露出与现实生活中相反的人格,会沉迷于娱乐性软件虚度光阴,都与现在大学生处于一个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关。首先是攀比心理。很多学生网贷是为了提高当前家庭条件无法满足的生活质量要求,以求达到同身边同学同等的消费水准。其次是泄愤心理。随着高等院校本科录取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招聘机构对应聘毕业生设置的门槛也逐渐提高,致使近些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并不光明,也因此导致大学生自入校之日起便会面临“毕业即失业”的魔咒。因此,他们会将现实生活中长期积压的消极情绪和无法宣之于口的不满心理发泄到网络交流平台评论区,恣意妄为、不吐不快。再者是放纵心理。沉迷虚拟世界是一种逃避现实的生活方式,是内心缺少面对挫折的勇气的外在表现形式。

笔者认为学生心理教育应从两个方面进行:(1)高校教学管理者应针对大学生的特殊问题开设心理辅导课程,有计划性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学知识,使其在困惑时自己找到答案,迷途知返;(2)高校教学管理者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需要定时组织师生座谈会、不定期走访学生寝室,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生活动态,及时发现个别学生的异常心理和行为,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做好初期心理疏导工作。二者结合,学生便会尽快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心理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二)培养大学生的言论责任意识

我们的外在行为方式往往是心理思想意识的反映,正是因为学生缺乏言论责任意识,才会在网络平台上随心所欲发表言论。因此,面对网络环境的冲击,教学管理者应该制定迎接新挑战的工作计划,将培养学生言论责任感纳入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部分。

首先,教学管理者需要向学生普及网络空间法律知识。网络空间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现实生活的一种映射。我们在互联网上的互动交流不是虚幻的,而是现实社交模式的另一种体现,依然受法律与道德的约束。我国2017年为网络空间“岁月静好”颁布数条法规,其中包括《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这些都是与学生参与网络社交平台互动有关的法规,需要教师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充分领会法规精神,避免提出违反法律法规的不当言论。其次,教学管理者需要宣传具有警示作用的案例。当前国家已经加大网络空间管理力度,网络造谣者、传谣者和制暴者一经发现,便会按照法律规定对其进行处罚。除了上文提到的诋毁凉山救火英雄者被拘留10天的事件,还有微博某些营销账号因多次散播某位明星的谣言被当事人提起法律诉讼等类似的案例。我们可以通过梳理这些鲜活的案例,让学生意识到网络言论不当依然会触碰到法律红线,以此提醒他们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要时时刻刻严于律己。

四、结语

网络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模式,从寻求新知、获取信息、加快交流、提高技能等方面让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对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影响。但是因此带来的危机意识较低、责任意识降低、低头率提高等消极因素也不可忽视。高等院校教学管理者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快培养大学生的言论责任意识,逐步健全网络素养教育机制。

编辑 陈鲜艳

猜你喜欢
管理者大学生教育
窗口和镜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