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燕 王莹
【摘要】如今,随着文化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视艺术品为一种投资品,投身于艺术品市场。目前我国艺术品市场定价十分混乱,从而限制了艺术品市场的长远发展。本文基于国内外艺术投资品定价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使用Tobii眼动仪和facereader面部表情识别分析软件构架了以生理实验数据为基础的艺术投资品美学价值的估值分析,从定量分析的角度进行初步探究,发现不同的画作给人带来的美学体验和美学价值不同,美学体验和美学定价并不完全一致,而生理实验定价和现实市场定价也存在着差异。
【关键词】艺术投资品定价 艺术投资品价值 美学价值 关注度
一、引言
伴随“文化经济”在世界各国经济中比重的上升,艺术投资品市场受到了业界和投资者们的广泛关注。然而我国艺术投资品定价大部分仍处于通过分析艺术投资品的外在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未能有效评估艺术品的金融投资价值,尤其是其核心的美学价值。为此,本文基于分析国内外艺术投资品定价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使用Tobii眼动仪追踪和记录被试者在观看三幅画作时的眼动轨迹和注视点,并结合face reader面部表情分析软件构架了以生理实验数据为基础的艺术投资品美学价值的估值分析框架,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探究美学价值对于艺术投资品定价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
对比国内外的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很多关于艺术投资品的估值的研究都是围绕艺术投资品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的关系进行展开,但是却忽略了艺术投资品内在价值中的核心价值即艺术投资品的美学价值。
从某种程度来说,艺术投资品的美学价值是构成艺术投资品内在价值的一部分。而艺术投资品更注重于美学价值的追求和创造,所以艺术投资品的美学价值是艺术投资品内在价值的核心部分。而艺术投资品作为一种人类思想和情感结晶的精神消费品,更多的在于给人们提供精神愉悦与享受,满足人们对于美学价值的精神追求。以往对于美学价值估值的研究无法阐明现在市场中艺术投资品的定价与艺术投资品本身给人的美学享受是否存在偏离。为了完善艺术投资品美学价值估值的探究,我们设计了以下的实验。
三、实证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Tobii眼动仪技术并结合Facereader表情分析软件探析艺术投资品定价与其自身美学价值之间的关系。我们假设:
H1:不同的艺术投资品具有不同的美学价值。
Leder等(2004)提出以美学情感和美学判断的差异作为美学价值估值过程的产出,美学情感取决于信息处理的主观成功,通常被描述为快乐或幸福,但也可以是消极的情况不满意处理。我们假设:
H2:不同美学价值的艺术投资品具有不同的定价。
我们随机选取了商学院的30名学生参与了本次的研究。本文由于篇幅和内容的限制,我们选取了以“万山红遍”为主题的李可染、应野平和陆俨少三幅艺术投资品。
不论是眼动数据还是调查问卷分析和Facereader面部表情分析软件的结果,都表明不同的艺术投资品给人带来的美学价值不同,即人们在观看不同的艺术投资品所获得的美的享受以及愉悦程度有所不同,同时,不同美学价值的艺术投资品在市场中的单位成交价格也有所不同,但是艺术投资品的美学价值与其定价之间并不一定存在着完全正比的关系。
四、结论
本文主要是探究不同艺术投资品的美学价值与其估值之间的关系。从艺术投资品本身的美学价值出发,借助于Tobii眼动仪以及Facereader面部表情识别软件,从认知和情感两个维度进行探究。通过生理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画作给观众带来的美学体验和美学价值有所不同;美学体验和美学定价并不完全一致。而生理实验定价与现实市场定价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为此,需要我们进一步的解读。
参考文献:
[1]Hodgson. Age–price profiles for Canadian painters at auction[J]. Cult Econ (2011) 35:287–308.
[2]Renneboog L,Spanenjers C.Buying beauty:On prices and returns in the art market[J].Management Science,2013,59(1):36-53.
[3]Chanel,Olivier.Is Art Market Behavior Predictable[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5.39:519-527.
[4]Kawabata H, Zeki S: Neural correlates of beauty. J Neurophysiol2004, 91:1699-1705.
[5]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2018年).
[6]王昭言.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中国艺术品定价[J].系统工程,2014(12).
[7]吴娟. 浅谈影响艺术品价格的主要因素[J].科技向导,2012(12).
[8]陆宵虹.国内艺术品市场特征价格研究[J].新经济,2010(2).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大学生科创基金(x20180818);扬州大学商学院学术硕士学位创新计划(SX2018007)
作者簡介:第一作者简介:赵忠燕(1994年),女,汉族,江苏南通,研究生,扬州大学,应用经济学;第二作者简介:王莹(1993年),女,汉族,江苏宿迁,研究生,扬州大学,应用经济学。